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分层分类教育探究

2017-04-15 08:41湖北省宜昌龙盘湖国际学校李艳蛟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7年6期
关键词:加德纳智力分层

湖北省宜昌龙盘湖国际学校 李艳蛟

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分层分类教育探究

湖北省宜昌龙盘湖国际学校 李艳蛟

随着当下时代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探索和创新阶段。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也为当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尝试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育,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践行素质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分层分类教育;实践依据;实践途径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学生教育、人才培养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人的智力进行了重新解读,也为改革中学生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

1.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分层分类教育基本内涵

1.1 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

智力是心理学家长久以来乐此不疲研究的对象,对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主要分为“单因素说”和“多因素说”两大派别。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是一种或者多种组合在一起的能力。在他的理论中,智力内涵包括至少以下9种基本能力: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s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旋律智能(Music—rhythmic 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等智力因素。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具有这9种智力。只是具体到每种智力在个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比例,又因人而异。

1.2 分层分类教育的内涵

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可以得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智力也存在差异。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脚步也要进一步加快。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行分层分类教育。这种分层分类的教育方式,能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体需求,有利于因材施教的践行。

2.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分层分类教育实施依据

2.1 理论依据

多元智力理论下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育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主要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

因材施教理论最早是由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比西方同类思想的出现要早500年左右。孔子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对其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教育者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最佳发展。

素质教育理论是多元智力理论下实施分层分类教育的主要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阐明了素质教育的三个内涵。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更是对学生人格、道德、价值观等非知识性的教育。多元智力理论还涵盖了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在内的非知识性的智能。

2.2 现实依据

如果理论依据是实施多元智力理论下分层分类教育的基石,那么现实依据就是其支柱。

单纯的知识性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建设越来越需要知识型、技术型、管理型和综合型等多方面人才。例如,有些同学逻辑能力强,偏爱数学;有些同学能很好地组织班级活动,协调同学关系;有些同学则爱好文艺表演。若能对此进行分层分类教育,学生发展必将有新成就。

另一方面,当前学生评价的陈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和学生教育。当前学校的学生评价将学生的个体学业成绩与将来成就画等号;学生评价过分量化,连学生的道德品质等这些较为抽象的教育内容也形成了量化标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精神生活应当是如此多方面的,以致使每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的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学校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我们认为如果每一个学生不能在少年时期,特别是青年早期,就在一种能充分表现和发挥他天才的禀赋的活动中,达到优异的成绩(当然,这里指的优异成绩是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的)那么这样的教育是不够完善的。”因此,当前学生评价的陈旧化也要求在多元智力理论下对学生实施分层分类教育。

3.多元智力理论下分层分类教育的实践途径

3.1 科学的分层分类

在多元智力理论下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类。分类有许多标准,常见的分层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把学生分为学前教育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也可以根据性别,将学生分成男女两个类别。甚至可以依据学生所擅长的智力类别,比如音乐智能突出的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突出的学生和言语语言智能擅长的学生。但是,分层分类中,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切勿掺杂教师个人偏好,用学业成绩作为学生分类标准,如差生、三好学生等。在分层分类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主体性之上,以培育学生的品德与能力为指导原则。此外,随着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分层分类也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保持动态,防止对学生进行标签化的分层分类。

3.2 第一课堂与情景式教育结合

第一课堂主要指学校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在于系统传授学科知识,保证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德纳认为,“应该承认情境对个体表现的影响,提供对评价能力来说最为恰当的情境,包括表面上与接受评价个体无关的情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情境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及其重要。因此,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分类教育则应该与情景式教育相结合。例如,有些学生学业成绩优异,却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属于人际交往智能较低的学生类型;有些学生学业成绩一般,却有着浓厚的音乐兴趣和禀赋,属于音乐智能突出发展的学生类型。那么按照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分类教育,可以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对人际交往智能较低的学生设置宽松平和的人际关系圈,在此情境下对该类学生进行人际情景教育,帮助学生挖掘其潜在的人际交往智能。

3.3 学生个人档案式培养

多元智力理论中,加德纳非常重视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就是学生个人档案带中搜集了学生的包括学业成绩、艺术作品、文学草稿和平时表现等等在内的所有记录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评价记录。同样,档案袋评价也可以运用到分层分类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学生档案,里面收纳了学生个体在不同的层次和类别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教育成果记录。比如,一个言语智能和逻辑智能一般,音乐智能凸显的学生是如何在小学、中学、高中接受文化知识提升的同时又得到音乐才华重点培养,从而成长为一个能写能说能唱的音乐家,而不仅仅是会唱歌的人。将这样的一个教育过程记录成册,长此以往,学生的个人档案就能够动态呈现学生的发展历程,清晰地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强项和弱点,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特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下将学生科学地分层分类,因类施教,因层施教,最终达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提升学生发育偏低的智能,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时代骄子。

范改荣. 2001. 关于构建中小学学生评价标准的思考[D]. 华中师范大学.

霍力岩. 2000.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教育研究(9).

加德纳. 1990. 智能的结构[M]. 北京:光明日报社.

金一鸣. 1995. 教育学原理[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吴志宏. 2002.“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启示[J]. 中小学管理(4).

张春玲. 2002.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6).

猜你喜欢
加德纳智力分层
加德纳 跌宕人生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加德纳把幸福变成一个动词
有趣的分层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历史教学
欢乐智力谷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