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因素分析

2017-04-15 07:12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观养老保险养老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387)

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因素分析

彭媛媛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387)

本文在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微观效率、中观效率、宏观效率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这四大方面来分析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的因素。旨在能够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到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方法。

养老保险制度;制度效率;投入;产出

本文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这四大方面来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

一、经济

(一)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直接决定一个社会的财富规模和增长速度。它与养老保险制度效率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效率较高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有效的再分配,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市场失灵,缩小了收入差距。如果经济增长进入萧条期,养老的社会风险就会加剧,而养老保险制度它就具有化解养老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功能,能够让社会得到喘息的机会,为经济的下一轮增长积蓄力量,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此外,经济增长对养老保险制度效率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经济增长较快时,对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经济增长必然会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源,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是制度发挥效率的前提和基础。经济的增长导致的养老保险待遇的提高,不仅增加个体福利,增进养老保险制度效率,更主要的是,它会增加社会的公平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效率。

(二)就业率。就业率是通过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中观效率来影响制度的宏观效率。如果社会就业比较充分,那么养老保险制度就能够筹集到更充足的资金。如果失业率比较高,短期来看,加重了财政补贴的压力。从长期来看,就等于提高了赡养比,由更少的人来供养老人,削弱了制度的可持续性,影响了制度的中观效率。这有可能对保障水平形成向下的压力,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降低社会效率。如果就业比较充分,则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中观效率会有正面的影响,进而能够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

(三)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对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货膨胀的影响。同经济增长类似,通货膨胀也是通过影响制度的中观效率来影响制度的社会效率进而影响制度整体效率的。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来说,是实行以现收现付为主兼具基金积累制的统账结合模式。而对于基金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较高的通货膨胀对基金的保值增值带来巨大的威胁,降低制度的中观效率,进而降低制度的社会效率并降低宏观效率。对于现收现付制来说,较高的通货膨胀有可能导致投资过热,消费不足,降低制度的中观效率,进而降低制度社会效率并降低宏观效率。二是市场成熟度的影响。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为条件下的。通过养老金的收支来影响社会总需求,通过政策的激励作用来调控劳动力的市场,通过养老基金的运作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它们的大前提都是有一个健康而又成熟的市场环境。因此,市场环境是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才能为基金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基金提供预期收益比较稳定的多种投资渠道,有利于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而如果资本市场环境不好,那么很容易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盈利率低甚至基金损失,损害制度效率。

(四)经济结构。投资和消费通过影响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能力,来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经济持续增长要求投资和消费结构保持在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如果消费率长期过高,会影响到投资规模,进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将对养老保险制度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投资率长期过高,会导致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劳动者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这样按照工资计提的社会养老保险费就不充裕,从而对财政形成更大的压力,也给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造成困难。而且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会引起劳动者的不公平感,公平共识更难以达成,给养老保险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带来负面影响,妨碍制度社会效率的提升。

(五)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也对养老保险制度效率存在影响。如果整个社会产业结构偏低,则意味着低收入劳动者占更大比重,低收入者的缴费较低,但从制度中获得保障的需求却较大,也就是说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来源不够充足,而支出却有很大的需求,这对养老保险制度效率有负面影响。如果产业结构缺乏弹性,不能够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而调整,则意味着经济体的抗冲击能力差,在遇到危机冲击时会发生较高的失业率,也会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

二、社会

(一)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对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社会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称之为抚养比,又称为抚养系数。总抚养比(即赡养率)=(老龄人口+未成年人口)/劳动力人口=老龄人口抚养比+未成年人口抚养比。抚养比表示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重。老龄人口的抚养比则更为直接的度量了劳动力的养老负担。所以人口结构对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影响是直接的。

(二)家庭结构。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家庭小型化和少子老龄化,使得家庭养老的功能大为弱化。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实际上是依靠社会养老来弥补的。不论一个社会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体,还是以社会养老为主体,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都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所以,一个社会中的家庭越是具有小型化的特征,对社会养老的需求就越大,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就越高,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也必然要增加。

在以小型化家庭结构为主的社会中,更像是社会的整个劳动家庭供养老人家庭,存在从劳动家庭向老人家庭的再分配。这样的社会结构,容易产生利益摩擦。一方面,老人有很大的社会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会感到承担较大的社会养老负担。无论是制度设计偏向于哪一方,都容易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感,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甚至降低劳动者的劳动意愿,这无疑会降低养老保险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社会产出和鼓励劳动的经济产出。所以,从养老保险制度产出一侧看,家庭结构小型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三、文化

(一)社会养老观念。如果一个社会中家庭养老观念较重,或个人负责的观念较重,那么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依赖就会减轻,相应地,社会养老保险不必投入很多,就能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制度回旋余地也大,便容易得到较高的中观效率和社会效率。如果社会家庭养老观念淡薄,但个人负责的意识较浓,那么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依赖也会减轻,或者是倾向于互济性差的制度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心理也比较容易获得满足,制度的中观效率和社会效率也比较容易提高。如果一个社会中家庭养老观念淡薄,并且个人负责的观念也淡薄,那么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依赖就会加重,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就不容易满足,要想取得一定的效果,必然要增加制度投入,制度效率也就不容易提高。

(二)消费和储蓄观念。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弥补个人与家庭养老储蓄不足的一个手段,因此,社会的储蓄和消费观念对养老保险制度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储蓄和消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二者之和构成了从供给方面计算的国民收入。其意义在于,从供给方面看,各个生产要素收入中,除了用于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外,余下的收入用于储蓄。因而,储蓄倾向强意味着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低意味着消费倾向强。

[1]肖艳.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经济体制改革;2008(5)

彭媛媛(1993-),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中观养老保险养老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界面之超微观表征:“镜”中观乾坤——材料界面、微纳分论坛侧记
万法皆空
养生不是养老
新时代粮食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维度思考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