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梅
《红楼梦》助词“过”的使用考察及相关问题
徐红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红楼梦》中动态助词“过”的用法,指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确非一人所作;“完毕”义在处置句中容易派生出“去掉”义;现代汉语中的“过2”对“结果”有很强的依附性。
《红楼梦》;过;使用
现代汉语中的动态助词“过”有两个用法:(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毕。这种“动+过”也是一种动结式,但不同于一般动结式,中间不能插入“得、不”,也没有否定的说法。后面可以带语气助词“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过去曾经有这样的事情(吕叔湘,1996)。学术界一般把前者称作“过1”,后者称作“过2”。关于这两个“过”的用法,学者们多有研究。本文以《红楼梦》(1)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其用法,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过”的用法或许有所帮助。
通过对《红楼梦》全书“过”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发现,“过1”总共出现133次,“过2”总共出现283次。此外,在《红楼梦》中“过”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即表示“去掉”意义,跟普通话的“了”相似,我们暂把它叫做“过3”,共出现9次。
1.1 “过1”
1.1.1 出现在“动+过1”的格式中,共35例。如:
(1)于是二人见过,辞了贾母。(第7回)
(2)如今秦宝二人来了,一一的都互相拜见过,读起书来。(第5回)
(3)婆子们带了文官等进去,见过,只垂手站着。(第54回)
(4)李纨探春看过,说:“用上等封儿赏他。”(第54回)
(5)探春等问候过,大家说笑了一回方散。(第57回)
1.1.2 出现在“动+过1+宾语”的格式中,共60例。如:
(6)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饭去。(第3回)
(7)这里贾珍同一家子的弟兄子侄吃过饭,方大家散了。(第11回)
(8)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14回)
(9)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第40回)
1.1.3 出现在“动+过1+宾语+了”的格式中,共4例。如:
(10)妙玉道:“我吃过午饭了,我是不吃东西的。”(第108回)
(11)薛姨妈心中因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己也不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第46回)
(12)平儿因问:“想是见过奶奶了?”(第39回)
(13)凤姐道:“你见过别人了没有?”昭儿道:“都见过了。”(第11回)
1.1.4 出现在“动+过1+了+宾语”的格式中,共13例。如:
(14)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第41回)
(15)古董房里的人也回过了我两次,等我问准了,好注了一笔。(第72回)
(16)那雨村虽十分惭恨,面上却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了公事,将历年所积的宦囊,并家属人等,送至原籍安顿妥当了,却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第1回)
1.1.5 出现在“动+过1+了”的格式中,共19例。如:
(17)探春也都让过了,便和宝琴对面坐下,侍书忙去取了碗箸。(第74回)
(18)尤氏的母亲已先在这里,大家见过了,彼此让了坐。(第9回)
(19)贾政带着宝玉谢过了。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叩请回舆。(第11回)
(20)刚才也问过了。(第92回)
(21)那人道:“奴才也打听过了,说是蒙圣恩起复了。”(第108回)
(22)里面却又寂然无声,李纨倒着起忙来:“想来必是已死,都哭过了,那衣衾装裹未知妥当了没有?”(第89回)
1.1.6 出现在“动+过1+数量补语+了”的格式中,只有1例:
(23)众人因问:“几更了?”人回:“二更以后了,钟打过十一下了。”(第61回)
1.1.7 出现在“动+过1+助词短语”的格式中,只有1例:
(24)闹过之后,我们忙着请你两个和解,谁知柳二弟踪迹全无。(第66回)
1.2 “过2”
1.2.1 出现在“动+过2+数量宾语”的格式中,共18例。如:
(25)这周大爷先时和我父亲交过一桩事,我们本极好的。(第5回)
(26)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第24回)
(27)吃过两三个亏,他也罢了。(第47回)
(28)贾环贾兰二人近日当着多人皆作过几首了,胆量愈壮,今看了题,遂自去思索。(第78回)
1.2.2 出现在“动+过2+数量补语”的格式中,共40例。如:
(29)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了,才得了命……(第5回)
(30)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第11回)
(31)若说林姑娘的魂灵儿还在园里,我们也算相好,怎么没有梦见过一次?(第108回)
1.2.3 出现在“动+过2+非数量宾语”的格式中,共101例。如:
(32)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第18回)
(33)宝玉因自来从不曾在平儿前尽过心,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拙蠢物,深以为恨。(第44回)
(34)黛玉从没见妙玉做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第76回)
1.2.4 出现在“动+过2”的格式中,共78例。如:
(35)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第11回)
(36)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第43回)
(37)你既找寻过,没有,也算把你做朋友的心尽了。(第66回)
1.2.5 出现在“动+过2+(宾语)+的”的格式中,前面有时有“是”与之呼应,共46例。例如:
(38)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第3回)
(39)不然,也是出兵放马、背着主子逃出命来过的人不成?难道这脸上还没尝过的不成?(第55回)
(40)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第5回)
1.3 “过3”
表示动作有了结果,跟动词后面的“掉”很相似,多出现在“饶、丢”的后面。例如:
(41)那人回道:“奴才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初次。”(第11回)
(42)他小人家儿,让他斟去。大家倒要干过这杯。”说着,便自己干了。(第54回)
(43)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第1回)
1.4 小结
从上可知,《红楼梦》中的动态助词“过”还有非常明显的实词意义,有些用法现在已不用或少用。如在“过1”的用法中,“去掉”意义已消失,“动+过1”的用法基本不存在,而《红楼梦》中少见的“动+过1+了”用于非承接关系复句中的用法现在却非常普遍。“过2”后带语气词“的”的现象同样少见。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是在对《红楼梦》的系统研究基础上完成的,最后他(1984)214得出结论说:“过”有“相当的实义的,不是表示tense的虚词”。我们认为,他把所有的“过”都看作是实词是不恰当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过”还带有很强的实词意义。另外,从出现环境来看,“过1”在前4个用法中一般出现在有承接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中,例外的只有8例,即(9)-(13)、(20)-(22);此外,基本上没有发现动态助词“过”用于形容词后面及把字句中的例子。
2.1 “过1”“过2”“过3”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的使用
我们注意到,“过1”“过2”“过3”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的使用情况有明显的差异。“过1”在前八十回中出现103次,在后四十回中只出现30次;“过2”在前八十回中出现164次,在后四十回中出现122次。考虑到前后篇幅不同,“过1”“过2”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出现的比例基本持平。不过,“过3”只出现在前八十回中,后四十回未见;“动+过1”结构在前八十回中共出现33次,后四十回只出现2次;“动+过1+了”出现在非承接关系的复句中却只存在于后四十回中,未见于前八十回。从动态助词“过”的使用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确非一人所作。在后四十回中,“过1”的意义继续虚化,表现在它后面带上了表完成的“了”,形成“动+过1+了”的格式。
2.2 “过3”的来源
“过3”的“去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呢?日本学者木村英树(1983)在谈到普通话中用于把字句中的“了”时推想:“‘了’所表示的‘去掉’的意义和动词‘了’所表示的‘完结’意义之间就应该多少有一些语义上的联系。”而且“在共时语义学上有这种可能性,即从‘完结’的意义派生出‘去掉’的意义”。这种推想应该是正确的,现代方言可以为此提供证据。在湖南大多数方言和江西赣语等方言中,表“去掉”和表“完结”都用同一个词“咖”“呱”“刮”等来表示。如江西赣语泰和方言(戴耀晶,1996):你洗刮格件衣服去。|渠保险吃得刮一斤烧酒。|叔叔上半日吃刮一包阿诗玛。|公公病刮蛮久去矣。湖南湘语益阳方言(崔振华,1998):把桌子抹咖! |把门锁咖! |我吃咖饭哒。|他屋里来咖好多客。湘南土话宁远平话(张晓勤,1999):食呱饭了。|快点解呱衣来洗澡。|发的钱用咖一半了。|写咖字去眠觉。而这个“咖”“呱”“刮”,据学者们考证,它的本字就是“过”(彭逢澍,1999;李冬香,2003)。
因此,我们推测,《红楼梦》“过3”的“去掉”义也应该是从“完毕”义派生出来的。当然,这种派生要有一定的条件,即句中谓语动词具有处置意义,《红楼梦》中的“过”如此,普通话中的“了”和湖南方言、江西赣语等方言中的“咖”“呱”“刮”同样如此。
2.3 现代汉语中的“过2”对“结果”有很强的依附性
我们前面已指出,《红楼梦》中的动态助词“过”还有非常明显的结果义。从《红楼梦》到现在,时间也不是很久,它的结果义不会短时间内荡然无存,多多少少会有所反映。从现在动态助词“过”的使用来看,“过1”有结果义是大家所公认的,而“过2”的结果意义虽已基本消失,但我们认为,它对结果还有非常强的依附性,有三个方面的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
2.3.1 “过2”出现的环境
刘月华(1988)分析了六百万字语料中的“过2“后指出:“说话人用“过2”时,总是为了说明解释什么。在实际语言中,包含“过2”的短语、分句或句子总是与另一个语意相关的短语、分句或句子相联系,有时相关句可能不出现,但听话人可以意会,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孤立的“过2”句在语意上是不能自足的。”“总之,通过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动作或曾存在过的状态,来说明当前的人、事物、事理,这就是包含‘过2’句子的表达功能。也就是说,‘过2’总是出现在说明解释性的句子中。”
2.3.2 方言事实
湖南方言、江西赣语中表完成的“咖”“呱”“刮”和另一个表完成的“哒”“哩”“矣”都可以出现在“动+“咖”“呱”“刮”/“哒”“哩”“矣”+宾语(补语)”中,它们的区别是:用“咖”“呱”“刮”有强调数量的作用,而用“哒”“哩”“矣”则没有。如崔振华(1999)指出,益阳方言中,“咖”和“哒”都表示完成,但“咖”表示动作的终结,强调动作的全部完成;“哒”表示动作的实现,不强调全部完成。在“动/形+咖/哒+数量”的格式里,“咖”有言其多、向积极方面夸张的意味,“动/形”之前不能加向消极方面限制的副词“只”;而“哒”无明显的语意倾向,“动/形”之前可加“只”。湖南方言、江西赣语等中的“咖”是现代汉语“过2”虚化中间站的活化石。其进一步发展,就可能会演变为表经历态的动态助词。这样的演变已经在湖南方言中发现。如宁远平话“呱”既可以表完成,又可以表经历:前年子,我去呱长沙的前年我去过长沙。|我旧年盯呱那本书我去年看过那本书。|上个月冷呱两工的上个月冷过两日。不过“呱”表经历态只能用在肯定句,不能用在否定句(张晓勤,1999)。
2.3.3 “过”的虚化
卢烈红(1998)在谈到动态助词“过”的产生时说:“‘过’字本身由有强调趋向、强调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过程转为强调结果、强调动作终止后的状态时,动态助词‘过’就诞生了。”
当然,在这个虚化过程中,其出现的语法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上文我们列举的《红楼梦》“过”出现的语法环境来看,“过1”常常与另一个表完成的“了”同现,而且所带宾语或补语前很少有数量短语;而“过2”基本不与“了”同现,但所带宾语或补语前经常有数量短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的“过2”不仅表示曾经经历过,它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即强调动作完成以后所产生的结果,因而对结果有很强的依附性。
(1)本文《红楼梦》版本采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献资料电子版,无法注明例句页码,敬请见谅。
崔振华.1998.益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39-244.
戴耀晶.1996.赣语泰和方言的完成体[G]//张双庆,主编.动词的体,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宄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宄中心出版:97-113.
李冬香.2003.从湖南、江西、粤北等方言中的“咖”看湘语、赣语的关系[J].语文研究(4):49-53.
刘月华.1988.动态助词“过2过1了”用法比较[J].语文研究(1):6-16.
卢烈红.1998.<古尊宿语要>代词助词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15-216.
吕叔湘.2015.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46.
木村英树.1983.关于补语性词尾“着/zhe/”和“了/le/”[J].语文研究(2):22-30.
彭逢澍.1999.湖南方言“咖、嘎”等本字即“过”考[J].语言研究(2):88-95
王力.1984.王力文集(第一卷)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14.
张晓勤.1999.宁远平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33-238.
The Use of Auxiliary Word“Guo”in
XU Hong-me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Guangdong)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dynamic auxiliary word “Guo” in, we find that the first eighty and the last forty chapters ofis not written by the same person; the meaning of “finished” is easy to produce the meaning of “remove”; The “Guo 2” in modern Chinese has a strong dependence on the results.
;Dynamic auxiliary “Guo”;investigation on the use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3.10
H141
A
1004-4310(2017)03-0046-04
2017-02-03
徐红梅(1969- ),女,安徽涡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