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豆产业的独特优势实现路径及推进措施

2017-04-15 08:59中共黑河市委员会黑河市人民政府
奋斗 2017年8期
关键词:黑河大豆生产

中共黑河市委员会 黑河市人民政府

发展大豆产业的独特优势实现路径及推进措施

中共黑河市委员会 黑河市人民政府

一、独特优势

一是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创造了先决条件。黑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横跨“三、四、五、六”四个积温带,夏季雨热同现,光、热、水同季,昼夜温差大,生长期平均昼夜温差15摄氏度,有利于油脂、蛋白质等干物质积累。黑河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层平均厚度60厘米左右,最厚可达1.5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5%~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倍,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全部达到国家一类土壤质量标准,特别适于豆、麦、薯等作物生长。

二是安全的环境和优良的品种造就了过硬品质。黑河冬季漫长寒冷,最低气温零下44.5℃,年均气温-1.3℃~0.4℃,极大地降低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一般年份基本不用杀虫剂,极少使用杀菌剂,除草剂用量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三剂”残留检出率为零。耕地亩化肥用量是全国的1/3、全省的1/2。高污染企业少,没有高毒气体和废弃物排入空气、耕地、水源,粮食作物铅含量在限量值1/2~1/6之间;总汞含量为限量值的1/6~1/8;镉含量为限量值的1/7~1/14。经多年探索,已育成适应不同生态区划的大豆品种100多个,大多数品种大豆蛋白、脂肪总含量60%以上,其中蛋白含量稳定在35%~41%、脂肪含量稳定在19%~24%,是食品加工的黄金比例。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多年多点取样分析结果显示,黑河地区大豆总异黄酮、总低聚糖、总皂甙、总类胡萝卜素、总维生素E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β-胡萝卜素含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同时铁、锰元素含量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广阔的土地和先进的机械保证了规模发展。市域耕地2800万亩,市属人均耕地26.4亩,分别为全省的6倍、全国的17倍,并且大多平坦连片。市属耕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全市有现代化农机合作社141个,大豆生产所需的起垄、播种、中耕、喷药、收获等机械配套齐全,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以上。这些,为黑河大豆连片种植、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必要条件,可大批量、均质供应优质大豆。

四是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提供了重要保障。大豆作为黑河传统主栽作物,全市95%以上农民熟悉大豆生长习性和种植技术。特别是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掌握了适应本地的小垄密植、大垄密植、“垄三”栽培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2015年,全市推广三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950万亩,亩产均达到120公斤以上,增产大豆4800万公斤,促进农民增收1.8亿元。

五是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和国家支持赋予了产业发展机遇。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100多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70%。作为食用大豆的主要产地,黑河大豆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据权威部门测算,食用大豆需求以每年15%以上速度增长,目前我国食用大豆总产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缺口。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大豆产业扶持力度,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每亩达到130.87元。农业部明确表示,要在“镰刀弯地区”包括黑河市第五、六积温带恢复麦豆主产区地位,而且还授予黑河市为“中国绿色生态大豆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并启动实施了东北地区“米改豆”试点工作。这些为黑河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非转基因大豆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黑河大豆种植历史悠久,是我省乃至我国著名的豆麦优势主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左右,大豆种植面积占70%~80%,大豆种植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60%以上。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市。2015年,黑河市大豆产量占全省的24.6%、占全国的12.2%。全市大豆加工能力达到153万吨,恒大粮油、谷神大豆等知名企业落户黑河;引进圣丰种业等大豆种业集团,种子繁育能力达到2万公斤。全国每产10吨大豆,就有1吨来自黑河;每吃390斤豆油,就有1斤是黑河大豆压榨的;每播15粒种子,就有1粒是黑河繁育的。

二、实现路径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双轮驱动,以发展食品大豆生产及加工为重点,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打造核心区,建设紧密区,扩大辐射区,降成本、增产量,提品质、创品牌,把黑河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基地,积极探索黑龙江大豆产业振兴发展的新路径。采取资源、资本、品牌运作方式,推进黑河现有农机合作社联合,组建核心层,联社成员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协同销售,共同使用“北纬49度”商标,建设100万亩核心区;利用低息贷款和保险、种子、化肥、农机补贴等扶持政策,吸纳其他经营主体,组建紧密层,通过契约、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统一使用“黑河大豆”地理标识,建设1000万亩紧密区;推广、复制核心区、紧密区模式,组建松散层,带动周边辐射区。预计到2020年,全市大豆总产量160万吨以上,年加工转化大豆12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以上。

一是走专品生产、科学轮作的标准化路子。根据市场需求,适应自然规律,在北安、五大连池、嫩江南部和黑龙江沿江平原的四积温区,以无腥味、高油酸、非转基因高蛋白食用大豆为发展方向,建立“豆豆米”轮作体系。在爱辉、逊克、孙吴、嫩江的五积温区,以高蛋白和非转基因超早熟高蛋白良种繁育为发展方向,建立“豆薯(杂粮)豆”轮作体系。在六积温区,以高蛋白大豆、小粒菜用豆为发展方向,建立“豆麦豆(杂豆)”轮作体系。制定功能性大豆品种推广目录,相同生态区确定1个主栽品种,2~3个搭配品种,分品收获、储存。到2020年,全市功能性蛋白食品大豆将发展到560万亩,专用食品豆将发展到440万亩,全部实现专种、专管、专收、专储、专销。

二是走培育主体、壮大基地的规模化路子。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大豆生产的主体力量,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进一步规范农民流转行为,引导和促进耕地向合作社、农业企业、种植大户集中,确保每户至少在3万亩以上,让“小地块”变成“大农田”,使耕地、农机、农业生产设施配置更加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24个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建设黑河大豆合作社联社。以建设规模化专品基地推动大豆生产的规模化,结合全省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1000万亩绿色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争取黑河纳入国家大豆生产保护区核心区。

三是走优良品种、严控标准的优质化路子。坚持优质就是生命,从种子源头抓起,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开发适宜黑河地区的功能性专用大豆品种,推广高蛋白、无腥味、高油酸、抗过敏和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特色功能性专用大豆品种;引导合作社自建或与现有种业企业合作,建设现代育繁供一体化种子繁供体系,确保优质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集团,在不同生态区建设种子繁育基地,保障1000万亩大豆生产需求。坚持以各个环节的严格标准保证大豆生产的优质化,健全轮作制、轮耕制和施药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投入品标准、栽培技术标准、生产环境标准、田间作业标准、储存运输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构建高纬寒地优质食品大豆生产标准体系,标准化栽培率达到96%以上,田间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100%,大豆优质品率达到100%。

四是走龙头牵动、市场导向的产业化路子。针对大豆产业化程度低的实际,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健全产业链各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大豆产业化水平。组织基础较好的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引进职业经理人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公司化改造,成立大豆生产基地建设管理集团,设2-3个管理分中心,统一抓大豆生产、管理和销售。积极引进国内大型大豆食品加工企业,扶强扶壮九三、恒大、谷神、宏维等现有大豆加工企业,引导加工企业同大豆生产基地建设管理集团相互合作、融合、参股,健全完善“企业+管理集团+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生产、加工综合体。发挥北安、嫩江、孙吴、爱辉等地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作用,引进集聚大豆精深加工企业,延伸大豆产业链条,构建大豆产业集群和加工基地。积极引导、大力推进国内大豆科研、生产、加工、服务等组织和机构组建黑河大豆产业联盟,按照市场规则开展合作和进行利益分配,在互利共赢中推动黑河大豆产业快速发展。

五是走集中打造、专属高端的品牌化路子。把品牌建设作为大豆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集中打造黑河地区专属品牌。运用市场机制,推进黑河优质大豆品牌整合,注册并集中使用“黑河大豆”地理标识;在保证大豆品质的前提下,通过股权转让、企业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授权相关合作社、联合社使用“北纬49度”商标,并采取多种方式有组织地统一宣传、推介“黑河大豆”地理标识和“北纬49度”商标;推进分品种仓贮设施建设,实行单品种分级收贮;抓中国大豆网建设,强化黑河大豆的宣传。以产品质量为营销中心,在加强大豆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旗舰店、直营店等销售实体建设的同时,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设大豆网上交易所,集成生产过程、数据管理、质量追溯、农资供应、金融服务、第三方质量检测和价格保险等功能,发展网上个性化、定制化、点对点营销和全生产过程展示性营销,着力提高市场对黑河大豆产品质量和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把“黑河大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大品牌。

三、推进措施

2016年以来,黑河市按照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实现路径,坚持既依靠国家和省政策支持,又充分发挥各方面能动性,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制订了大豆产业发展规划。邀请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大豆协会共同研究制订了黑河大豆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大豆产业发展方向、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实现路径、推进措施,强化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组织编制了黑河高纬寒地优质大豆产业基地建设方案,明确具体建设任务。

二是完善了大豆生产标准体系。与中国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国家大豆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启动了大豆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根据市场需求,遴选蛋白含量高、功能好的重点品种,制定质量标准、栽培技术标准,落实相关试验36项。组织农业、农机、粮食、环保等方面专家制定优质大豆生产环境和农药残留、重金属控制标准和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标准、大豆分级储存管理操作规程及生态大豆、绿色大豆、有机大豆技术标准。研究RTRS(负责任大豆圆桌会议)生产标准试点工作,与俄远东大豆研究所合作,嫁接、引进欧盟大豆生产技术标准。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共同研究探讨了黑河食用大豆交易标准和挂牌交易的可行性,取得了实质进展。

三是开展了大豆品牌创建工作。“黑河大豆”地理标识已完成国家商标局备案,制定了“黑河大豆”地理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北纬49度”公司完成了“北纬49度”商标注册。全国合作经济工作委员会生态专业委员会批准黑河市为“中国绿色生态大豆生产示范基地”,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批准黑河市为“中国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开展了转基因大豆种子、田间管理检查,发挥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的天然屏障优势,在小兴安岭以北、黑龙江以南区域建设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

四是推进了与资本市场合作。设计、谋划北京鑫茂华商、永诚保险、融银创投、中广核投资、东方汇富、海尔产业金融等国内大型投融资企业,共同研究设立大豆产业子基金,做了前期工作。与永诚保险研究、探讨开展了大豆价格、质量保险的办法及新模式,与国泰君安研究、推进黑河大豆作为期货交易品种。

五是建设了新的大豆发展推动平台。注册成立了黑河大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农业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设计、市场融资、品牌宣传等工作。与国家大豆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共同改版中国大豆网,宣传推动大豆产业发展。与黑龙江省永诚商品交易中心合作,注册黑龙江国玉豆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黑河大豆生产管理交易电子平台。推进“互联网+高标准基地”建设,完善电子商务、第三方检测介入、质量追溯监测、金融服务、价格保险、农资供应等功能。

六是加强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益先生建立黑河大豆院士工作站,开展大豆高产、高效攻关和产业开发。与中国农科院签订了《高纬寒地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技术服务框架协议》。与中国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和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接,确定在战略规划研究、科技合作、人才交流与培养、市场营销、共同筹办大豆论坛、共建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大豆加工产业建设七个方面开展合作,形成了《共同合作发展高纬寒地优质大豆产业基地框架协议》等6个协议。引进了东农42等功能专用大豆品种和品系、郑州大学药食研究所大豆亚临界压榨技术和设备。

责任编辑/张砾

猜你喜欢
黑河大豆生产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到张掖看黑河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