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宗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蚊蝇等害虫多,细菌、病毒繁殖快,故夏季是一年中传染病高发季节。其中有些病常以突发高热、惊厥为主要临床症状,患者体温多在39~40℃。这些病在临床上多为传染病,且发病急,病情重,多见于小儿及体弱多病者。对此,必须将患者送大医院及时诊断和治疗,否则将危及生命。
乙型脑炎乙型脑炎俗称“乙脑”“大脑炎”,由乙脑病毒经蚊子叮咬而传播,患者大多为小儿,但近十年该病有向成人发展的趋势。发病集中在7—9月份,乙脑病毒先在牛、马、羊体内大量繁殖,蚊子叮咬带病毒的动物,再叮咬人体,人就会患“乙脑”。
临床症状:持续性高热在40℃以上,呕吐,剧烈头痛,脖子僵直,嗜睡和昏迷等。
预防措施:春季注射乙脑疫苗,尤其是10岁以下小儿和体弱易感者,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平时注意卫生,清除卫生死角,消灭蚊蝇。
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被病原菌污染而流行,黄梅季节和洪水泛滥时节常引起大规模流行。
临床特征:体温持续40℃以上不退、伤寒病容(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昏睡、谵妄等)、相对缓脉、玫瑰疹(胸、腹、背区有浅红色微凸起的疹子)和脾脏肿大等。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肠出血。
预防措施:对以往流行区群众应在春季注射伤寒三联疫苗(包括副伤寒甲和乙),有效期1~2年,以后每年再打一针“加强针”,以增强免疫力;保护好水源,防止“病从口入”。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经蚊子叮咬传播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民间俗称“打摆子”。
临床症状:发热、发冷交替进行。发热时体温在40℃以上,患者可昏迷不醒,发冷时浑身寒战(打摆子)。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消瘦、肝脾肿大和肾炎等疾患,危害很大。
预防措施:应注意卫生,消灭蚊子;对小儿应注射相应疫苗,增强抵抗力。
霍乱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法定为“甲类传染病”。主要由苍蝇传染,误食含有病菌的水和食物,病菌由口进入,在肠道大量繁殖,释放出毒性很强的内、外毒素,使人得病。
临床症状:起病急骤,上吐下泻,吐泻物呈米泔水样,肌肉痉挛,脱水,循环衰竭,严重者半天内死亡。
预防措施:小儿和体弱易感者注射霍乱疫苗;搞好居室和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杜绝传染媒介;注意饮食卫生,禁食生水和不洁食物。
急性中毒性菌痢急性中毒性菌痢由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而致发病。该病来势最猛、变化快、极凶险。多发生于1~7岁儿童及体弱多病者。多数起病急骤,出现40℃以上高热,患者嗜睡、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最终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有生命危险。故家长应重视小儿突发高热病,切不要误以为是一般的头痛发热而掉以轻心。
夏季突发高热,应警惕传染病,以免其危及生命!
生活感悟 漫画/史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