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玉案采访经过

2017-04-15 13:51沈寅飞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徐玉玉办案诈骗

■沈寅飞

徐玉玉案采访经过

■沈寅飞

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案发生在2016年8月19日,两天后徐玉玉心脏逐渐衰竭而死。该案经过快速发酵之后很快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方圆》杂志也第一时间关注到了这一事件,编务会上,社领导要求时刻关注案情的进一步发展,在合适的时间对该案进行深度报道,并指派我作为文字记者、张哲作为摄影记者负责此案的采访报道。

当时,各路媒体从徐玉玉家人口中获得的事实让每个受众无不大呼惊奇:此前两天徐玉玉刚刚接到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办理助学金的电话,随后便有掌握了她所有信息的诈骗电话呼入,骗走她上大学的费用9000元,她的受骗似乎有着诸多巧合,从什么角度切入合适?经过编辑部讨论,决定将 “精准诈骗”作为我们对该案报道的切入点,详细揭开徐玉玉被骗始末。

策划意图已定,作为选题的执行者必须厘清自己的思路。我知道摆在我面前有两个难题,一是徐玉玉到底是如何被骗的?二是骗子是如何实施诈骗的?如果能弄清楚这两个问题,那么关于这个选题也就完成了基本任务。

等待时机

事实上,已有的关于徐玉玉案铺天盖地的报道中,都是反复对于徐玉玉家人的采访,新闻的时效性迫使大批记者第一时间赶赴徐玉玉家,而那几天正好是徐玉玉火化和她的父母沉浸在丧女之痛的时候。纵观这些报道,大多数简单描述了徐玉玉被诈骗的一些情节,更多地在写父母和她姐姐现在的情况。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前往,得到的讯息或许是大同小异,写出的稿件也只能是随波逐流,炒陈米饭缺少新闻点。

考虑到这些,经过和编辑部沟通,决定等待一个时机。我也时刻关注该案的最新进展,8月23日,临沂公安部门已成立专案组,全力侦破此案。8月28日,徐玉玉案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陈文辉落网。A级通缉令最后一名嫌疑人郑贤聪投案自首,全部涉案嫌疑人悉数到案。随后,所有涉案人员陆续被押解回山东临沂。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条关键讯息,9月5日,徐玉玉案办案机关对外宣称,已经成立徐玉玉案专案组。经过杂志社协调,办案机关愿意在不泄密的前提下,向我们提供案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于是,我们决定以外围采访为主,向办案人员核实情况为辅的方式开展本次采访活动。

徐父主动详细叙述了一切

2016年9月上旬,我第一次来到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从之前的报道中得知徐玉玉家在中坦村,一个有近3000人的大村落。天下着雨,来到徐家,反复敲门都没有人开门。第二天,我找到办案人员了解情况。由于当时公安仍处于侦查阶段,关于案件信息虽然真实性很高但可能并不十分确切。在与编辑部沟通之后,决定继续谋划与等待。

对于记者而言,这样的等待是诚惶诚恐的,生怕有媒体通过别的渠道将当时行骗过程报道出来。事实上,案件过程也日渐明晰,有媒体已经奔赴对徐玉玉实施诈骗主犯的家乡,有媒体已经找到电信诈骗的内幕人员爆料行骗流程等等。如此一来,我们不得不转变原有的采访计划,我能做的就是离真相更近一点。

没等到9月25日,我再次来到临沂。天下着雨,傍晚时分,我打车到中坦村,径直奔向徐玉玉家。正好有一个村民在附近,从他口中得知,案发后几日,每天来徐玉玉家几乎有十来拨,近来稍微清净了一些, “今天徐父徐母都在家,但是别去打扰他们,不要再去揭他们伤疤了”。听完,我有些犹豫,不过我希望通过我的详细报道避免更多的人受骗,这绝非仅仅是为了完成我个人的采访任务。直到我向徐父说明了来意,得到徐父的认可之后,我才放下了包袱。

事实上,我并没有直奔主题,直接采访徐玉玉如何被骗,而是从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入手,最终是徐父主动详细叙述了案发前后发生的一切,还展示了很多徐玉玉的遗物。整整三个小时,从案件细节到家人心理,我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其中不乏很多从未被报道过的细节。

离开徐玉玉家,已经是午夜时分,雨依旧下着,步行半小时从中坦村走到一条大路上才打到出租车。对于徐家的遭遇内心显得很沉重,对于这篇稿件的写作却显得轻松起来。

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准确而高效

当晚,我将采访徐玉玉家人的内容整理出来,并结合此前收集的案件材料,写出了一篇涉及徐玉玉最后受骗情节,犯罪嫌疑人诈骗经过的6000字的详细报道。

作为中检报业旗下所属媒体, 《方圆》杂志一直本着真实、准确的新闻报道原则,这一点也深入每个记者的职业理念之中。第二天一早,我又向办案机关确认了案件事实,对稿件的有出入之处进行了修改。

事实上,稿件在编辑、审稿过程中,出于种种因素考虑,删除了很多细节,如徐父介绍的 “笔录做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派出所却连个凳子都没有,一直让他们站着,消耗了很多玉玉的体能”。如在做笔录的过程中,让徐父觉得最后悔的是自己最后向民警询问的一个问题可能严重刺激到了徐玉玉。他想知道这些钱还能不能追回来,民警回答,会尽力但是可能性不大。

不过,我们第一时间发出的微信稿还是以 “徐玉玉与父亲的最后对话”为题,文中不乏很多独家采访到的细节,文章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据专业数据统计企鹅平台的数据表明,此文在当天的推荐数就高达2700多万次,新浪、腾讯等多家媒体转载。

回想徐玉玉案的报道经过,全媒体时代的重大选题取得一定战果,绝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从策划到实施、再到最后的发稿推广,里面都是团队协作与沟通。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之中,遇到问题记者都第一时间与编辑交流,商量下一步的解决方式。快而不乱。记者写完稿件后作为首发的微信推广,虽然急于发送,但是急而不乱,编辑修改之后严格遵循审稿制度,前后向一线记者和相关部门进行细节求证,据粗略估计,仅编辑向记者求证事实的次数不低于二十次,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力求准确而高效。

(作者系 《方圆》杂志记者)

猜你喜欢
徐玉玉办案诈骗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徐玉玉之死中的平庸之恶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抢钱的破绽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