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防范策略

2017-04-18 08:47刘先锋
金融发展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圈内金融风险融资

刘先锋

在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伴随着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吃紧或断裂的情况,尤其是前期银行过度追求担保、企业间连环担保等现象,导致金融风险很容易层层波及。尽管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与之相适应,金融风险管控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控制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一、新常态下金融风险表现形式:A县视角

2014 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行业不景气以及周边区县企业资金链断裂诱发金融风险的影响,A县潜在信贷风险开始显现,尤其以T镇为中心点的担保圈风险集中暴露。T镇是A县域经济主力,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以化工、造纸、印刷、铸造、建材、建筑机械、高低压电器、纺织等产业和高效农业为主的发展格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该镇主要企业通过相互担保融资形成了庞大、关系复杂的担保圈。

2016年5月末,担保圈内三家主要节点企业的银行贷款出现逾期、垫款和欠息等违约现象,合计逾期贷款37笔、5.2亿元,欠息金额3571万元,存在被相关债权人起诉、查封账户和抵押物等情况,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置,将会严重影响债权银行资产安全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截至2016年5月末,T镇担保圈共涉及56家企业,授信敞口余额130余亿元,涉及第一圈担保金额192亿元。圈内主要风险节点企业违约风险,也对圈内其他优质企业授信业务续做产生不良影响。一旦担保圈风险进一步发酵,风险将沿担保圈向其他企业传导,甚至进一步波及其他区域。

面对复杂的担保圈风险,A县政银企抱团发展,针对关键节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的针对性化解措施。

R集团是化解担保圈风险的重点企业,截至2016年5月末,该企业出现逾期和垫款18笔、2.64亿元,欠息2222万元。为妥善防范风险外溢、保障债权银行利益,A县政银企三方联手,“疏堵”结合,破圈解链,多管齐下化解风险。

针对R集团的对外担保,首先,固化R集团对圈内优质企业的担保链。对总体生产经营正常、企业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能够覆盖财务费用、短期内不会对担保圈内其他企业造成代偿风险的两家企业,暂时划为圈内优质企业,R集团对其的担保不变。其次,熔断R集团对圈内部分企业的担保链,不再为其提供担保。第三,搁置对关键节点企业的担保。逐步减少R集团对H集团的保证担保,同时,通过银行业协会与相关银行签订公约,若H集团发生风险,债权银行暂时不对R集团相关企业起诉和查封,或单边诉讼H集团,暂不追究R集团的担保责任。第四,维持R集团关联企业间的互保不变。

针对圈内企业对R集团的担保,一是固化圈内优质企业的担保链。对总体生产经营正常、产品市场需求较好、企业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能够覆盖财务费用、短期内不会对担保圈内其他企业造成代偿风险的优质企业,固化其对R集团的担保不变。二是熔断圈内部分担保数额较小企业的担保链。三是对抵押加担保的,通过顺位抵押方式缩小担保总量。

债权银行在前期联合对R集团进行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为妥善化解R集团自身信用风险,制定风险化解增信方案,拨款2亿元,为企业注入资金流,盘活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角色定位和职责边界分析

有效推进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的化解,须明确“政府是主导、银行是关键、企业是主体、协会搭平台、监管作协调”的指导原则,细分职责边界,明确角色定位,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及方案要求推进落实。

(一)政府主导作用是关键

从前期成功处置风险的案例看,政府主导作用是关键。对于已经出现资金链风险的企业,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专门组织,尽快摸清风险企业底数,通盘考虑区域金融风险状况,充分考虑多方利益诉求,立足“早”、“快”,把握处置时机,明确救助措施,做好处置工作。继续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处置”要求,采取战略重组、综合治理、分拆盘活、破产清算等多种模式处置企业风险。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状况的监测和排查,摸清对区域经济金融影响较大的担保圈状况,通过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增加可抵质押资产、建立“资金池”等多种手段实现增信融资,逐步解开或简化企业担保链条。

(二)银行联动作用是保障

应发挥银行信息优势,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加强经营管理,做好战略规划。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制定的风险处置方案,及时向上级行汇报当地产业政策、破解金融风险的思路、支持金融发展的措施,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用足用好转贷续贷、打包转让、贷款核销等多种措施,因企制宜化解风险。发挥主办银行、会商制度、债权人联席会议的作用,针对不同企业特点,继续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企业的贷后管理中,利用集体会商制度,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协商对策,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寻找新的信贷支持点,切实加大对新领域、新业态的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定向降准、扶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快信贷审批节奏,完善服务定价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企业主体作用是根本

风险企业处置,企业是内因、是主体。从处置成功案例看,首先企业要有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主动与政府、银行汇报沟通,讲实话、说实情,积極配合政府做好风险处置工作,坚决杜绝悬空银行债权的行为。企业资金链风险问题本质和源头上是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了问题。企业要科学发展、理性发展,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变化,深刻分析市场运行规律,科学谋划发展战略,着力提高运行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拓宽融资思路,加快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抓好国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机遇,多种渠道从资本市场找资金,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以降低企业负债率。抓住机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发起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积极实施资本层面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困难企业要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通过靠优挂强,实现脱困走活。

(四)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提高企业自有融资能力

当前企业担保贷款占比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自有融资能力不足而形成的被动担保。为破解这个问题,金融机构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业务和产品创新,不断降低互保联保贷款占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信用贷款和各种抵质押贷款,最大限度减少互保联保风险。通过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自有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金融市场业务。逐步实现由资产持有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变,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产业链金融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借助利率市场化、IPO市场化、发债市场化,实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统一与融合发展,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重。

(五)鼓励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鼓励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组成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联盟,并对其研发和管理创新活动进行资助。同时,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重组和技术创新提供税收优惠,从新产品开发、技术流程创新与管理创新方面着手,辅助企业从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拓展,并在高端环节形成新的产能,推动企业低端环节过剩产能的退出,增强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GX)

猜你喜欢
圈内金融风险融资
你不在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望木星(太阳系最大行星)
“打针”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