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
摘 要:父母是幼儿自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幼儿的生活范围比较小,幼儿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附性,因此,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不仅极大的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幼儿的个性发展和道德品质以及心理健康,而且还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只有科学、良好的教养方式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父母需要了解和学习科学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父母 教养方式 幼儿 身心健康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经过一系列的大型研究得出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主要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有的父母为孩子设定了高标准并要求他们达到这些标准,有的父母却对孩子要求很低,也不怎么去影响孩子的行为;第二个维度是对孩子的责任,一些父母接纳孩子并对孩子负责,另一些父母拒绝孩子,不对他们负责[1]。两个维度的组合产生了四种教养方式,接受而限制的父母是溺爱型的,拒绝而限制的父母是专制型的,允许而拒绝的父母是放任型的,允许而接受的父母是民主型的。最常见的就是参照鲍姆林特的分类,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溺爱、专制、放任和民主四种类型。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1.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在这种教育行为下长大的孩子,多会养成依赖性强、处事幼稚,不善与人为友、喜欢孤独自闭,遇到问题不能积极面对、怨天尤人、胆小怕事、畏首畏尾、少年老成,缺乏韧性等怪异心理性格和行为习惯。[2]所以溺爱型的孩子通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依赖、懒惰、蛮不讲理、霸道、情绪不稳定、狭隘、过度自傲或自卑、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际困难以及软弱无能、骄横和执拗。
2.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在这种教育行为下长大的孩子,多会养成在家一套、在外一套的两面人格;对他人的疾苦漠不关心;远离孩子天真本性,以磨磨蹭蹭的行为状态作为抵制父母的管理要求;缺少办好事、学好习、做好人的人生进取精神。[3]专制型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恐惧、胆怯、情感冷漠、自卑感强、孤僻、不合群、容易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形成执拗、逃避的性格、还可能形成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3.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在放任型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他们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态度。所以,放任性的孩子通常表现为:缺乏归属感、缺乏社会责任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缺乏创造力、缺乏探索行为和完成任务的行为,缺乏自尊感、冷酷、不懂的爱和关心、情感冷漠、自以为是、固执、自由散漫和社会适应能力差。[4]
4.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在民主型的家庭里,父母不任意打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的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民主型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意志坚强、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處、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5]“民主型”家庭教育模式是为公众认同,且具有高效操作价值的理想家庭模式。建立以父母教育行为民主、教育态度科学为内容的家庭教育模式,既是家庭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主导方向,也是父母实践自己对孩子科学期望的基本手段和具体途径。[6]
四、建立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策略
1.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要失败的,但是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锻炼可分为体力锻炼、脑力锻炼和综合锻炼。要达到锻炼的目的,一般不能完全靠现成的条件,需要自己去创造。
2.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在家庭中,父母也应创造一些方法,培养孩子在智力上的自主性。有一位父母是这样引导他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辨别是非的:他每天带孩子上学挤公共汽车,每当看到出现一些争论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父母听,究竟他们是为什么引起争论的?究竟谁对谁不对?应该怎么解决?孩子说完之后,当父母的再做点指导。天长曰久,这个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有此作基础,她很善于给小朋友劝架,因而就成了大家拥护的小班长。
3.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设置困难,最好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有位父母想出了个办法,鼓励孩子去解决。他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一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站路。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父母的观念有关。
4.给孩子一点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做父母的应将自己对孩子的爱升华为一种正确的有理智的爱,要爱的有分寸,爱的有原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弱化家庭的保护作用,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经受磨练和挫折,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部分父母以为严厉才是爱孩子,尤其是一些父亲,更以为如此。殊不知他们走向了与溺爱对立的另一个极端。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爱孩子,让孩子沐浴在爱的河流之中,成长在充满爱心的家庭,他就会拥有着爱的品质,去爱别人,他才可能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戴安娜·鲍姆林德.家庭教养模式的研究。
[2]张凤琴.sos家庭教育理论与对策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1.
[3]姚梅玲,刘福珍.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特征相关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
[4]杨青.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0(2):7-11.
[6]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
[7]任真影.这样教育最有效:解答父母教育孩子的9大关键问题.北京:金城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