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缘”文化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2017-04-15 11:19秦义许斗斗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世纪助力交流

秦义, 许斗斗

(1.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业缘”文化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秦义1, 许斗斗2

(1.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业缘”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在促进各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深化社会交往,推动社会进步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国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发挥国内外华商行会作用,加强人才、智库交流,深化产业合作,发挥民间交流等“业缘”文化形式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化解建设过程中的障碍,进而更好地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惠及沿线人民。

业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时提出了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同年,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同年3月,我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至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式提出并开始付诸实践。“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实施与发展不仅将有利于我国,特别是东部省份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将惠及东亚、南亚各国,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注入新的活力。当前,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面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其中既有文化上的差异,也有制度上的壁垒;既有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也有交通联通上的困难;既有国内各省资源的竞争,也有国际上霸权主义的阻挠与限制。总之,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拥有更大的智慧,更加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五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对外交往,推动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缘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闽籍学者林其锬教授提出。所谓“五缘文化”,就是有关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五种关系的文化。“五缘文化”理论既是植根于五千年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立足现实,面向海外而创立的新理论。继续发展“五缘文化”,对于进一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五缘”中“业缘”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内容和特点将在其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业缘”文化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根据林其锬和吕良弼所著的《五缘文化概论》的阐述,所谓业缘,就是指“以职业和学业为纽带的同行、同学关系”[1]306,“业缘文化广泛存在于人们各种业缘关系之中,业缘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业缘关系的自觉产物——业缘组织。”[2]307由此可见,业缘关系以职业为纽带,是指因职业活动而形成的关系。一般认为,业缘不同于亲缘与地缘,它并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的。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分工日趋精细化,人类活动日趋职业化而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一趋势也日趋显著。“不同行业间的共通性知识和信息变得越来越少,不同领域使用不同的语言”。[2]与此同时,在“三句不离本行”的日常交流中,同行逐渐形成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可以是知识的,也可以是经验的,圈内认同感较高,而其他人被排斥在圈外。[3]这种以职业为连接纽带的业缘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分化交往中地位越来越突出。这种基于社会分工发展所形成的业缘文化在推动个人发展,行业进步,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业缘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能够有效地实现行业信息的互联互通,行业力量的集聚,行业人才的交流,行业标准的制定等。人们在共同行业中能够增进相互理解,易于获得个体价值的认同。而当前,面对我国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发挥“业缘文化”的独特作用,正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业缘”文化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条件

“业缘”文化能够有效地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除了其本身的内容和特质外,还具备充分的现实条件和基础。从目前的现实条件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二是沿线各国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三是海外华人社团组织的坚强支持;四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坚强纽带。

(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已成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也将为完成这一经济任务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1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并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当前,我国煤炭、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是原有产业的产能能够被有效地消化,进而才能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获得足够的动力和资金支持。我国提出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为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打开东亚和南亚市场,为消化过剩产能,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以“业缘”为纽带的行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相契合,各“业缘”文化组织和团体也因此将获得国家的更多的支持,进而为推进“21世纪海上的丝绸之路”的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沿线各国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

进入21世纪以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特别是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更是步履蹒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社会基础设施薄弱,并已成为阻碍当地经济持续增长的“拦路虎”。我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将为这些国家的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原材料、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沿线国家对于我国这一战略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各国对于扩大双边贸易往来、减少贸易壁垒也表示欢迎,而“亚投行”设立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响应也正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在沿线各国以“业缘”文化为背景的各种组织、团体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与我国的相关组织开展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各国政府也将会这些组织和团体提供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海外华人社团组织的坚强支持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中,华人成为当地社会重要组成部分,而由华人经营的产业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长久以来,海外华人基于业缘文化建立的社团组织可谓百花齐放。不仅在经济领域成立了像新加坡树胶工会、高楼行,菲律宾中华布商会、崇宁社,中华总商会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会组织,而且在文化领域也成立了像菲律宾泉腔南音社、新加坡湘林音社、精武体育会等一批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化组织。[4]这些组织不仅在当地维护华人利益,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当前我国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过程中,这些海外华人社团组织能够促进国内行业与沿线国家行业的有效对接,国内产业与沿线国家产业的互补,国内民间文化与沿线国家民间文化的交流。总之,海外华人社团组织能够为我们进一步发挥“业缘”文化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坚强的支持。

(四)中华文化传统的坚强纽带

“业缘”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变化,人们不断受到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对于自我的认知、世界的认识可能会不同,但是几千年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仍然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最基本的“原始代码”。现代社会中基于中华传统“业缘”文化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组织、所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原始代码”并结合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因此,中华文化传统能够作为“业缘”文化在我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发展的坚强纽带。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要想能够持续发挥其影响力、感染力、号召力,仅仅依靠其本身是不够,它必须拥有更为强大、深厚的基础作为支撑。这就好比一艘航行的船,表明上看是由于桨叶的转动,而真正的核心是连接桨叶的发动机,是装有充足燃料的发动机,中华文化传统就是一台装满燃料的“发动机”。

三、“业缘”文化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有效路径

“业缘”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身并不能够自发地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产生作用,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拓展“业缘”文化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笔者结合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总体任务和目标,认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业缘”文化的作用:一是发挥国内外华商行会作用,助力贸易畅通;二是加强人才、智库交流,助力政策沟通;三是深化产业合作,助力经贸融通;四是增进民间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一)发挥国内外华商行会作用,助力贸易畅通

推动贸易畅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目标。长久以来,由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与东亚、南亚等国的贸易往来不够通畅。因此,国内外华商组织应当开展更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国内商会组织应不仅仅局限于地区性、行业内的交流活动,同时也应当借助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东风”,积极地“走出去”,与海外华商组织开展更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就行业标准、市场准入、信息沟通、贸易合作、资源互补等领域开展更大规模的合作。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双边、多变商贸合作搭建平台,有效地实现贸易畅通,实现世界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进而更好地惠及沿线国家的人民。因此基于“业缘”文化形成的商会组织,需要从国际视野的角度进行更高层次的连接,更深层次的沟通,才能够为推动贸易畅通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加强人才、智库交流,助力政策沟通

现代社会中,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会充分参考本国相关行业顶尖人才或智库的意见。国家顶尖人才或国家智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才、智库之间的交流,将有利于沿线各国政府与我国政府相互之间的政策沟通。[5]推动政策沟通,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增进国家间政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互信,减少战略误判。在未来除了要继续办好以“博鳌亚洲论坛”为代表的高层对话平台以外,还要积极开展更多专业性强、影响范围广的学术交流活动、智库对话活动。为此,在国家层面应当对该类活动的开展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在社会组织或个人层面应当着手推动本行业、本专业的国际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把握该领域的话语权。只有通过深化这些基于“业缘”文化背景的专业领域的交流、沟通,才能够为增进国家政府的互信和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产业合作,助力经贸融通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路径,同时也将有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尽快地构建以华商组织为依托,以中外商贸组织为内容的新型产业合作组织。通过推动建立跨国家的、跨地区的产业合作组织,既能够为我国过剩产能找到市场,同时也能为沿线国家的基础产业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和物资保障。当然,要建立这种跨国家、跨地区产业合作组织,既需要各国相关产业中的主要企业拿出最大诚意和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也需要国家政府层面尽快构建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因为在这种“业缘”文化下构建的组织,各方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其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6]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业缘”的经济和文化功能都充分发挥,才能使两者实现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四)增进民间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广泛活跃着各种类型的传播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间团体组织。这些团体组织基于相似或者相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而建立。他们通过积极传播和不懈探索很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并为当地居民所接受和喜爱,可以说这些文化艺术团体组织充当了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当前我们要继续推动我国与沿线各国的民间文化交流,特别是要继续发挥海外华人艺术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在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应当以国内外各艺术文化团体组织为依托,以传播中华文化,相互汲取文化精华,共享优秀文化成果为内容,同时积极拓展民间文化交流形式,进而为推动民心相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基于“业缘”文化背景所形成的民间艺术组织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就在于其能够很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面对当前我国在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发挥“业缘”文化在其中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化解许多矛盾和难题。“业缘”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不仅在于其自身的特点,还在于有必要的现实条件作保障。在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业缘”文化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作用,需发挥国内外华商行会作用以助力贸易畅通;加强人才、智库交流以助力政策沟通;深化产业合作,以助力经贸融通;增进民间交流,以助力民心相通四个方面着手,创造条件,协调、有序地推进,从而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和发展成果的共享。

[1] 林其锬,吕良弼.五缘文化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 邓肯·瓦茨.六度分隔:一个相互连接的时代的科学[M].陈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

[3] 李汉宗.血缘、地缘、业缘:新市民的社会关系转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13-119.

[4] 赵红英,宁一.五缘性华侨华人社团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51-52.

[5] 赵明龙.人文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J].东南亚纵横,2014(11):18-21.

[6] 陆建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5-20.

(责任编辑: 王明秀)

Construction of “Marin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powered by “Industry affinity” culture

Qin Yi1, Xu Doudou2

(1. School of Marxism,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2.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Industry affinity” culture originated in China and has lasted for a long time. The culture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is an indispensable force in deepening social exchanges and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pel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to better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long the line and to benefit the people on the road. They include exploiting the role of Chinese business associat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trengthening exchanges among talents and think-tanks, deepening industrial cooperation, promoting the role of the cultural form of the industry affinity such as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effectively resolving the obstacl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dustry affinity; marin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Belt and Road

10.3969/j.issn.1672-4348.2017.02.021

2016-12-10

许斗斗(1964-),男,福建莆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G127

A

1672-4348(2017)02-0201-04

猜你喜欢
世纪助力交流
助力成功七件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世纪赞歌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