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埃博拉疫苗No.2
2015年3月25日,《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陈薇团队与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基于Ad5载体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国内Ⅰ期临床试验初步报告,疫苗临床试验由江苏省疾控中心研究员朱凤才主持,在泰州中国医药城完成。正式刊出时,论文题名《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novel recombinant adenovirus type-5 vector-based Ebola vaccine in healthy adults in China:pre⁃liminary report of a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 1 trial》登上了当期《柳叶刀》杂志的封面。
新型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在中国健康成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初步评价: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Ⅰ期临床试验
背景:目前所有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埃博拉疫苗均基于1976年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的扎伊尔病毒株研发。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可表达2014埃博拉流行株糖蛋白的新型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方法:本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Ⅰ期临床试验,在中国江苏省泰州市的一个研究现场完成。经筛查合格的18~60周岁健康成人依次入组后,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区组表(区组大小为6)按2∶1的比例分成3组,分别接种安慰剂或低、高剂量的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所有受试者、研究者和实验室人员均不清楚分组情况。安全性评价主要终点是接种后7 d内征集性不良反应,免疫原性评价主要终点是接种后28 d内埃博拉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滴度和T细胞反应。统计分析按意向性分析集进行分析。本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为NCT02326194。
结果:从2014年12月28日至2015年1月9日,我们共招募120名受试者,并随机分成3组:安慰剂组、低/高剂量组,每组各40人。随访时间为28 d。接种后7 d内,82名(68%)受试者出现了至少1次征集性不良反应,安慰剂组、低/高剂量组分别为19人、27人和36人(P=0.000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轻度疼痛,安慰剂组、低/高剂量组分别为8人(20%)、14人(35%)和29人(73%)(P<0.0001)。其它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高剂量组的受试者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在免后第14 d(GMT分别为421.4[95%CI 249.7-711.3]、820.5[598.9-1124.0];P<0.0001)和第28天(GMT分别为682.7[424.3-1098.5]、1305.7[970.1-1757.2];P<0.0001)均有明显的增加。两组中,T细胞应答在免后第14 d均达到峰值(阳性细胞中位数分别为465.0[四分位数间距180.0-1202.5]、765.0[400.0-1460.0])。21名(18%)受试者有轻微发热(其中安慰剂组9人、低/高剂量组各6人)。研究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结论:本研究发现,高剂量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是安全的,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单针次高剂量该疫苗的受试者,在免后第14 d时其糖蛋白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细胞应答可达到峰值。
重组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现场
对此,国内媒体报道题目虽不尽相同,但传递给公众的科学信息是一致的:
据悉,目前美国、加拿大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埃博拉疫苗均为1976基因型,系液体制剂,需零下80℃冷冻保存和运输。我国的疫苗为2014基因型,针对性强,可应对当下的埃博拉疫情和今后的疫情防控;首创冻干型疫苗,常温下可稳定2周以上,适合西非热带地区使用,并具备大规模生产技术条件,满足疫情防控急需。
[1]Zhu F,Hou L,Li J,et al.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novel recombinant adenovirus type-5 vectorbased Ebola vaccine in healthy adults in China:pre⁃liminary report of a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1 trial[J].Lancet,2015,385 (9984):2272-2279.
10.3969/j.issn.1009-0002.2017.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