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燕(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福建福州350014)
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
郑海燕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福建福州350014)
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模式,文章从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必要性和途径两个角度进行阐述。生活化的思品课堂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并从创设生活化思品课的教学模式、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课程来谈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途径。
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
生活化的思品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构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进一步提高了思品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有利于深化新课改,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教育目标,回归教育本真。下面笔者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必要性与途径。
1.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从课程基本理念中可以看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蕴涵在鲜活的实际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感悟人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究与体验,通过道德践行形成知行合一的理念。由于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了解和面对各种成长与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才能搭建学生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生活,勇敢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三维”目标之间相互渗透,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最高层次,它是以学生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作为基础,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方向性的引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广泛的人文涵养,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实践与体验后才能生成。它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由此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让教师运用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去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并积极创建让学习参与体验的机会,这样使学习过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感悟、使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接轨,进一步突出实践育人的功能,从而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有利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核心素养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理念与培养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是一种必备品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求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具有思想品德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能力,它特别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吻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与本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学。[1]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不同的教学内容服务,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模式、生活化的体验教学模式和生活化的角色扮演模式等。在课堂中引入这些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开放的空间,重视教学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践行体验,促使学生将这些体验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感悟。
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创设生活化的角色扮演模式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来扮演父母,并解决作为父母需要处理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此使学生感受到身为父母的不易,从而增进对父母的理解,走近父母,与父母携手同行。生活化的角色扮演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好的操作性,它有助于学生获得真实体验并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它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学习方式都是要求学生围绕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自主探寻或小组合作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思维,获得感受与体验。
例如,在上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为全面了解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班上学生按6人一个小组进行划分,每个小组成员再进行细致分工,针对一个角度进行调查,收集信息,整理归类,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接着让各组推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完成集体学习目标。这种生活化的小组合作方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非常实用,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与监督,彼此促进,共同成长。
3.引入生活化的活动课程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实践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之一,它强调课堂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社会调查、读书活动、升旗仪式、志愿者活动等,并在认识、体验与践行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引入生活化的活动课程,可以实现知识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并推动知识的迁移与升华。
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做诚信的人》一课时,就可以配合德育处开展主题班会或请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加大诚信宣传力度,也可以把学校重视诚信考试,设立诚信考室,让同学们自主申请并承诺参加无人监考的考试这项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再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践行诚信活动,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考试和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中都要坚守诚信守则,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做一个诚信的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生活化的思品课堂是将课本知识与问题融入各类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中,通过生活引路进行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3.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76.
[3]王新霞,胡永杰.壮心未与年俱老——陆游诗词[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169.
(责任编辑:黄丽萍)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K1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