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萌
(西昌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浅谈声乐曲《渔光曲》的演唱
单 萌
(西昌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声乐曲《渔光曲》是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曲。问世到现在已有数十年。好的作品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渔光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作品,希望通过全面的分析演唱作品的技巧,情感,特点以便于更好的理解作品和表达作品。探讨技巧与情感对演绎歌曲的重要意义。
作品分析;技巧;情感;演唱
《渔光曲》是经典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曲,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讲述了渔民徐福一家的故事。这是一部十分朴实的电影,但却深刻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和现状。所以引起了当时观众非常多的共鸣。还创下当时影片最高上座率,是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第一部获奖的影片。主题曲《渔光曲》也随之成为非常经典的作品。
(一)创作背景。电影讲述了渔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对孪生子女小猫与小猴。徐福在高兴的同时也很忧虑。因为家境窘迫,被迫无奈他只能在恶劣的天气出海,不幸在一场暴风雨中丢失了性命。于是徐福的妻子只能到船主人何家做奶妈,何家少爷在徐妈的养育下成为了一个懂事又善良的人,也跟小猫猴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几年后,何家少爷出国留学。因为与小猫小猴的友情使得他想要出国学好渔业回国便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贫穷。何家少爷此时归国,何子英因为愧疚希望小猫小猴跟着他回何家,何家却也已经破产。只好跟着小猫小猴出海。小猴却因为捕鱼受重伤而身亡。《渔光曲》再次响起。不论是电影还是歌曲都用其朴实的表达方法征服了观众。
(二)词曲作者介绍。《渔光曲》曲作者任光(1900~1941)。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城关镇,革命音乐家。1934年为电影渔光曲创作出主题曲《渔光曲》。曾将许多革命歌曲和民族乐曲灌制成唱片。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任光在“皖南事变”中光荣牺牲。年仅41岁。
《渔光曲》词作者安娥(1905~1976)。毕业于北平美术专门学校。剧作家、词作家。河北获鹿人。毕业于。丈夫是著名词作者—田汉。后因参加抗日活动广受欢迎。安娥通过自己质朴的歌词向人们刻画了一幅渔民辛苦劳动的场面,深切的表达了自己对于底层人民的同情。
《渔光曲》全曲贯穿着灰暗的色彩,这首歌曲没有变化音,歌曲整体上是平缓的。悲伤凄凉的旋律和质朴生动的歌词都真是深刻的将渔民的艰辛以及凄惨的生活展示在了人们眼前。
想要演唱好一首歌曲,声乐技巧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欣赏,所需要的技巧大多体现在对声音的控制以及对演唱的歌曲本身的充分理解。
一个好的艺术表演需要外在与内在并重,声乐技巧就是表演的外在。只有练习好精湛的声乐技巧才能让演唱者更加随心所欲的驾驭全曲。
(一)《渔光曲》的演唱风格。唱好一首歌曲要了解歌曲的背景、歌词、风格、旋律。《渔光曲》具有浙江民歌一贯的风格和浓浓的生活气息,音乐的基本风格贯穿全曲。熟练的掌握歌曲的旋律、音高、音准、是演唱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准确的理解歌词蕴含的含义,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歌曲的意境。
《渔光曲》的第一段歌词。朴实的描述了渔民平时劳作的画面。这段曲调也比较自然安静。一首歌曲的开头往往承载着这首歌曲的主题。速度应该较慢,用较轻的声音舒缓的情绪温柔的把听众自然而然的带到这个画面从而融入到歌曲里。
第二段进一步的描述了渔民捕鱼的辛苦与危险。情绪对比第一段更为紧张。演唱力度要增强,演唱速度加快,演唱中要逐句渐强,着重表达出渔民捕鱼生活的危险。
第三段着重描写了渔民生活的艰辛。力度需要弱下来,作者的情绪也是复杂的,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剥削阶级的愤怒。所以要用沉重的情绪,在每一句的重音上应该尤其清楚。
(二)渔光曲的重难点。除了掌握好旋律歌词以及演唱的风格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面需要注意。《渔光曲》整体速度是偏慢,4/4拍的节奏。前面每一句都是16拍,对气息的要求比较高。在注意连贯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情绪的转换才能准确的把歌曲的内涵表达出来。全曲充斥着压抑哀愁的氛围,不明朗的色彩所以这也是这首歌独特的魅力。
全曲歌词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客观的描述了渔民一天的生活与劳动,却能清楚的让人们感受到创作者的心情。所以,要通过情绪的转换表达出这首歌曲不同的层次,把观众带入到情境之中。
(三)声乐的练习方法与技巧
1.姿态。在练习声乐时,姿态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如果长期都不重视练习的姿态便会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从而影响声乐的表达。例如很多练习者练习喜欢低头吸气时容易耸肩。等这些坏习惯都应该在平时重视起来。正确的姿态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
2.气息。如果说姿态是练习的前提,那么气息就是练习的重中之重。演唱者应该在平时注重气息的锻炼。可以通过跑步、游泳等运动使气息足以支撑歌曲的完整表达。气息应该随着演唱者演唱时情绪、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3.咬字。在演唱声乐歌曲时,吐字必须要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跟平常说话有所不同,歌唱时我们要求“字正腔圆”。多练习普通话,绕口令等尽量让自己发音正确。演唱具体的歌曲前多朗诵磨合歌词也可以帮助标准的发音。
(一)情感对作品的重要性。每个声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所以演唱者有应该首先深刻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对作品有一个概括。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技巧当然非常重要,但有感情的表达一首歌曲更加能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所谓声情并茂,当表演者可以做到让技巧与感情真正的结合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把这个表演达到最佳效果。
(二)情感的表达。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每首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呢?演唱者在掌握了歌曲基本旋律歌词之后,还要主动的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了解作者创作这首歌的意图甚至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带入感情朗诵歌词,对理解歌曲也有很大的帮助。同一首歌如果理解不同那么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就不同。
(三)情感与技巧的结合。拥有高超的技巧不注重情感无法打动观众,而情感也要在技巧的支撑下才能有自如的表达。这就需要演唱者情感者在平时严格的要求自己让情感与技巧得到正确的结合。
所以,在声音艺术上,情感与技巧缺一不可。扎实的技巧可以通过练习达到目标,而情感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对作品多多揣摩。情感对于歌唱艺术也具有重要的指引性。
结论
《渔光曲》在当时经济并不发达的中国开启了先河。朴素写实的风格迅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多不俗的成就,好的作品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演唱这样的作品,既要清楚的了解作品的背景,掌握好技巧,也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才能使这首歌曲能有最好的诠释。
[1]赛欢欢.关于大学声乐发声技巧的练习方法的研究思考[J].艺术品鉴,2014,12:192.
[2]李仁莉,杨晓彬.给声乐初学者的几点建议——谈声乐初学者的学习与练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3).
[3]胡郁青中外声乐曲选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单萌(1995-),女,四川宜宾人,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