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伟亚:让公益不陌生,参与不困难

2017-04-17 07:32刘建珍
中华环境 2017年3期
关键词:咖啡馆公益领域

文 刘建珍

霍伟亚:让公益不陌生,参与不困难

文 刘建珍

因话题关注度高,交流形式新颖,参与方式多元,沟通质量高,霍伟亚和他的公益主题咖啡馆——鸿芷,成为公益人士集聚的“大本营”。霍伟亚也被称为环保公益围墙的破门者,打破了公益界限,使里边的人可以出去,外边的人可以进来。

一早的鸿芷咖啡馆,少了些喧嚣,轻快的背景音乐声中,霍伟亚跟我聊起他公益历程。

“我们的目标一直是让公益不陌生,参与不困难。”他淡淡的话语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配以标志性的微笑,又增添了些儒雅。

创办线下公益地标——鸿芷

2013年,霍伟亚和他的环保公益主题咖啡馆——鸿芷像是一匹黑马,在公益圈激起了阵阵涟漪。他们举办了多场环保公益沙龙,组织一批专业人士、环保从业者和爱好者们在此交流、学习,将成果一一整理陆续发布。因话题关注度高,交流形式新颖,沟通质量高,鸿芷咖啡馆成为环保公益人士集聚的“大本营”,霍伟亚也被称为环保公益围墙的破门者,打破了公益界限,使里边的人可以出去,外边的人可以进来。

创立鸿芷咖啡馆之前,霍伟亚已有多年参与环保公益的经验。他先是在一家环境媒体工作,后来被环境NGO这个独特群体吸引,“这些机构做了很多工作,但需要更多反思和总结。”他一手创办了独立杂志《青年环境评论》,希望将针对青年环境领域这个“圈子”的观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公开讨论和批评,打破包围环境公益领域的坚硬外壳,让青年环境领域走进现实、走进生活,“在反思中前进”,也让社会现实涌进这个领域。

连续出刊的6期《青年环境评论》,内容有料,设计新颖,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霍伟亚越来越觉得“参与公益,阅读文字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仅仅有杂志是不够的”,他期待能通过多元媒介来传播公益环保理念。杂志刊号的限制和资金来源的不稳定,也加速了他创办环保文化空间的想法。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彼时,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也注意到了霍伟亚和他的《青年环境评论》,基于认同和信任,在他们的资助下,霍伟亚开始筹备创建鸿芷空间,“与其他公益空间不同,我们关注的是公益行动能力。其他的空间都是行业内交流,内敛一些,鸿芷开门迎客,更开放,更大众化。”

自然古朴的工业装饰风格,满墙的公益组织logo、宣传标语、活动剪影,随处摆放的公益文创产品,一整面墙的书籍和布满公益思考涂鸦的巨大落地窗,鸿芷不大的空间充满了满满的公益元素。2013年至今,鸿芷已举办了七百多场公益活动,虽然很多活动都是晚上或者周末举办,但丝毫阻挡不了公益人参与的热情,甚至很多公益爱好者加入鸿芷成为志愿者,为活动开展出谋划策。

鸿芷组织的沙龙活动,吸引了诸多公益爱好者

霍伟亚也开始探索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公益。015年,雾霾频发,鸿芷发起了“我想要你手机里的一张照片”活动,呼吁大家关注蓝天,为蓝天回归做点事。4天时间,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张照片,引起了广泛关注。

面对记者的称赞,霍伟亚自谦道:“鸿芷能一如既往的前行,只是满足了一种公益需要,虽然没有量化和评估出准确数字,但我能感受到这种需要。”而对于鸿芷的定位,他有更明确的思考,“我们的定位是传播公益文化,让公益不陌生,参与不困难”,他坦陈自己对活动影响力的理解不在一场活动,“我要大量的频繁的持续的做活动,给大家形成一种印象,在北京,如果想找一个线下公益交流的地方,鸿芷可以帮你,在人们心里形成地标性的概念。”

好的坏的都坦然面对

霍伟亚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对于环保,霍伟亚一直保持初心,也因为鸿芷,他切身感受到了环保公益圈发生的变化。

在他看来,环保公益领域面临着时代变迁,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社会变化特别快,环保人有明显的代际变化,参与人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环保NGO成员多是知识分子、政府部门退休人员或是污染受害者转化而来,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参与人员背景多元化,这是一个趋势。”年轻人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更为灵活,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工具,更容易引起社会认同。而年长的前辈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也将有助于后辈们的快速成长。

许多环保公益机构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导致项目难以可持续,很是苦恼。对此,霍伟亚建议坦然面对,积极解决。“包括政府和商业领域,人员流动都是正常现象,应该当成正常事情来对待。”但他也提醒,公益机构负责人需要提前规划布局,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对机构的影响。在机构文化上,“要提前关注这个事”,做好应对之策,“把项目或者活动的价值和影响积累下来,不能仅仅绑在人身上,人走了,事得还在。”

最近几年,鸿芷咖啡馆的活动主题从最初的环保逐渐扩大到扶贫、女权、残障、教育等领域。因广泛涉猎多个公益领域,接触不同的公益人士,对比之下,霍伟亚感受到“有些领域的人比较乐观积极,有些领域的朋友情绪状态比较紧张,环保属于后者。在困难面前,环保人士有时呈现出很苦甚至有些怨气的形象。”但这样压抑不满的形象并不利于环保公益的发展,“环保越来越多的需要公众参与,除了政府、企业之外,还需要从大众、社会那筹款,当呈现的都是这种形象的时候,很难让公众参与进来并支持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金、资源的争取。

鸿人俱乐部线下活动

用商业的方式做公益

霍伟亚并不是杞人忧天,资金、资源来源渠道畅通才能保障公益事业的长续发展,他不讳言当初开鸿芷咖啡馆,部分原因也是受困于资金来源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咖啡馆是手段和媒介,公益是目的,手段用不好,难以达成目标。”

2016年底,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对鸿芷的三年资助期已至。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已提前与霍伟亚沟通,将逐步退出,鸿芷必须自我造血养活自己。养活自己,也是众多公益组织面临的问题。鸿芷创办伊始,霍伟亚就尝试探索一条用商业方式做公益的路子,不断拓宽自己的商业经营思维和运作方式,除了咖啡餐饮经营收入外,鸿芷咖啡馆还推出了自己的公益文创产品、公益书籍,甚至创办了公益人自己的青旅——“鸿人会馆”,承接了部分活动策划和执行,在不影响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对外租赁公益活动场地。几年下来,鸿芷咖啡馆已实现70%的经费自我承担,另外30%还需社会筹资。

新的一年,霍伟亚表示,希望获得更多政府资源支持和商业领域合作。“鸿芷是公益文化范畴,北京有文化产业方面的扶持,也有实体书店的扶持,不论是基金会还是政府扶持资金我会尽力去争取,但之前没参与过,不太了解,需要尝试。” 目前他已申请了部分扶持资金,但“合适的不一定很多,而且要慎重的做出权衡和资金选择”。而对于商业合作,他认为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商业投资,投资商占部分公司股份,推广、复制公益模式,另一种是企业赞助,企业只求社会影响,不要资金回报和股份,赞助的方式“不限于出钱这一种方式,比如地产公司可以免费提供活动中心,做活动展示空间,这也是赞助的一种形式”。

除了对外借力,霍伟亚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造血上。除了已有的活动和经营计划,他表示将在鸿选益品网店经营和鸿人俱乐部推广上下功夫。鸿芷的鸿选益品网店推出了一系列公益相关的图书、食粮、文创、健康、课程咨询等产品,爱好公益的朋友可以实现在线自选。而鸿人俱乐部则是一个全国性公益爱好者的社交、学习社区,目前其首款产品——公益素养计划已上线销售,只需30元就可享受到霍伟亚专用微信号提供的多种公益服务,包括在线分享个人公益足迹、公益历史与运作逻辑;一对一公益咨询;不定期线下活动,公益读书会,专题分享;霍伟亚私房笔记《公益十条》等。

不论什么样的方式,霍伟亚表示,初心不改,初衷坚定,那就是让公益不陌生,参与不困难。“我希望带来更大的影响,让公众更多了解参与,鸿芷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猜你喜欢
咖啡馆公益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公益
公益
差咖啡馆
2020 IT领域大事记
公益
领域·对峙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