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互助课题下的师生互动策略

2017-04-17 18:59裴绍风禹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师生探究

裴绍风+禹淼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问题。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使课堂互动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学生则应该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勇于提出尖銳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正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的主体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求索,不依不赖,大胆设疑,敢于钻研。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做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

二、教师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我们应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互动,当然互动的模式是多方位的。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竟争意识,又可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全面、更科学、讨论时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的互动创造条件。在课堂上要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学生四人或六人分成一组,让他们在一起自由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他们在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中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倾听他人,更学到了他人的长处,发现了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体验了合作的快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绝不可以越俎代庖。让学生在多种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师要多关注特殊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那些不善言谈,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和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个别实在难以表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最简单的语句说起,由易到难。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上进的动力。首先要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老师的真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讲究授课艺术,不能死板,要学会在幽默诙谐,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讲授新课。再次,教师上课时要把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习的乐趣。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吝惜我们的表扬, 在表扬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方法很多,关键是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进而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应改变传统的听话就是好学生、教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是教师的退隐,反而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

叶圣陶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不教”,教师的“教”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因此,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它具有主导性和长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如下方法:一是强调“先学后教”即先预习后听课。在预习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教材的部分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二就是力行“先思考后提高”。陶行之先生认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提什么问题”、“如何提问”、“什么问题才是有深度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师生互动,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师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