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校艳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五大发展理念遵循的唯物论规律
赵校艳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贯穿于“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着一定的唯物论规律。其中,创新发展理念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协调发展理念遵循发展的过程性与整体性规律;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规律;开放发展理念遵循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规律;共享发展理念遵循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五大发展理念既相互独立,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性,分别针对于解决突出问题,又彼此联结、相互促进,构成新形势下指导我国发展实践的理念整体。
发展理念;唯物论;规律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直面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发展难题,着力增强发展动力,补齐发展短板,拓展发展空间、突破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是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指导与回答。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延伸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我国具体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体现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遵循一定的唯物论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在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构成的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劳动者作为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产活动对物质世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基本要素的价值和意义。创新发展理念强调要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激发劳动者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劳动者的创新潜能通过科技创新表现出来,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相结合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环境、任务、要求都发生了变化,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着力点,依靠创新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破解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和发展短板的难题,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五大发展理念在肯定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同时,强调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这就从生产关系方面强调了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生产力的提升发展,科技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科技创新又会受制于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因此,理论、制度、文化等生产关系方面的创新要紧跟生产力创新的步伐,适应并满足生产力创新发展的需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事物的发展是作为过程发生的,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从时间纵轴的角度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再到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国的发展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实践日趋强盛,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协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我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十三五”时期,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协调,到五大发展理念对发展过程中科学原则、内在要求和价值诉求的总结。坚持协调的发展理念,既是在承接前人发展基础上突破,是对过去与现在发展的协调,也是对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协调。
从空间横轴的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性规律。坚持协调发展,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总布局,正确处理影响发展的重大关系,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适应新常态,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始终推进协调发展,用“一盘棋”的整体思维处理好发展中点与面的关系,既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也要兼顾局部落后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发展,既要巩固原有优势,也要厚植薄弱环节,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水平。只有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矛盾反映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性又称斗争性,反映了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统一性又称同一性,反映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和谐的状态。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与和谐相对应的事物的发展形势表现为事物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处于达成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同属于物质世界中两个矛盾的对立面,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既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也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同属于客观的物质世界,并有其各自的演进更替规律,人类社会是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带有人类社会属性的物质群体,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界更替演进的发展规律,在最不损害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把握好生产发展的速度与进度,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好状态。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在国际格局新形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辩证关系的正确判断和科学选择,是对之前发展教训和经验的理性总结,也是在原有经济发展基础上对发展的真正目的的深刻醒悟。绿色发展理念采用了大局、长远、整体的视角,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朝着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达成和谐状态的目标前进,适度放缓经济增长速度,调和人与自然发展的进度,在保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需要的经济中高增速的同时,也使自然资源约束趋紧的制约得到缓和,这也应和了目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强调的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的趋势要求。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相联系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开放的发展理念遵循唯物辩证法中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处在与其他国家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中,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格局是由每个国家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反过来又对每个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回顾我国发展历史,总结发展经验教训,任何国家的发展壮大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而孤立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或挫败停滞,无不与全球化背景下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其主要经济发展大国的发展运作息息相关。
“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发生深刻变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要保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需要的中高速经济增长速度,就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处理好内外联动问题。一方面,通过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倒逼改革的内生动力,激活国内外市场资源,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程度的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也要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在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我国在全球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和处理国际经济摩擦的能力,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制定,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财富的创作者,是一切创新思想和实践力量的源泉;是生产关系变革、社会制度更替的主导者。
正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我们党历来的政策和奋斗目标都推崇人民至上的原则。“十三五”时期倡导的“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着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警醒着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标准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底线。“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共享的发展理念针对于解决公平正义问题,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切实利益,尝到党的政策措施为日常带来方便与甜头,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才不会是一句空话。落实共享的发展理念,是解决公平正义问题的要求,也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只有让人民平等的享有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成果,才能在最大范围上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才能让企图分离破坏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基础的歪心邪念思想没有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既是针对各自突出问题,有着明确目标导向的独立理念,又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的有机整体。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前人关于发展理念的深化和升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也是对我国和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教训总结之后的深刻启示。五大发展理念针对提出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路径,统筹规划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做到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使“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方向、着力点更加清晰明确,实现了党和国家治国理正思想理念的飞跃。五大发展理念既是一种发展思路,也是一种发展行动,需要全体人民按部就班、层层落实,将其内化为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自觉用五大发展理念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衡量和检验发展实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4.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北京:2015.
[3]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2015.
赵校艳(198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