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2017-04-15 08:30:33姜桂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例数有效率用药

姜桂玲

海阳市凤城街道卫生院,山东烟台 265100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姜桂玲

海阳市凤城街道卫生院,山东烟台 265100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同时选取同期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持续给药6个月,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种类及频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共计应用药物165种,用药总次数1 715次,其中应用种类最多的药物为山药、黄芪、麦冬、黄连、山茱萸、茯苓等。另外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8.63%;对照组为90.48%,观察组疗效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糖尿病时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可供选取的药物种类较多,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2型糖尿病;中医药;用药规律;临床疗效

在祖国医学中糖尿病属消渴症的范畴,是一类慢性病症,其临床病症表现常为多饮、多尿、消瘦等[1]。在实行中医辨证施治时常采取改善并发症,以及针对患者脾胃功能进行合理调节等方式。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中医辨证治疗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4.6±7.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6± 2.1)年。观察组男85例,女61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4.8±7.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2.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给予患者二甲双胍(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541),0.25 g/次,2次/d,持续给药治疗6个月。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给予相应的中药,同时对药物用量及次数进行适当的调整,持续给药治疗6个月。

1.3 疗效评价指标

显效:经相应的临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糖值回归正常水平;有效:经相应的临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明显改善,血糖值有所降低;无效:经相应的临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甚至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取(%)表示,以χ2对比验证;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频率统计

在该次研究中共计应用药物种类有165种,用药总次数达1 715次。药物应用频率超过1%的药物包括有:山药:106次(6.18%);黄芪:103次(6.01%);麦冬:97次 (5.66%);黄连:95次 (5.54%);山茱萸:89次(5.19%);茯苓:82次(4.78%);丹参:80次(4.66%);熟地:75次(4.37%);葛根:73次(4.26%);五味子:70次(4.08%);白术:61次(3.56%);枸杞:58次(3.38%);知母:56次(3.27%);当归:54次(3.15%);丹皮:50次(2.92%);黄芩:47次(2.74%);黄精:43次(2.51%);白芍:36次(2.10%);玉竹:31次(1.81%);太子参:27次(1.57%);泽泻:19次(1.1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146例观察组患者其显效例数92例(63.01%),有效例数52例(35.62%),无效例数2例(1.37%),总有效率98.63%;而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42例对照组其显效例数23例(54.76%),有效例数15例(35.71%),无效例数4例(9.52%),总有效率90.48%,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62,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在祖国医学理论中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症,其致病因主要是因阴津亏虚,燥热过盛所致,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主。随着近些年来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糖尿病的病发机制产生了更加准确的认知,其病发原因较为多样,在临床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对此,许多研究人员对这一病症的病发机制与治疗方法分别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与途径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以期能够掌握糖尿病更加确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2]。

当前,绝大部分的临床研究均表明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可起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该次研究的治疗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在经过对相关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报道文献进行了对比分析后表明,中医辨证治疗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大多清热、活血化瘀以及益气养阴为主;中医学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面指出了热、郁、虚损等多个病理性发病阶段。患者在发病时常常会伴随有淤血症状的出现,对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则需采取活血化瘀、清热等治疗方法[3]。此外,在药物归经方面,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肾、肺、脾、胃、心、肝等器官组织。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较低,患者体内的糖、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功能失常,且患者的情绪波动与病情变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巨大的心理压力及情绪变化均会引发造成胰岛素拮抗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的升高等,进而造成血糖值上升。但是由药物的性味方面来进行分析,临床上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中药大部分为苦寒、干寒类的药物,具有益气养阴及清热等功效,有助于对患者血糖值起到有效控制[4]。

在该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了中医辨证治疗,所应用到的中药主要是以山药、黄芪、麦冬、黄连、山茱萸、茯苓等为主,其中黄芪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其与麦冬等药物联合起来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滋阴作用;山茱萸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诸药合用,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所应用到的共计165种药物当中,应用频率最高的种类为清热类药物,尔后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物等。在治疗效果方面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146例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63%,而采取西药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表明采取中医药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可取得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糖尿病时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可供选取的药物种类较多,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1]关怿.糖尿病中医用药规律分析[J].河南中医,2013,33(6): 981-982.

[2]王世东,肖永华,刘晓峰,等.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医案用药规律分析[J].现代中医临床,2016,34(1):33-37,50.

[3]朱苏平,戴芳芳.基于583首中药内服方探讨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1):72-75.

[4]梅军.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疗效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9(20):4081,4084.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译成汉语,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2.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但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均应分别注明全称和简称。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m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西文缩略语不宜拆开转行。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例如将“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HBsAb、PCR、CT、DIC等。

R969

A

1004-6569(2017)02(a)-0075-02

2016-11-06)

猜你喜欢
例数有效率用药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16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更正
很有效率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4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6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