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升平》与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2017-04-17 06:42王春晓外交学院北京100037
名作欣赏 2017年8期
关键词:庆典乾隆皇帝乾隆

⊙王春晓[外交学院,北京100037]

《四海升平》与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王春晓[外交学院,北京100037]

《四海升平》是乾隆时期万寿庆典承应戏的典型代表。在内容思想上,此剧以颂圣祝寿为根本旨归,铺演神怪,但求无所触忌。在表演上,《四海升平》场面热闹,极尽绮华。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觐见乾隆皇帝,期间适逢高宗八十三岁万寿,他在热河避暑山庄观赏专为他改编的《四海升平》,之后在日记中对当天的活动进行了详细记载。可以说,《四海升平》见证并记录了大清与大英两个帝国的首次正式接触,艺术性地表现了乾隆皇帝眼中的世界图景。

《四海升平》乾隆内廷承应戏马戛尔尼

乾隆时期是有清一代国势最为强盛的时期。乾隆帝好大喜功,以宫廷为主导的各类庆典活动繁多且极尽热闹华奢,其中又以皇帝及皇太后的万寿庆典最受重视。皇太后的六十、七十、八十寿诞与皇帝的六十、七十、八十寿诞都曾举行过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皇太后及皇帝万寿节的庆祝活动往往会持续十天左右,期间会专门编演大量戏曲以供承宫廷应演出之需,这些戏曲一般被笼统地称为内廷庆典承应戏。高宗时期的各类庆典除了有皇室成员及重要臣公参与其事之外,还会邀请外国王公、使节参加各类典礼活动,承应的戏曲中有时亦会因观演对象的不同相应做出一些调整修改。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戛尔尼来华觐见乾隆皇帝,开启了大清与大英两大亚欧帝国之间的首次正式接触。这期间,马戛尔尼不仅参加了高宗的万寿庆典,还在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观赏了庆典承应戏的演出。在马戛尔尼的日记中,曾详细记录了一出让他印象最深的承应戏,这出戏便是《四海升平》。《四海升平》是词臣及内伶专为高宗万寿庆典创制并排演的,因为五十八年马戛尔尼的来华,在该年的万寿庆典演出中特意进行了内容调整。于此剧中不仅可见当时内廷承应戏曲之热闹喧阗,亦可窥知乾隆皇帝在内政、外交方面的核心主张。可以说,《四海升平》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与文艺学研究价值,还是了解清中叶中国与英国甚至其他各国关系的重要范本。

1793年6月15日,马戛尔尼乘坐“狮子号”从交趾多伦海湾出发,当月20日抵达中国。最初,清廷上下对英国使臣的到来非常欢迎:“乾隆皇帝亦以为己身克享遐龄,以古稀天子之身,至政幕将闭之候,而犹得以远国如吾英吉利者,使使万里东来,共敦睦谊,则其毕生之威名荣誉,至是益增矣。因通令全国各海口,凡有吾英皇帝笔下所属之船只抵埠者,当以至敬之仪礼迎接云。”马戛尔尼随后沿海路北上,8月11日晨抵达天津,在清廷官员的坚持下,未及多作休憩即经内陆赶往北京。9月15日在热河行宫觐见高宗后,马戛尔尼又参加了17日(阴历八月十三)的乾隆万寿庆典。在马戛尔尼的日记中,他还记录了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四,乾隆帝寿诞的第二天其热河行宫全部日程,其中的重要部分便是观看承应戏曲演出:

18日礼拜三。先是余得华官通告,谓皇帝万寿之庆祝典礼,虽已于昨日举行,而今日宫中尚有戏剧及各种娱乐之品为皇帝上寿,皇帝亦备有珍品多种,亲赐群臣,且将以礼物赠诸贵使,贵使可于晨间进宫,一观其盛。至今日晨间,余如言与随从各员入宫。至八时许,戏剧开场,演至正午而止。演时,皇帝自就戏场之前设一御座坐之。其戏场较地面略低,与普通戏场高出地面者相反。戏场之两旁则为厢位,群臣及吾辈坐之;厢位之后有较高之座位,用纱帘障于其前者乃是女席,宫眷等坐之,取其可以观剧,而不至为人所观也。……场中所演各戏时时变更,有戏剧,有悲剧,虽属接演不停,而情节并不连贯。……至最后一折则为大神怪戏,不特情节诙诡颇堪寓目,即就理想而论,亦可当出人意表之誉,盖所演者为大地与海洋结婚之故事。……下午一时,晨会以毕,余等退。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寿辰在八月十三日,除寿诞当日之外,往往与中秋节一起庆祝;承应戏曲是万寿节期间典礼的重要内容,一般会前后连续演戏十天;每天的演出从早晨八时许至下午一时许,演出以各类庆典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时会连演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往往作为压轴最后搬演,马戛尔尼所述大地与海洋结婚的故事,便是当年特意改编过的大轴子《四海升平》。

万寿节的戏曲承应是内廷戏曲演出的重中之重。乾隆时期开始,演出往往使用专门建造的三层戏台,参演角色众多,切末道具繁复,场面极尽热闹、华丽。作为大神怪戏,《四海升平》在演出方式上具备了皇帝万寿承应戏的所有特征。首先,《四海升平》是特意以三层戏台作为演出场所加以编写的。其科介说明中多次明确标注了地井、天井及戏台各层的使用方法,如要求扮演十六水云的演员从地井上场,扮演文昌帝君的演员要何时上云板等。根据日记记载可以推知,马戛尔尼当天观戏的场所应为热河避暑山庄内的畅音阁三层大戏楼。其次,《四海升平》登场表演的角色众多。据其剧本及《故宫珍本丛刊·四海升平题纲串头》所载各种角色人数加以统计,初步可得出《四海升平》中固定角色的演员有:文昌帝君及众星神37人、金童玉女2人、云使8人、水云16人、水怪9人、龙王4人、雷公等天神12人、刘海9人,共计97人;其他幕后演出人员当不少于登场表演者。最后,《四海升平》的切末繁复华丽,场面极为热闹。演出中使用了很多形制巨大的切末道具,较重要的比如:换场后中场立的海岛形切末、海龟精现出原形后的海龟形切末(其上至少可站1人)、可供多人乘坐的大云板、供单人乘坐的小型云兜、福庆大宝瓶一座、彩挂宝盖、四海升平字样等。为了配合演出,完美呈现海战场景,幕后还会制造出“海岛中水声”“海潮声”等音响效果,力求逼真。

马戛尔尼在日记中还特意详细描述《四海升平》的演出场景:

开场时,乾宅坤宅各夸其富,先由大地氏出所藏宝物示众,其中有龙,有象,有虎,有鹰,有鸵鸟,均属动物;有橡树,有松树以及一切奇花异草,均属植物。大地氏夸富未已,海洋氏已出尽其宝藏,除船只、岩石、介蛤、珊瑚等常见之物外,有鲸鱼,有海豚,有海狗,有鳄鱼以及无数奇形之海怪,均系优伶所扮,举动神情,颇能酷肖。

两氏所藏宝物既尽暴于戏场之中,乃就左右两面各自绕场三匝。俄而金鼓大作,两方宝物混而为一,同至戏场之前方盘旋有时,后分为左右两部,而以鲸鱼为其统带官员立于中央,向皇帝行礼。行礼时口中喷水,有数吨之多。以戏场地板建造合法,水一至地即由板隙流去,不至涌积。此时观者大加叹赏,中有大老数人,座与吾近,恐吾不知其妙,故高其声曰:“好呀!好呀!”余以不可负其盛意亦强学华语,连呼“好,好”以答之。

《四海升平》又名《庆安澜四海升平》《四海承平文星朝绛阙》。它的主要故事框架为:文昌帝君率众星神前往热河避暑山庄晋贺皇帝万寿圣诞,途中遇到巨型海龟精率领一干水怪兴澜阻扰,众星神与龙王、河伯等神仙一起擒获巨龟,同至御前祝寿。从故事的叙事模式而言,它与明清以来的内廷庆典杂剧、戏曲极为类似。采用了神怪题材,盖因“神仙鬼怪之类,取其荒诞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但是《四海升平》又与普通的宫廷庆典承应戏有所不同:作为专门为高宗乾隆皇帝万寿诞辰编演的重要折子大戏,剧中集合了对最高权力者的极致颂扬祝福,又增入了英使航海来华“朝贡”的内容。

除了仙怪斗争情节之外,《四海升平》通篇贯穿核心思想的是颂圣、祝寿,这在剧本的首、末两端最为集中。文昌帝君开场白:

即便取材自神仙鬼怪,天神文昌帝君等在面见人间帝王时亦如臣子般“感悚”,恭敬、恭维之余,体现的是清代中叶的乾隆时期皇权统治对举国上下的强力控制:剧中的“文昌帝君”更像上是天下文士的表征,他口中的恭敬也便是大清举国儒生对主政者的无条件顺从。乾隆帝好大喜功,在治国理政中遵循太宗皇太极“以武功戡战乱,以文教佐太平”的基本纲领,文治上在编辑《四库全书》的同时大兴文字狱,武功上追求所谓“十全”,力求维持内外稳定。《四海升平》中连篇累牍的颂圣之辞看似枯燥寡味,事实上却是立足时事的刻意粉饰,词臣用心之深,于此可见一斑。

除了对乾隆帝仁孝至德、文治武功的赞扬之外,《四海升平》值得关注之处还在于:故事内容中虽涉及海龟怪与四海龙王等与海有关的神怪,但其中所讲的“四海”并不是泛称或纯粹的神话故事地域概念,而是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向性,这便是以大清国为绝对核心的万国共球、以我为中。因为万寿庆典的观礼对象不限于皇室、重臣及蒙回诸王,往往有朝鲜、缅甸等国家的使节参与,在戏曲演出中适时地展现外交原则与成果,也就成了这类承应戏肩负的重要职能。五十八年因马戛尔尼的到来对《四海升平》进行的修改,尤可证之(该抄本现存故宫博物院,现据王政尧《清代戏剧文化考辩》转引)。在修改本中,文昌帝君的开场宾白被增饰如下:

《四海升平》是典型的清代中叶乾隆盛世的文艺再现,它颂圣贺寿,恢奇热闹,大肆铺排仙怪题材,但求迎合君主嗜好又能无所触忌。然而在公元1793年,因为英使马戛尔尼的到来,《四海升平》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特质。它见证并记录了大清帝国与大英帝国的首次正式接触,艺术性地表达了清廷视野中的世界图景:欧西虽远,不外四夷;万国共球,天朝统驭。但是,乾隆时期万寿庆典的种种华奢,显然是建立在当时国力尚属隆盛的基础上的,而种种太平景象又不免有刻意粉饰的成分。乾隆帝好大喜功,对内酷厉镇压,对外闭关锁国,已为帝国的衰微埋下伏笔。大清帝国这艘繁华战舰已经老旧,缺乏新的前进动力。因此可以认为,《四海升平》演出的其实是乾隆皇帝心中的“四海”与“升平”,这种“四海升平”与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相合。

①②③马戛尔尼著,刘半农译:《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第126—129页,第127—128页。

⑤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第661册》,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08页。

⑥图海、勒德洪:《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编号A01218。

⑦王政尧:《清代戏剧文化考辨》,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年版,第54页。

⑧《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卷一四三五。

作者:王春晓,文学博士,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本文系2014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万历、乾隆内廷承应戏曲比较研究”(编号:14WYC061)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庆典乾隆皇帝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生活是一场庆典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TWICE AS NICE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2016旅游休闲大奖颁奖暨十五周年庆典 闪耀京沪 共襄盛举
击败“猛虎”后的独立日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