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月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从制度理论浅谈国际会计标准化
王 月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制度理论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企业生存在一个社会框架之中,无论是社会文化、道德、法律、价值观等都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起着制约的作用。企业只有符合这些规定才能在社会、资本市场中获得所必须的资源,从而稳定而持续的经营。而财务就是反应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对比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公司财务核算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可以从制度理论角度上来解释为企业所在环境中各方面力量促使不同企业财务趋同。财务活动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本质规律,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讲本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会计制度可以国际标准化的原因。企业会正确对待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压力,使得财务报告更加符合全球报表使用者的要求,来以此证明公司的经营活动正在正常运行,便会促使会计国际标准化的生成。
国际会计标准化是指各国遵循同一套会计准则对发生的各种交易或者事项,去确认、计量和报告。因为各国的国家制度、市场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等都不尽相同,各国的财务报告有着相似的地方,也有着不同。从IASB发布IFRS后已经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这个准则。但在这个会计趋同的过程中也有例外,美国决定仍使用国内原有的会计制度。的确,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各个国家在财务核算和报告上趋同的过程中面临不同的阻碍。
在会计国际标准化的过程中,有人认为会计是根植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观中,而这些是无法和其他国家同化的,因此各个国家的会计制度所受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不尽相同,会计所反映国家特色是无法根除,这是会计国家标准化过程中产生的分离性。也有人认为会计是一个通用的财务工具,应该消除各国之间会计核算的差异,对于这种观点是无法做到的。促使国家产生分离性的因素有:
①文化:会计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如一个国家的历史、民族道德、社会价值观等,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国家特色。美国人的随性乐观,中国人的谨慎谦虚都会在平常行为中体现。公司的财务活动必然也体现着该国的文化特色。
②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会计的发展,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越重视会计信息披露,会计制度就会越完善。不同会计的发展水平则制约着会计国际标准化的进程,同时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影响会计计量的依据来源。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的话,企业很难在市场中获得与资产有关的市场公允价值,那么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的数据并不真实。因此,对于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很难去让其遵循会计国际准则。
③国家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分为两大类罗马法系和英美法系。我国沿用的是罗马法系,大多都已成文的法律规定,对于任何法律事件都遵循相关的法律进行裁定。而英美法系更多的是依赖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使用罗马法系的国家,企业在进行会计实务时都遵循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规定。若进行会计国际标准化,使用罗马法系的国家相比使用英美法系的国家改变的更多,因此实施会计国际标准化的难度更大。
会计国际标准化实施的障碍主要原因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并不完全相同,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不同,带给企业的压力也就不同。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的期许,会计的核算过程并不能完全达成一致。会计国际标准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会计国际标准化并不能完全消除国家之间的差异,这种存异和求同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种有利于会计制度发展的过程。
(一)制度理论的同构性促进会计国际标准化
会计国际标准化的动力是从环境因素入手,企业在财务核算方面若采用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方法会遭到环境中利益相关方的批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当在贸易往来过程中,一个组织面临同样的环境,就会被制约迫使其与其他组织相似。在这个制约的过程中,企业自愿改变来适应环境。
①经济全球化导致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跨国企业依赖国际市场,那么必然会导致与它相似的跨国企业在公司组织结构和财务方面趋同。那么跨国企业在财务方面在一些方面会达成一致性,会形成某些一致的会计制度。
②国际会计标准化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对于相同交易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必然会导致不同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不可比,那么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很可能做出逆向选择。一个公司的财务报告若和同行业不可比的话,投资者进行投资是十分谨慎的,而企业迫于这种压力必然会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与其他企业趋同。
③会计国际标准化使得跨国公司合并报表和子公司报表的编制更加容易,各个子公司的报表可进行对比,以利于母公司的内部管理需求,便于所有者进行投资决策。并且对于非专业人员的更会要求会计国际标准化增强报表信息的可理解性。
④跨国公司的增多,跨区域资金需求增大,企业从资本市场中融资过程中,会计处理标准化能够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使得企业跨区域融资更加容易,有利于促进资金的全球化运转。
制度理论中的同构性就是指一个制约过程,当不同的企业面对同一组环境时,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就会迫使这些企业变得相似。组织为了遵循社会中各种力量的期望,会计实务会趋向某种形式的同质性,而这种相似性是促进会计国际标准化的重要原因。会计国际标准化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可以通用的。但是会计国际标准化并不是意味着各国的会计制度完全否定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多文章都在描绘我国的会计应当抛弃中国特色,来促进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
(二)制度理论的分离性补充会计国际标准化
不确定性是造成竞相模仿的原因,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导致各国的会计制度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水平落后的国家,无论是在会计计量、核算和报告的规范性都不如发达国家。模仿是可以促进会计国家标准化,但是它也同样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会引起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国家完全能够推卸责任的说我国的会计制度是跟国际接轨,是完全合理的。采用IFRS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将制度化理论运用到会计实务中去,更加强调的是会计实务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实质。
制度理论的另一个特性分离性,企业会计实务根据经济实质可从制度化的实务中分离出来,使得企业的会计实务更具真实性和合理性。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有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任何企业经营和会计实务都有着本国的特色,从制度理论分离性角度上来讲,企业经营有各自的特色,企业管理者有必要让组织的财务报告体现经济性质和金额重要事项的实质。任何会计制度并不能完全适用每个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制度理论的分离性并不是一个缺陷,而是对同构性的一个补充。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需要同国际接轨,但是并不能把中国特色完全抛弃。会计国际标准化并不能完全让国家之间会计差异消失,因为各个国家的市场发展程度、文化、税收制度、政治制度和宗教等环境差异并不能被消除。
会计国际标准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财务信息中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些本质规律,这些规律是相似的,是促进会计国际标准化的重要原因。但是共性中是存在个性的,制度理论应用到会计中去,要求的是企业要根据经济实质来报告。无论是会计趋于同构还是分离,从长远角度上来讲都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际会计标准化要求各个国家遵循一个会计准则,但并不能否认各个国家的差异,也不能消除国家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是一个缺陷,是对国际会计标准化的一个补充,企业有必要根据经济实质进行披露,而非只根据会计制度这种法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