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樱馨 华原俊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我国大学生社团管理对策研究
崔樱馨 华原俊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大学生社团是丰富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社团管理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社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自己社团的定位不太明确等等。提出解决我国大学生社团具体的实施管理办法,为我国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社团;大连工业大学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满足社团内成员相同的意愿和实现成员对个人兴趣爱好追求的学生组织,在每一个社团里大学生都是自愿加入的,并且都有自己社团的固定成员,是依照社团内部基本制度来举办专属于自己社团的特色活动。我国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学生社团的解读是:“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大学生社团被当作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自从高校扩招以来,社团的数量和规模一直在逐年增加。但大学生社团在建设和管理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诸多不足。通过大量的数据表明,大学生社团在社团换届、社团会员培训、社团管理和制度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具体的实施办法,对我国大学生社团的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使大学生社团在校园生活中发挥其根本性的作用。
由于社会上对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重视,大学生社团在塑造学生成人、成才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大学生社团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大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社团社会化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高校社团对自己社团的定位不太明确。
不管是什么社团,只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社团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的目标,在这个社团里的同学才能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施展到最大化,才能把社团发展的宗旨和个人未来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如今在各个高校中有很多的学生社团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对自己的社团缺乏清晰的定位,对社团未来的发展没有标准的管理模式,仅仅是因为想成立这个社团的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兴趣爱好和一时冲动的热情,或者有些同学想组建社团的原因仅仅是想从中得到些许利益。
2.一些高校社团的内部文化不够鲜明。
大学生社团的内部文化是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并完善的基础。社团内部文化含有该社团的品牌、形象、精神等等。许多大学生社团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影响力也不大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社团没有内部文化,关于社团要开展的活动没有完整的活动计划和应急措施,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随意性很大,导致最终的活动效果非常不尽人意,不能形成社团自身的品牌和特色。
3.一些高校大学生社团没有标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条例。
根据大量的数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社团都存在社团内部管理较差的现象,就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社团没有标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条例,在开展活动和平时工作的时候经常按照管理者自己单一的想法来领导整个社团。或许有些学生社团是多多少少有一些管理制度和规范条例的,可是在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按照管理制度来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中随意性太大。
4.有些大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层中匮乏主要的优秀负责人。
大多数的高校学生社团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大一、大二的大学生比较多,很多大学生社团中的成员都没有学生干部的经历,不知道怎么管理同学。这样在大学生社团当中能管理社团的同学几乎没有,如果没有人能承受繁琐的工作,那这个社团就缺少一定的凝聚力。更何况如果社团干部来社团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好社团,而是给自己谋利的话,那这个社团未来的发展就可想而知。还有的社团干部没有什么自我约束力,经常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还给社团中其他的成员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5.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都是以面试为主,而且周期太长。
大学生社团的招新工作是在新生9月份之后开始的,很多高校社团都是一整年招新一次,9月份社团招新之后这一年都不在招新,招新时间太久。这样就造成了大一新生面对很多社团同时招新而不知如何选择,参加了这个社团招新就很容易错过其他的社团,对于社团来讲就是不能收纳到适合自己社团的会员,对于新生来说也很容易与自己喜欢的社团失之交臂。而且社团大多数都是以面试为主,比较单一,没有具体适合自己社团的选拔流程,面试的问题也是社团管理层随心所欲的提问,仅仅根据社团中学长学姐的个人喜好来判定大一新生的去留。
(二)大学生社团的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化是“一个个体通过与社会的彼此相互作用,适应及吸收社会上的文化,成为一名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学术性为依托,以大学生相同的观点、兴趣、理念等等而创建的。高校社团在大学里是非正式群体,是有着相同目标和章程的“公益性组织”,是在非营利性的组织范畴之中。现在的学生社团社会化主要表现出了以下几点问题。
1.组织管理的秩序混乱。
很多社团在管理成员的时候,根本不按照社团的规章制度严格的执行。比如社团成员在请假的时候,都是打个招呼就不来了,也没有假条,也没有人统计出勤率,这样久而久之社团的内部就会变得人心涣散,没有凝聚力。更何况有一部分社团在成立之初,并没有按照程序来一步步写申请和报告,学校也没有严格的审批,这样就导致社团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就没有标准的规章制度,导致社团的随意性较大,社团自身管理不到位,很多事情都做的比较混乱。
2.社团的活动繁多而且缺少沉淀。
现在在大学校园中社团的活动繁多并且花样百出,但是真正对学生有全面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并不多。很多社团都想承办那种声势浩大的活动,想把社团的名声和地位传扬出去,但是却不怎么关心社团成员之间感情的交流和日常工作的培训。其实这样的社团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相反如果活动办不好还浪费学生的经历和团委的经费,是与教育原则相违背的。
3.很多社团的成员不清楚社团的宗旨和社团的定位。
很多大学生对社团的理念、社团的体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加入社团仅仅是室友或者好朋友也在这个社团里,对于社团的认知很模糊很盲目。在大量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仅仅是7%的大学生对自己加入的高校社团比较了解,而大多数的学生就是想加入社团就找了一个,非常盲目,对社团的认知和自己的定位也不是很明确。所以很多社团其实都是表面繁荣,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却不尽人意。
4.大部分高校社团资金不足、物质匮乏。
现在的大学生社团都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在一个学校中,除了几个学校比较看重的社团之外,其他的社团都是资金不足、物质匮乏。这样就造成了即便社团想办什么活动,有很好的想法,但是由于资金问题也办不起来。还有的社团由于没有经费,社团管理者乱收会费,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允许的。
5.很多高校社团内部管理不到位,社团会员流动性很大。
现在很多高校社团即便有规章制度,但也普遍存在自身管理不善、管理现象比较混乱的问题。因为很多社团的管理者没有自身做到位,自身管理比较差,这就造成了整个社团的执行力和凝聚力较低。并且社团管理者对于社团的管理比较落后,观点没有跟上社团发展的脚步,社团达不到社团成员原本的期望,导致社团成员的离开。
(一)高校对大学生社团建设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经常强调大学生社团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但仅仅都停留在上级检查工作中和发放文件里,而一旦实际工作的时候大学生社团就会被边缘化,而且很多老师对学生社团的认知有一定的误解,他们会认为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都是不务学业的坏学生,学生社团会严重的影响正常教学和日常学习,很多老师都会直接将社团活动归为是内涵肤浅、层次地下的课外活动,根本就没有看到学生社团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高校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更不会想到加强高校社团指导和管理的巨大意义。由于想法上的差别,就会造成行为的不同,如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师资力量的加强和管理上的重视等等多个方面都会大大的削弱。
(二)高校社团管理模式笼统而不科学
管理模式一般是指作为一种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管理范式。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下,对学生社团进行服务、引导、控制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高度权威性、实践应用性的稳定范式,它一般包含管理原则、管理途径、管理策略等。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行政模式、集权管理和计划运行等方面的影响,基本采取的是大学团委及一些部门下设的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多个群体组织,来管理大学生的社团工作。这种简单的管理模式只能让学生社团管理保持基本的运行而已,与现在的大学生社团发展趋势很不匹配。因此高校社团在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在经费投入和设备投入等方面明显不够,这就造成了很多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很不理想。
(一)加强社团纳新体制建设,招纳适用型人才
1.拟定职位规划,提高纳新标准。
拟定职位规划书是完成“人岗适配”的重中之重。每个社团都要根据需要人才的数量、方向和自身的责任范围来拟定部门的职业规划书,每个部门的职位说明书都应该包括每个职位任职的资格和纳新职位的相关描述。职位的描述应该有社团纳新的岗位、人数和职位相关的基本职责等内容。职位的任职资格包括招新职位人员应该具有的相关标准,主要有该岗位所需的技能和基本知识这两个方面。
2.减少社团招新周期,增加社团人数需要。
减少社团招新周期是完成“人岗适配”的基本路径。社团招新每年一次对于学生而言时间太久,应该改为每学期一次。变短社团招新的周期可以让大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和时间来接触到心仪的社团,这样大学生就能较大可能的加入到最适合自己的社团了。对于每一社团来说,社团招新的时间改为每学期一次,就能及时的填补社团人员流动太快的空缺,也能及时的更替那些不合格的社团成员。
3.融入多种类型的选拔方式,促使选拔方式的多样化。
应该依据每个部门特殊的属性来调整相应的选拔形式,像街舞社在面试的基础上应该有跳舞和比舞的环节;围棋社团就应该有围棋知识考核的环节;外联部门就应该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环节,来考察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办公室部门就应该有笔试和办公室软件的考核。
(二)强化社团培训机制,提高社团人员综合素质
1.学校做好对社团的培训方案,并要做到因材施教。
学校应该依据社团的业务需求,拟定相关的培训计划方案,在对各个社团做到大型培训的同时,应根据社团的数量和需求,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再通过校团委找到相应的指导老师,对各个社团进行分别的培训。面对不同种类的社团,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把社团在学生中起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
2.做好社团培训工作,加强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
现在大多数社团的内部培训只是当社团管理者在做社团工作的时候给社团成员一些相关的指导,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社团内部培训,这仅仅是社团管理者对社团其他成员的指导。只有做到社团真正内部的相关培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达到社团未来发展的目标。如果社团内部成员需要,成员之间也可以做一些素质拓展训练,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以便成员之间更好的工作与交流。
3.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加强社团培训质量。
要依据社团发展的宗旨和目标来进行培训,并且要找到相应的指导老师来完成培训,要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好在社团的招新工作之前,社团的管理者就要找到社团的指导老师,对负责社团招新的面试人员做一些培训,完善面试体系,提高面试官的综合水平。
[1]刘云广、杨晶.探析高校社团管理模式的刨新[J].青春岁月.2012,(7):140—141.
崔樱馨(1991.01-),女,锡伯族,辽宁沈阳人,学生,管理学硕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华原俊(1990.1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管理学硕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