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少肌症吞噬老年人的健康

2017-04-16 01:41
保健与生活 2017年8期
关键词:骨骼肌阻力蛋白质

王 敏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步履蹒跚、行走缓慢的老年人,很多人认为这是年老的表现。实际上,这是一种综合性肌肉退行症状,国外称为“肌肉衰减症”,在我国通常叫“少肌症”。少肌症在我国民众中的认知率很低。有鉴于此,笔者就这一问题做简要介绍,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什么是少肌症?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肌肉减少症,临床也称“骨骼肌衰老”或“少肌症”,是指因持续的骨骼肌肌量流失、肌肉强度和功能下降引起的综合征,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脂肪的增多。少肌症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是老年人的多发病。

骨骼肌是人体进行各种体力活动的基础,骨骼肌的衰减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患有少肌症的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行走、坐立、登高和提重物等日常动作受影响,逐渐变得“手无缚鸡之力”。另外一个主要影响是,常有说不出的疲惫,体力大不如前,各种疾病就都来了。

少肌症病因

临床上引起老年人少肌症的原因很多,简单来说,就是年龄增大、活动量不足、长期卧床或久坐、营养不良等引起肌肉衰减。

如何检查少肌症

临床上检查少肌症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骨骼肌肌量的检测: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瘦体组织来诊断,瘦体组织重量可作为骨骼肌损失的表征;亦可通过三维成像技术(CT、磁共振),测量肌肉横截面积辅助诊断。

②骨骼肌力量测试:65~84岁者的正常握力值范围:男性大于30千克,女性大于20千克。

③骨骼肌功能检测:通过常规步速、定时起立走、简短体能观察等进行骨骼肌功能检测。

观察步态: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常规步速小于0.8米/秒,可判断有少肌症的征兆。

30秒坐站测试:记录30秒内,坐在42厘米高的椅子上,然后站起和坐下重复的次数。65~84岁者的正常值范围:男性大于12次,女性大于11次。

观察体重:65岁以上老年人,年体重下降5%,应注意少肌症发生的可能。

观察肌群:臀大肌变得扁平,小腿的腿围减少,都能说明肌肉有所减少。女性双臂平展,大臂部有明显的皮肤松弛下垂,俗称“蝙蝠袖”,是肌肉衰减的典型征兆。

防治少肌症的方法

1.饮食:蛋白质约占肌肉重量的20%,少肌症与蛋白质的代谢紧密相关,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水平有利于减缓肌肉的衰减。因此,少肌症患者首先要调整好饮食,注意膳食平衡,安排好一日三餐,保证每天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2~1.5克/千克体重。除必要的鱼、肉、蛋、豆类外,每天要有一定量的乳类摄入,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

2.运动:运动对增强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肌肉量及功能有显著效果。即使做家务,也能有效预防肌肉的减少和萎缩,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活动能力减退和跌倒的发生。抗阻运动可有效对抗肌肉减少问题。通俗讲,就是利用器械或者身体自身重量与骨骼肌力量进行对抗,达到刺激肌肉生长、保持肌肉体积的效果。具体运动处方如下:

①运动方式:可借助哑铃、沙袋、弹力带或健身器材等锻炼,把它们作为阻力来源。

②阻力大小:先测试患者重复10次动作所能对抗的最大阻力,将该最大阻力的60%~80%作为抗阻运动的阻力值。

③运动时间:每次20~30分钟。

④运动频率:每周2~3次

⑤运动程序:先进行拉伸或慢跑等准备活动,然后进行主运动,最后进行整理运动,如自身按摩、拉伸等。

⑥注意事项:最初开始进行抗阻运动者或体质较弱者可采用略小的阻力,以后逐渐增大;运动时要顺应身体的反应,不能过于劳累;运动中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运动损伤。

猜你喜欢
骨骼肌阻力蛋白质
蛋白质自由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零阻力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毛蕊花苷对递增负荷运动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阻力不小 推进当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