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业
李沧区湘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青岛 266043
中医体质是指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中医关于体质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提出了3种体质分类的方法:以肥瘦气血论体质寒热平和、以阴阳论体质分型和以五行论体质分型,并提出了根据体质的养生方法。但历代医家对体质的论述仅散见于一些医家的著作中,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王琦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中医体质,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学说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体质九分法,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8年提出将王琦的体质九分法作为体质分类的标准。
体质九分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和生命观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和特禀质9种类型,其中平和质属于健康状态,其他8种体质类型属于偏颇体质。相并研究等对1 203例不同地区的体检人群的体质统计中,得出了69.7%属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偏颇体质占73.0%,阳虚质占29.0%,气虚质占19.6%,痰湿质占13.4%。由此可见,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是亚健康人群中最常见的3种体质。积极地选择有针对性的方药,对偏颇体质进行调理,防止临床疾病的发生,以期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现就亚健康人群最常见的3种体质的中药调理方案进行机理分析。
气虚质是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一般表现为肌肉不结实,平素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白术、山药。
黄芪[3]性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党参[4]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白术[5]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IgG明显增高。说明白术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山药[6]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中医谓之“补中,益气力,长肌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药有提高免疫、调节消化功能、延缓衰老等作用。
阳虚体质是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生里寒的一种体质状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无力或有肢体浮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淡白,脉沉微无力,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寒邪外侵或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房事不节、久病之后而发病。
药物组成:太子参、干姜、巴戟天。
太子参[7]甘微苦平,归脾肺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太子参中所含有的水提物、75%醇提物、太子参多糖及太子参皂苷等有效物质具有抗应激、抗疲劳的作用。干姜[8]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作用。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干姜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改善心血管系统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巴戟天[9]味甘、辛,性微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巴戟天是传统补肾阳的良药,近年的研究表明它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巴戟天可能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相关研究中,认为巴戟多糖具有明显的补肾壮阳作用,当属巴戟天的补肾壮阳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痰湿质体质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
药物组成:茯苓、厚朴、薏苡仁。
茯苓[10]味甘性平,利尿渗湿,健脾宁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厚朴[11]苦;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具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功效。现代药理试验也证明厚朴具有广谱抗菌、抗肿瘤、抗炎、保护心脑血管、抗溃疡以及抗凝血等作用。薏苡仁[12]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本草新编》所述:“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近研究表明,薏苡仁的主要活性成分薏苡仁油、醇类、醛酮类、酯类等,薏苡仁中所含有的有效活性物质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消炎镇痛、降血糖等作用。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易感性,不同的症状表现,通过针对性的中药调理来改善不同体质,及时遏制亚健康状态的发展,并促进机体向健康状态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2]陈润东,杨志敏,林嬿钊,等.中医体质分型6 525例调查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104-106.
[3]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21):3203-3207.
[4]孙政华,邵晶,郭玫.党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33):174-176.
[5]杨娥,钟艳梅,冯毅凡.白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218-221.
[6]孙晓生,谢波.山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3):353-355.
[7]汪剑飞.太子参药理研究新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4):333-334.
[8]龙全江,徐雪琴.干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加工炮制研究文献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1):82-83.
[9]郑素玉,陈健.巴戟天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9):823-825,828.
[10]梁学清,李丹丹,黄忠威.茯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2):154-156.
[11]张勇,唐方.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3):3526-3530.
[12]肖开,苗明三.薏苡仁现代研究分析[J].中医学报,2014(9):1348-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