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的全国两会采访,几乎每年都会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董事长邓中翰相遇。或人民大会堂外的步履匆匆,或两会驻地小组讨论时的慷慨陈词,邓中翰给记者的感觉是一个意志坚定但性格随和的人。高高的个子,温和的笑容,让人很难一下子将他和中国科技领军人物结合在一起。但每每谈起话来,邓中翰却是句句离不开科技。
今年两会期间,邓中翰的建议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自主芯片决胜人工智能时代”。他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积累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若能在战略层面制定系统的推进计划,会给我国带来实现弯道超车、提升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传奇的成长经历
在很多人看来,邓中翰的成长经历似乎有些传奇。
本科三年级便在著名的科学杂志《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论文;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获得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和经济学硕士3个学位,成为该校成立130年来横跨理、工、商三科学位的第一人;回国创业后,研发出第一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一号”芯片,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2009年,41岁的他又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邓中翰说起儿时的志向,眼中仍充满了童真般清澈的目光。“我小时候总听少儿广播节目。记得那时候广播里讲,天为什么会是蓝的,太阳为什么会是红的,彩虹是怎么产生的,等等,我特别感兴趣,听完了脑子里还总想着这些事儿,追着大人问这问那。后来,我有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天天抱在手里看,这就是我最初的科学启蒙。”
1968年出生的他,在“攻城不怕坚,攻关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样的诗句伴随下,理想在不断放大。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不甘人后的性格激发着他不断追求的上进心,1987年,邓中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跨入探索科学的殿堂。
邓中翰在科大学习的专业是地球和空间科学,这是很纯粹的科学探索学科。那时,科大学生的刻苦是出了名的,“在我印象里,大学期间,娱乐的时间很少,每天都是埋头读书学习”;当时系里的老师也“非常支持学生具有活跃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我们创新思维”。
1990年,邓中翰用量子力学解释外太空射线对地球矿物质影响的论文,在中国最权威的科学杂志《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也正是这篇论文,让他在第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脱颖而出。
那一年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他知道了自己以后该做什么。
1992年,邓中翰考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是迄今为止全球产生诺贝尔奖大师最多的学校,仅邓中翰所在的系就曾经出了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总裁安迪·格鲁夫,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史蒂夫·沃茨尼亚克等传奇人物,也都是从伯克利走出来并在硅谷创业成功的英才。站在大师的画像前,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过,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刚去伯克利时学物理,当时伯克利物理学专业获诺贝尔奖的泰斗都还健在,甚至和我们就在一幢房子、一间实验室里,这是无法想象的。”邓中翰说,“物理学大师奥本·海默就曾经担任过我所在的系主任。我当时一去就在著名的美国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作基础粒子物理研究。”
回忆在伯克利求学的那段经历,邓中翰感慨道:“我发现不能惧怕任何事情,要敢于触碰尖端,敢于挑战未知,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在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这样的地方工作学习过,就会认为自己也是探索世界科技尖端的一分子,也要征服巅峰,有所作为。”
在伯克利,邓中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凭着勤奋、坚韧、执著和不甘人后、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1997年年底,从伯克利毕业的时候,邓中翰拿下了物理学和经济学的硕士、电子工程学的博士学位,成为伯克利建校130年来取得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学位的第一人。普通的学生拿下一个博士学位一般需要6年时间,而他实现这一切只用了5年。
中国芯闪耀世界
毕业后的邓中翰曾在美国硅谷打下一片天下。在打拼时,他时常会思考很多问题:为什么日本会比中国发展得好?为什么中国没有硅谷?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芯片?1999年,邓中翰带着心中的疑问回到了祖国,在中关村成立中星微电子公司,开始了“让中国拥有自己的芯片”的历程。
基于对国际芯片产业发展格局的敏锐把握,邓中翰为初创的中星微确定了以CMOS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多媒体处理芯片为突破口、借助知名跨国公司开拓市场的发展战略。在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之后,2001年3月,第一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问世,终结了中国无“芯”历史。
与当时市场上的主导者飞利浦的同类芯片相比,“我们团队研发的芯片,功耗是竞争对手的1/3,而运算速度却是他们的8倍。此外,单芯片方案灵活性更强,体积更小。”提起“星光一号”的研发成功,邓中翰仍激动不已。
“我要看到中国芯,跳动在全世界各个市场。”这是邓中翰和伙伴们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中国芯”已经进入了苹果、三星、戴尔等全球顶尖品牌的计算机和手机中,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邓中翰也有了更远的目标,希望能研究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技术!
2004年,“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设计企业。
如今,中星微的产品线已覆盖PC数字多媒体、移动数字多媒体、安全监控等领域,将支持中国信息产业在国际产业变革中争取全球话语权。
决胜智能时代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邓中翰每年的议案和建议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他曾提出加大对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机制;积极倡导“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议,为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鼓与呼。
去年年初,AlphaGo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引起关于人工智能的广泛热议。
邓中翰指出,芯片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源头,能否开发出具有超高运算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芯片,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关键。我国若想在人工智能时代抢占战略制高点,需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发承载人工智能运行的自主芯片技术,改变高端芯片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
局面。
“我们国家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特别是在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上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因为互联网相对比较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量比国外要大,产生的各种数据量也比较大。对我们国家来说,就是要利用好现有的大数据这样一种优势,通过深度学习等新的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来挖掘。这里面重要的一方面是基础的芯片、软件的研发,通过新的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给了我们一次弯道超车好的機遇。同时又能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过芯片来发展。所以我建议,以自主创新芯片来决胜人工智能新时代。”邓中翰说。
为加速我国自主芯片的开发进程,邓中翰提出十项建议,一是由科技部牵头加大对自主芯片研发的支持力度,发改委和财政部予以项目立项和经费支持;二是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自主芯片开发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对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扶持自主芯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四是加强自主芯片技术的知识产权转化和保护;五是注重将先进芯片技术转化为自主标准;六是强化自主芯片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体系;七是鼓励和支持国内人工智能企业以自主芯片技术为基石,建立中国乃至世界的智能新生态;八是在政府项目中优先采用自主芯片,建立政府项目采购自主芯片的协调机制;九是建立推动芯片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基金,制定“芯片产业千人计划”,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就业;十是强化军民融合创新的顶层设计,深入开展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集成应用等创新链的一体化设计。
邓中翰介绍说,我国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究的企业数量有限,且总体研发投入、持续创新能力较弱,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才能确保我国在未来10年人工智能发展最关键技术期具备与欧美强国抗衡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