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莲
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中心卫生院 甘肃省秦安县 741607
双氯芬酸钠栓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
郭世莲
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中心卫生院 甘肃省秦安县 741607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对我诊治的8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采取双氯芬酸钠栓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双氯芬酸钠栓与针灸治疗配合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痛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疗效95.56%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治疗组痛经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痛经行双氯芬酸钠栓与针灸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双氯芬酸钠栓;针灸;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妇科多发病,高发于月经初潮后6~12个月内的青年女性人群。与继发性痛经相比,其盆腔器官无明显异常。临床上以下腰部阵发性疼痛为典型症状,且多伴有头晕、腹泻及恶心呕吐等,重症患者甚至有突发昏厥的危险,从而对其日常活动及工作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对原发性痛经实施有效治疗有利于女性恢复健康。本研究将观察双氯芬酸钠栓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1]诊断标准;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存在腰部坠痛,且发作连续次数>3次。并依照治疗方式划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5例与37例患者。治疗组年龄14~23岁,平均年龄(19.71±1.12)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84±0.46)年。对照组年龄15~22岁,平均年龄(19.63±1.04)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85±0.53)年。比较2组患者年龄及病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双氯芬酸钠栓治疗,用法:将外壳去除,轻轻塞入肛门2cm处,50~100mg/d,持续应用3个月。治疗组实施针灸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呈仰卧体位,选取其三阴交、合谷、血海及地机等穴位,并行常规消毒,再使用28号粗细毫针在上述穴位出依次行针刺,经局部刺激出现得气反应后,然后使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留针时间30 min/次,连续施针3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痛经症状积分量表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有效评价。该量表有无痛经、轻度、中度及重度等4个等级,其中月经及月经前后均存在小腹疼痛时记为5分(基础分),腹部疼痛难忍加1分,明显腹痛加0.5分,坐卧不安加1分,休克加2分,面容苍白加1分,手足厥冷加1分,工作受影响加1分,服用常规止痛药疼痛改善加0.5分,伴随腰肢酸痛加0.5分,恶心呕吐加0.5分,肛门坠胀加0.5分,腹痛时间在1日以内加0.5分(每增加1日加0.5分)。等级划分标准:0为无痛经;<8分为轻度痛经;8~14分为中度痛经;>14分为重度痛经。临床疗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痛经总积分0分,且治疗结束3个月后无复发迹象为痊愈;症状有明显缓解,痛经总积分减少>50%为显效;症状有缓解,总积分减少25%~50%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总积分减少<25%。痛经总积分减少值=(治疗前痛经总积分-治疗后痛经总积分)/治疗前痛经总积分×100%。
1.4 统计学方法
表1: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分)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症状积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512.49±4.171.35±0.43#*对照组3712.51±4.232.26±0.74*
2.1 比较临床疗效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的81.08%高(P<0.05),详见表1。
2.2 比较症状积分
治疗前,2组症状总积分比较无较大差别(P>0.05);治疗后2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低,且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2。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痛经,病因较为复杂,西医一般认为[2],其发病机制与前列腺素及血管加压素等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与子宫平滑肌收缩异常等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表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实施双氯芬酸钠栓配合针灸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其痛经症状。
综上所述,采取双氯芬酸钠栓配合针灸治疗,其临床疗效及痛经改善效果均优于单用双氯芬酸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临床疗法。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吴红晓.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