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洪,陈丽萍,赖家宏,张 浩,李玉姿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广西 横县 530303)
猪猝死原因及预防
陈志洪,陈丽萍,赖家宏,张 浩,李玉姿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广西 横县 530303)
猪猝死症是以猪只突然死亡为表征的一类病症。根据对50例猝死猪只的剖检,发现常见的导致猪猝死的病因有传染性胸膜肺炎、最急性型链球菌病、大猪梭菌性肠炎等。
1.1 传染性胸膜肺炎 26例病例均以大猪为主,病猪体况良好,最急性者无任何征兆即突然倒地死亡,死亡后鼻孔中流出淡红色的泡沫样液体,病尸皮肤紫红或暗红。
急性病者主要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至41℃及以上,呼吸困难,不愿卧下,呈犬坐式,濒死时,嘴和鼻孔出现大量淡红色泡沫,死后口鼻流出血样液体,全身发绀。
剖检见病猪有广泛性出血性大叶性肺炎,肺多为黑红色或紫色,其切面有多量暗红色的液体流出,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无光泽。肺小叶间质增宽明显,内部充满透明的液体,心内、外膜有出血斑。
1.2 最急性型链球菌病 18例病猪均为保育猪,病死猪体况良好,皮肤未见充血、出血,其眼睑肿胀,眼无分泌物。
剖检见患猪有弥散性小灶性出血性肺炎,心肌、心内外膜有出血斑(这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打开腹腔可见少量的白色纤维素丝状物与腹腔脏器连接或腹腔有积液,其膀胱壁上有斑状或块状出血,小肠壁血管怒张、充血,大肠系膜血管充血严重,脾脏肿大、易脆,脾头肿大最为严重且出现瘀血、梗死。
1.3 大猪梭菌性肠炎 6例病猪全部为后备妊娠母猪,其体温在39℃以下,无任何征兆即突然死亡,病死猪营养良好,皮肤较白,腹部膨胀,部分猪有少量暗红色液体从肛门流出。
剖检见患猪小肠乃至结肠充满气体,肠内容物呈黑红色,心肌、心内膜有出血斑。
2.1 传染性胸膜肺炎引起的猝死占猝死病例的52%,本病高发于温差变化剧烈的时节或多发于酷热夏天,以育肥猪死亡最为典型。育肥舍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等原因易导致本病暴发,本病以地方性散发为主。
2.2 最急性型链球菌病导致的猝死占猝死病例的40%,发病的以保育猪为主。病猪均在饲料更换期出现链球菌病,因此换料是引发本病的直接原因。
由图8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黄精酸奶的稠度先上升后下降,从5 h到7 h变化较显著,当发酵时间为7 h时黄精酸奶稠度最高;而黄精酸奶坚实度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 h发酵时间时坚实度的测量值最大,因此根据质构分析选择发酵7 h较适宜。
2.3 大猪梭菌性肠炎导致的猝死占猝死病例的8%,发病的多为妊娠后期母猪,本病多散发。诺维氏梭菌感染是导致大猪梭菌性肠炎的主要元凶。诺维氏梭菌厌氧、有芽孢、革兰氏阳性,猪感染诺维氏梭菌的显著特点就是猝死。
3.1 传染性胸膜肺炎预防 做到育肥舍的全进全出,进猪前应有足够的空栏时间。
3.1.1 季节性变化导致昼夜温差较大时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和通风换气工作。
3.1.2 猪早期发病时可在饲料中加纽弗罗2kg/ t+金霉素2kg/t+可肥素(林可霉素)400g/t,连用5~7d。
3.1.3 栏舍冲洗、干燥后,用卫可消毒剂带猪消毒。
3.1.4 发病早期可采用减小饲养密度,加强通风等方法控制本病。
3.1.5 用药物对断奶仔猪进行早期防治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性胸膜肺炎。
3.2.1 避免换料及昼夜温差过大导致猪发生应激,避免2周龄以上差异的猪混合饲养,去除栏舍中的尖锐物,避免猪受伤,保持栏舍通风良好,粉尘每隔1~2d清扫干净。
3.2.2 实行全进全出,猪出栏后彻底清洗猪舍并空栏足够的时间。小单元饲养有助于降低温差变化和减少猪群间的流动。
3.2.3 若连续发生最急性型链球菌病则须全群肌注头孢噻呋注射液,5mg/kg,连用3d。
3.2.4 换料前3~5 d可在饮水中添加优泰维(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预混剂)250 g/t和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让猪自由饮用,药物连用7d。
3.3 大猪梭菌性肠炎预防 该病多发生于妊娠后期的母猪,母猪发病特点就是猝死。在妊娠母猪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能降低死亡率。
妊娠母猪前中期控料使得胃酸反馈性分泌减少,十二指肠的环境偏碱性,而适于诺维氏梭菌的繁殖,故可在母猪妊娠料中添加益生菌和有机酸以降低发病率。■
S858.285
:C
:1001-8964(2017)04-0052-02
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