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基于关联交易视角

2017-04-15 03:11:31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7期
关键词:盈余董事关联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000)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基于关联交易视角

周兴园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0)

企业常常处于各种动机利用准则“空隙”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操纵利润。这种现象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尤其明显,因为母子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关联,企业之间通常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进行以盈余管理为目的的重组基本都是通过关联交易实现的(李秉祥2003)。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不同于西方国家,在我国控股股东常常出于配股或扭亏的动机,调增或调减(主要为调增)利润(申明浩,2008)。因此,控股股东通常是盈余管理活动最大的受益者,关联购销通常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高雷和宋顺林(2010)发现控股股东在配股前会利用关联交易调高企业利润,增加自身可获利益份额,显然,这种行为是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的。赵国宇(2011)从审计的角度实证发现在关联交易量大的企业,企业所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越高,事务所的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审计任期过长则不利于这种抑制作用。

还有学者认为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活动是为了转移资金(孟焰和张秀梅,2006)。申明浩(2008)则将盈余管理看做中间环节,利益输送才是最终目的,提出盈余管理只是利益输出的准备阶段,都是为转移财产才埋下的伏笔。

那么,如果把关联交易单独作为一个要素考虑,其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张秀梅(2008),郑国坚(2009)均认为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还有少量学者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是为了掩盖关联购销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而采取的措施(肖迪2010;汪健和曲晓辉2014)。其中,肖迪(2010)进一步将关联交易分为资金流出和流入型,实证发现资金流出型关联交易会导致向上盈余管理的行为,而资金流入性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性关系。

二、盈余管理的治理

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角度来看,2001年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独立董事能够对重大关联交易实行监管并发表独立意见。企业中常常会聘请独立董事保护董事会的独立性,独董不参与企业决策,充当着“内部监管”的角色,因此独立董事要对企业的违规行为承担责任,同时,独董的声誉也关系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二者共同作用下独董会努力保持其客观独立性,对更可能发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大额关联交易行为会有抑制作用。当企业董事有控股股东任命时,由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往来,盈余管理的潜在性越大。但是,孙光国和牛永芹2008从数据统计的角度发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地,有学者发现只有在独立董事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实质性作用,才能真正起到缓解作用(王凤华和张晓明2010)。

从企业资本结构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面临的负债约束越大,此时,盈余管理空间较小,意味着负债更够对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另一方面,却使得关联交易更易发生(汪健和曲晓辉,2014)。

从外部监督的角度来说,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在逐步完善,外部监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大股东仍然存在转移资金的动机,趋于严格的外部监督只是迫使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更为隐蔽(赵海林和郑垂勇2005)。因此,这方面的文献较少,并且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潘飞、文东华和段军山(2006)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政府规定关联交易价格上限能限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这种限制仍然存在可操纵的空间,管理当局通过调节关联购销数量仍能够进行盈余管理。

综上所述,目前以后大量学者关注到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范围涉及事前动机和事后治理,其中研究事前动机方面的文献更为丰富,关于其后续治理还有深入挖掘的空间,尤其是当企业盈余管理手段更为隐蔽之后,如何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徐高彦.独立董事独立性、关联销售和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理论分析——基于《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政策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14-119.

[2]赵国宇.盈余管理、关联交易与审计师特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4:38-45.

[3]汪健,曲晓辉.关联交易、资本结构与盈余管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2:120-133.

[4]高雷,宋顺林.关联交易、支持与盈余管理——来自配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0,02:99-106.

[5]王凤华,张晓明.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制约研究[J].软科学,2010,06:115-119.

[6]刘建民,郑国洪,刘星.关联交易研究述评[J].统计与决策,2010,11:146-150.

[7]肖迪.资金转移、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10,04:118-128.

[8]刘建民,刘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5,09:112-115.

[9]赵海林,郑垂勇.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研究——基于冀东水泥的案例研究[J].当代财经,2005,11:106-109.

[10]孙光国,牛永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12:67-72.

[11]冯霞,胡海鸥,张祥建.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途径透视[J].软科学,2008,02:134-137.

[12]申明浩.民营上市公司隧道行为的发生机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8,03:155-160.

[13]张秀梅.关联方转移利益与盈余管理、大股东控制力关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3-6.

[14]潘飞,文东华,段军山.关联购销、价格管制及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6,05:60-69.

[15]孟焰,张秀梅.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与关联方利益转移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6,04:37-43+94.

[16]陈亮.公司治理、转让价格与盈余管理[J].华东经济管理,2012,08:116-120.

[17]郑国坚.基于效率观和掏空观的关联交易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9,10:68-76+95.

[18]赵国宇.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融资与掏空行为研究[J].管理评论,2013,06:24-30+103.

[19]李秉祥.ST公司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03:70-75+96.

[20]李秉祥.我国上市ST公司财务危机的战略重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3,03:53-57.

周兴园(1994-),女,汉族,河北廊坊,天津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审计,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盈余董事关联
国办: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提升独立董事履职能力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论董事勤勉义务的判断与归责
法大研究生(2019年1期)2019-11-16 00:37:46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0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0
奇趣搭配
智趣
读者(2017年5期)2017-02-15 18:04:18
兼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一视同仁吗?
董事对公司之赔偿责任研究
商事法论集(2014年1期)2014-06-27 01:20:44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
当代修辞学(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