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巍
离你最近的报纸
——《法制晚报》的不忘初心
■李巍巍
有人说,一张报纸的理念风骨,不用读它刊载的文章,也不用看它编版的风格,只需听听它的宣传口号就可以概览全貌了。这个观点虽有些夸张,但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诠释了,高度凝练的报纸宣传口号,对这张纸或者这个媒体的重要影响。
《法制晚报》从2004年由行业报改制改版重新创刊后,报社就以 “离你最近的报纸”作为自己的办报理念。从早期的纯纸质报道,到如今的全媒体报道,历经13年,媒体的报道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 “离你最近”这一报道理念却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2004年,报业竞争虽没有如今的新媒体冲击的压力,但报业之间的竞争仍十分激烈,当时的北京报业市场,有年岁超过30的 《北京晚报》,有走主流大报路线的 《北京青年报》,也有新创刊一两年的 《新京报》 《京华时报》,作为一张一出生就面临如此多重量级同行冲击的报纸,选好方向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报社编委会在改版前开了几次研讨会,最终确立了走百姓、市井路线,打造中国第一份社区报纸的方向,以谋求在激烈的报业市场夹缝中求生存。于是 “离你最近的报纸”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按照这个口号所表达的理念,报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体现:
首先,从采编架构上看,传统报纸都是要闻时政、社会机动、国际国内、经济专刊、文体副刊等这样去设置部门,各家架构设置趋同,没有明显的版面特色,但 《法制晚报》从一创刊开始就打破了这个格局,除了上述设置结构外,还专门成立了社区新闻中心,这应该是报社最大的部门了。为什么说它最大?因为全报社近三分之一的采编力量都在这里,并且,报社所有新入职的记者,必须经过这个部门的实习,通过考核,才能按照需要分配到其他领域。最重要的是,这里也是报社唯一设置过四个主编岗位的部门,在版面配置上每天达到八块版,由此可见报社对这个版块的重视程度。
其次,从工作方式上看,社区新闻中心采编的日常工作就是挖掘社区里的家长里短、大事小情。他们关注的范围主要按地域区隔。为了便于记者挖掘百姓身边的新闻,报社对这个部门的记者实行 “井田制”管理,也就是摊开一张北京城区地图,按照中轴线和长安街,将北京城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并对各个区域的报道特色进行相应区分,比如,东部城区有通州新城、CBD中央商务区,这样东部社区的特色就定位于白领、新移民,重点关注公司新闻、白领新闻;南部城区,主要是老崇文宣武等居住区,这个区域的定位自然就落在了老北京和胡同文化层面;西部城区主要是国家部委机构和军队驻地,以及金融街、总部基地等,所以大院文化、金融特色也成了该区域记者关注的重点;而在北部城区,除了老北京特色外,更多集中了天通苑、回龙观、望京等居住区功能,所以这个区域更多的是展现居住文化。
按照这四大区域,每个区域再进行细化,以大约每人5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划分(四环以内的城区密度大,越往外围密度减弱),让每个记者有更为清晰的 “管片儿”概念,方便记者能够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突发和社区新闻的报道。
第三,从工作内容上看,报社要求每一位记者都要秉承 “离你最近”的报道标准,只要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领域都是社区记者要报道的内容。总结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突发事、感人事、有趣事,纠纷维权,社区能人等等,只要是管片儿领域发生的任何事情,社区记者要第一时间介入报道。此外,针对辖区的大单位、大事件和大人物,还推出了社区 “三大”新闻的报道模式,比如当年王治郅回国,他所在的小区居民如何反应;李敖来京,社区记者提前到法源寺,独家采到社区义工正在打扫寺庙迎接他的到来。这些鲜活的报道角度,都是社区记者从管片儿中挖掘出来的。
最成功的 “搭车”时事新闻范例是 “神六”报道。 “两名航天员走出舱体,金板寸老板自豪地说 ‘看,我给他们剃的板寸,20天过去了,虽然长长了,还是挺有型’。”这是2005年10月17日 《法制晚报》报道 “神六”归来中的一句话,报道 “金板寸”理发店专门为航天员理发。社区记者这一独家发现成为京城媒体 “神六”报道中的与众不同。
新媒体的崛起,让传统媒体失去了光环,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尤其是从报道方式来说,十几年的发展与融合,让法制晚报从一张单纯的新闻纸,开始介入互联网,不仅开设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建立了自己的APP,还依托第三方平台,打造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不仅如此,法制晚报更是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航拍报道、VR (虚拟现实)新闻报道,成立了全媒体直播中心,将报社百余名采编人员打造成既能采访写稿,又能拍照拍视频,还能出镜直播的全媒体能手。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依然没有忘记报社创刊之初立下的口号 “离你最近”,这时候的我们不仅是 “离你最近的报纸”,更是 “离你最近的镜头” “离你最近的直播”“离你最近的媒体”……
2014年1月4日,北京两会期间,社区记者听到辖区居民的抱怨,说今年除夕白天赶上他的车限行,老家没有直通车,正愁咋回家过年呢。编辑部经过商量,准备刊发一篇稿件反映一下民意,于是次日 《除夕求团圆 能否不限行》稿件发出,并同步在微博、微信平台上进行民意征集。随后,编辑部还联动上会记者,将稿件递交给代表委员,希望传递民声。没想到这个事情被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安顺看到,最终促成了除夕不限行政策的出炉。
如果说,这篇报道是法制晚报在互联网时代对 “离你最近”报道的延续,那么,运用新媒体手段来表达 “离你最近”已经成为了报道常态,而且从更贴近、更刁钻的领域对这个口号进行了诠释。
比如2015年4月1日,法制晚报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名为 《这件衣服,一年害死了几十个孩子,你家宝宝可能也有!》的文章,就是这篇文章在短短十几个小时内就刷爆朋友圈,阅读量也在一夜之间达到10万+,累计阅读量达到了官方微信历史最高的140万,这个数字至今还未被突破。并且该篇文章也引发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第二轮转发,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都市快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大媒体微信平台转发。
此类新闻比比皆是,都达到了超过10万+的宣传效果,如 《北京大范围暴雨来袭这些地儿别去!》《头晕呕吐后孩子竟然去世了!原因只是妈妈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做父母的赶紧看看!》 《请收好!9月 3日阅兵详细流程+最全 “节目单”》 《从明天开始,您出门之前就得知道这些……》……这些微信的刷屏,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并不是重大热点的新闻能够抓住读者,贴近百姓 “离你最近”的内容同样能赢得受众。
在一些新闻策划上,法制晚报也一直秉承 “离你最近”的宗旨,并且对报道手段和内容进行升华。2014年10月,北京市雾霾严重,连续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半个多月后,气象台播报北风即将入京驱霾。这无疑是北京老百姓最关注的新闻了,编辑部临时策划准备直播大风进京,由法晚新媒体派出4路记者,奔赴内蒙古、河北和北京远郊佛爷顶进行 “追风”,36小时微博、视频直播北风入京过程。最终#北京雾霾#、#带你去追风# 微博话题页面浏览量达1.6亿。而这样的直播报道已经成为法晚新媒体日常报道的常态,2016年,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法晚新媒体编辑记者最先在官方网站刊发快讯,并进行视频制作和直播,微博话题词关注度达到27亿人次,成为法晚报道关注人数的历史之最。
所以说,不管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媒体形态在变,报道方式也在变,不变的是根植于骨髓的理念。
(作者系法制晚报社总编辑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