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路径探析
——以大学生为视角

2017-04-15 11:19范五三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范五三

(福建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路径探析
——以大学生为视角

范五三

(福建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8)

在大学生中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重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诉求、全社会助力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诉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的目标诉求以及大学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精神诉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必须垂注制度建构,着力优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顶层设计;关注价值诉求,着力构建大学生价值信仰体系以及促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行动,以期实现全面发展。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义追问; 路径建构

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灵魂。青年作为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体和时代晴雨表,其精神价值信仰如何关系着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最终成效。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念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追问

作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与维系社会团结精神纽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现阶段人们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认同具有多维的现实意义。

(一)体现国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诉求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一大论域,倘若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丧失统一的指导思想,民心就会涣散,社会就会陷入一盘散沙,而国家安全也就无从保障。[1]在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势面临新挑战,呈现不容乐观的现实境遇。青年正处在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众多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角逐时都把目光投向青年。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借助先进技术与各种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输入渗透方式更是花样百出,使得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受西方思潮的影响,有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对党和国家提倡的主流价值观置之不理,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模糊,道德意识形态出现某种程度的滑坡。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必须着眼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权和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现实土壤就显得格外重要。用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知行观念和价值取向,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全局意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体现全社会助力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诉求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是积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向心力与凝聚力的现实诉求。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每个人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自觉践行的过程就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国梦体现了国家梦想、集体梦想与个人梦想的高度统一。大学生作为国家一分子,既是中国梦的价值主体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既是“梦中人”,也是“追梦人”,更是最终受益的“圆梦人”。无数个体追求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努力,汇聚成实现国家梦、集体梦的巨大合力。个人梦想是实现国家梦、集体梦的前提,个人梦想只有通过国家梦、集体梦的实现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才能准确把握这一重要价值关系。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寄托,需要在全社会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的思想共识,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三)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的目标诉求

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追求实现文化自觉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标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更能凸显其作为文化信念和境界的价值引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多元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较量与考验,容易引发价值冲突和导致价值认同危机,而危机的消除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功能、秩序功能和动力功能的真正落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体现在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意识形态的竞争力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此背景下,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工作,让其被大学生普遍认同、接受并转化为实践内容,则成为当前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的首要问题。因此,将文化自觉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当中,对大学生形成价值理念的自觉追求与行为实践的高度自觉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传播功能,对实现个人梦想、集体梦想与国家梦想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四)体现大学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精神诉求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密不可分,离开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无从谈起。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包含着人的全部素质和特征的发展——“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精神追求,体现了现阶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与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精神支撑,它对大学生明确自我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起到驱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目标引领和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充分体现了当前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精神诉求。

二、价值境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多重障碍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因此,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被民众认识、认知和认同,培育其落地生根的土壤就显得格外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当前,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和成效上处于积极探索和提升阶段。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仍需克服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模糊化”、价值认同“低效化”和价值践行“矛盾化”等多重障碍。

(一)价值判断的制度和标准不明,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识“模糊化”

价值判断作为价值选择的前提条件,对于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流价值观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导致的价值目标功利化倾向,给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判断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从公民个人层面来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判断标准不明,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观判断弱化、价值观行为选择混乱和价值观认知模糊等现象,这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知行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巩固主流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则成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前提条件。

(二)价值认同的广度和深度缺乏,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低效化”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熟悉和了解程度。但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间不长,人们对价值观的认同认知的成效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同时,在教育观念上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弱化需求、强调灌输”等现象,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缺乏系统性和广泛性,宣传效果不到位,容易出现“以虚制实,厚此薄彼”和“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等两个问题。也使得部分学生在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成效并不显著,不利于及时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向实践转化。因此,树立受众本位的学校实践教育理念,则成为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向实践转化的的重要内容。

(三)价值认同和回报机制不健全,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践行“矛盾化”

构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落脚点和关键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回报机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式没有紧贴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其宣传教育方式仍然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的做法。如在日常生活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相关论著、作品和宣传报道仍存在着概念化和说教式等现象,脱离大学生对价值认同的实际,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宣传机制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宣传认同效果。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与大学生日常精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大学生切身利益和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大众化、生活化的氛围与土壤,容易使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主义价值观的行为选择欠缺信心和底气,导致价值践行“矛盾化”的现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的路径建构

路径不仅仅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条件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理性层面和理论研究层面。倡导、宣传、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上应在更多维度、更具实效性上进行建构,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卓有成效。

(一)完善制度机制:着力优化大学生价值观信仰的顶层设计

作为“制度精神”存在的核心价值观,要让大学生能够心领神会和切实实践,更需要用一种理性和战略全局观念来做好核心价值观的“顶层设计”。一套思想价值体系要在社会中找到落地生根的土壤,就应该从源头上规范化、制度化地做好顶层设计。因此,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内在规律的逻辑联系,切实增强引导的实效性,就必须高度重视并科学优化高校价值观培育的制度体系和构建制度化的管理测评机制。

作为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顶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如何设计多责任主体的有效约束问责制度就成为检验大学生践行价值观成效的关键。高校具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当把制度设计作为其实现的有效约束和提高践行实效的首要条件。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体涉及面广,这就更需要高校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坚持“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和“底线问责”的制度约束,着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然要求转化为实然成效,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等场域中入脑入心入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化于制,需要重视建立科学的管理测评制度,提升价值观认同程度,约束价值观分化。对于培育价值观而言,建立科学、全面的管理测评反馈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基本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实践过程中把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口号化”“形式化”的重要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培育核心价值观效果进行管理测评:一是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效果的整体测评,主要评估大学生培育价值观的顶层决策方案是否正确,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等;二是加强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的管理测评,主要评估整个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组织是否科学严密,大学生在学习掌握价值观过程中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的成效等;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的管理评估,侧重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综合能力等水平测评;四是从管理测评的角度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理解、掌握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及践行效果等进行测评。对大学生践行价值观的水平进行测评,是整个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测评着重点,也是效果评估与价值观顶层设计的重点和实质所在。

(二)尊重价值诉求:着力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信仰体系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寄托、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与精神向导,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才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4]尤其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多种价值观较量和思想意识多元的考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更应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以全面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因此,如何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其价值诉求,着力帮助他们破解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中遇到的多重障碍,引导其树立坚定的科学的价值信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命题。因此,坚定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应当从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价值信仰体系。一方面,围绕“坚持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扎实筑牢“凝魂聚气”“固本培元”的基础工程;另一方面,建构大学生的价值信仰体系必须遵循以大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价值观培育的主体效应。首先,要关注大学生的多重身份,其一作为中国公民,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公民道德素养;其二作为大学生,应该兼具学业素养与品质要求。因而,大学生的价值信仰体系在维度上应囊括公民道德、人际关系和学业素养等内容。其次,要关注大学生的利益诉求。马克思曾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5]尤其“价值这个普遍性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务的关系中产生的”。[6]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贵在内外转化和知行合一,使其能够真正满足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和自我服务的利益诉求。当今,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和多变性显著增强,利益诉求意识日渐觉醒。因此,高校应将大学生的正当利益诉求融入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要着眼于大学生实际状况,关注大学生的价值与利益诉求,注重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构建问题解决机制。大学生的利益与价值若能得到实现与尊重,那么必能形成价值信仰体系上的共鸣。

(三)提升践行自觉:着力促成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多方合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落地生根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做好价值观培育的顶层设计与科学的价值信仰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从价值信仰到自觉践行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下,应该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合力,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趋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

首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载体和土壤。高校应当发挥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班导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中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所遵循的思维方式、所存在的社会现状以及所坚持的政治方向,着眼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生活实际,发挥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作用,强化大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其次,依托社会教育,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是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而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使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并获取情感体验,强化其内化核心价值观的动机与自觉性。尤其要高效利用以爱国主义、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和艰苦奋斗为基本内容的红色资源教育大学生,让学生群体更直观地理解和树立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再次,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价值观教育的功效。家庭会对个体价值观的树立产生重要影响,个体道德素养的养成和双亲教育与家庭氛围息息相关。因此,家长要营造与子女间的平等、和谐的氛围,多沟通,常交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关注其道德养成、人格塑造与心理健全,引导好子女的价值追求。最后,大学生要重视自我教育,提高内在素养。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多方联动,更应当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自我发展意识,主动加强自我修养。通过在学习实践中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把握,在生活实践中猎取知识、陶冶情操和提高能力素养,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与培养品格,勇于担负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在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利益诉求与价值意愿,找准思想的共鸣点和利益的交汇点,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追求。通过建构行之有效的科学路径,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正面效应,力求让社会核心价值观能够落地生根。

[1] 王月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软实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180.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3.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15.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责任编辑: 王明秀)

Analysis of the roo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Fan Wusa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To foster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illustrates the strategic demands of the country in protecting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the reality demands of the society in propelling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dream, the conscious target pursue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ual pursue of the students in rounded development. To enabl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o grow roots among the students, it is vital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ystems construction and the optimal top design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It is essential to priotize the students’ values pursue to construct the students’ values and belief system and to promote their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student; socialist core values; meaning quest; path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672-4348.2017.02.011

2016-10-23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FJ2016C069)

范五三(1984-),男,福建三明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G641

A

G641 1672-4348(2017)02-0152-05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