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研究

2017-04-15 03:50:01聂世斌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念农民绿色

聂世斌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农村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研究

聂世斌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内涵包括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内容和意义。作为“绿色经济”代表的农村循环经济,自然应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文化效用。本文通过梳理“绿色发展”内涵,概述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农村循环经济对“三农”的重要价值,探究“绿色发展”理念下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绿色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一、“绿色发展”战略理念理解

“绿色发展”是一种思维、理念,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如何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小康全不全面,环境质量很关键。”专家张云飞认为要全面地把握“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对“绿色发展”进行广义理解,并认为“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应该包括“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时期,“绿色发展”理念内涵包含了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内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但如何才能平衡好这‘两座山’的关系,使发展真正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因此,“绿色发展”背景下,探讨如何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文化效用,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

(一)发展循环经济意识淡薄。从政府层面讲,由于我国探索农村循环经济起步较晚,又少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导致管理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许多地方政府盲目投资项目,扩大其规模,而不考虑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从农民层面讲,目前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民的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因而许多农民仍然把追求经济效益当成唯一目的。即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把挣钱作为唯一的目的。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局部的利益而漠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经营者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循环经济创新的实践者。然而,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创新能力不足。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的方法调查了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程度。据我们调研统计: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23年,文盲、半文盲所占比重高达14.8%,知道绿色发展理念的人仅有6%,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仅有0.87%。而且,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受过短期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发展农村循环经济首先就需要了解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有文化、能创新、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农村循环经济市场不健全。土地、水利等资源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总体价格便宜,但这并未体现出这些资源的真实价值,从而间接促进了能源消耗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的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对资源依赖程度过高。若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力度或者是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发展循环经济,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从而导致采取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失去成本竞争优势,久而久之,这些企业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简言之,农村循环经济的外部效益不够明显。

三、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对“三农”的重要价值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重要举措。在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下,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大量良田严重污染;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现象也比较普遍;不少地方尤其是中西部滥垦、滥牧、滥伐严重,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换来了农村短期效益和表象发展。与传统农业不同,循环经济是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倡导清洁生产,能够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能够从根本上解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关键途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较大,它要求所出口商品各环节都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传统发展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较为普遍;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凭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制定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由于传统方式下生产的农产品,往往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要求,禁止出口、退货等时有发生,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降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生产“绿色产品”,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民问题的重要思路。近年,我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由于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民增收的空间仍然很小,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就业依然困难。循环经济能够重构农村的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村造就更多的就业机会,安置许多无业和隐性失业的农民。与传统线性经济缩短经济的链条不同,循环经济是通过延长经济的链条而增加就业机会的。更重要的是,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为农民创造致富新途径。

四、“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一)经济效用路径。进行科技创新,新的科技创新能够带来新的经济效益。例如,政府可以研究强化技术推广,建立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科研基地;在高等院校设立相应的农村循环经济学科或者研究方向,在研究生、博士生教育中培养技术型人才;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科技示范村等典型示范村的作用,以点带面,加快农村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二)社会效用路径。健全保障机制。政府对一些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项目应该加大投资;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政策,加大奖惩力度,鼓励农民运用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要鼓励生产者使用环保的设备和再生资源,为这些设备的购买设立贷款和优惠政策;政府还应该引导社会绿色消费,在采购时优先考虑可再生清洁产品。

(三)生态效用路径。树立“绿色GDP”政绩观。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作为评价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树立正确的导向,倡导节约能源与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做到带领人们创建良好生态和谐的社会,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放弃传统的政绩观,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统一、全面发展。

五、总结

未来我们新农村需要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同时政府要营造绿色消费氛围,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让农民更多地了解自然、善待自然,实现农村循环经济效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因此,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理念,有助于保证农村资源合理利用。

[1]黄兴国:绿色发展:新理念新动力[J].求是,2015(24).

[2]张云飞:全面把握“绿色发展”[N].学习时报,2015-11-09.

[3]张立群:“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解放军报,2015-11-12.

[4]蔡玉珍:当代农村循环经济价值观的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9.

[5]康耀辉: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

[6]范红霞: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制度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31).

[7]董必慧、王少祥、刘意:农村循环经济初探[J].江苏农村经济,2005(11).

聂世斌(1994.10-),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学士,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理念农民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