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树
摘要:关于人类获取知识的三大来源,先哲们如是地划分了先验、经验和理性三个方面。然而这其中似乎有着逻辑从属关系,即理性属于经验或经验属于理性,而经验和理性皆来源于先验。总而言之,人类的理性、经验皆来源于人类先验驱动,不论合乎我们目前所理解的情理与否。在此,本人将深入探讨其中的关系。
关键词:哲学 先验 经验 理性
包括本句话本身在内的全篇文章本身,甚至包括本感知者的一切感知都有可能性受先验、经验或是理性的三个对象的影响,因此本人无法以绝对客观的角度感知该三对象并进行思考,即最终成为一种逻辑上讲的悖论。但本人不能就此停止对该三对象的思考与论述,因为就好似无数个思考哲学问题与逻辑学问题的人一样,诸如此类的反省充斥于逻辑中而令人司空见惯,不能因为逻辑悖论而停止对哲学的思辨,因为悖论是因为目前为止尚未成熟的传统逻辑所具有的且并将长期存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形式局限性。传统逻辑仍不足以作为深入至思考非实在对象的工具但又是目前为止唯一且最为有效的工具,而且它是理性的。
经验被普遍运用于生活之中,而理性是经验之绝对之工具,这些工具包括数学、逻辑等。但在理性世界中经验的任何逻辑思维方式是不具有说服力的,而需要由某一普世化的定理由逻辑推演或另某逻辑推演而来,毕竟任何经验推导的理论都可能会被经验推翻的逻辑真值大于零普遍存在与理性之中。以上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理性作为一个集合属于经验这一个集合,而该属于的原因表现为二者皆出自于我们心灵中先验或经验(间接先验)的不可名状的感觉,唯一不同是生成所谓经验的感觉较之生成所谓理性的感觉更加不可描述而更加适合总结,因而相对于推导式的描述法,我们就选择了更加外化并因而逻辑简洁的总结法。而前者正是数学等理性学科所运用的方法,后者正是现代科学所运用的实验法等方法。在这里需要说明,描述是从描述对象的内部出发,站在相对已知的且抽象体在本体处相对具象化的角度在停止了收集感官数据后的综合分析;而总结是从总结对象的外部出发,站在相对未知且抽象体在本体处相对保留抽象化的角度收集感官数据作经验猜想。如若二者发生错位,描述了一个本该被总结的对象,我们便会在客观上以相对概绝对,从形而上来说是不严谨的;总结了一个本该被描述的对象,我们就又会在主观上以相对概绝对,从逻辑上说是不严谨的。需要注意的是,理性所谓较为容易描述并不表示描述可以到达充分的地步(包括本文),因而将所谓理性与所谓经验最终地划归为一类经验对于我们研究充分描述有着重大意义。另外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目前的所谓理性的定理是普世化的,而在历史上也发生了数件奥卡姆剃刀式的重建工作,诸如非欧式几何的发展及应用等,因而以上的划归对于减少此类对话语发出者文化权力影响的忽视及我们反省工作的不足亦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我们对于经验的追求又显而易见是先验的,“记忆”便为该证明。记忆是先验地存在的,而且我们以现有逻辑暂时无法跨域经验的影响追述记忆的来源,一旦受经验影响便会存在几率有所偏差,便不足够严谨。记忆的生成是且仅是为经验及分析服务的,其中非瞬时记忆又是且仅是为记忆服务。就目前逻辑来说,经验的存在是记忆的存在的充分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本人利用记忆证明经验的先验性并不是偶然的,正如前文所述,记忆的生成是且仅是为经验及分析服务的,其中非瞬时记忆又是且仅是为记忆服务。非瞬时记忆存在的所有可能性都被经验所充斥,两者关系密不可分,集合互相充斥。
由上可见,从内部的分析层面来讲,理性的集合属于经验的集合,而经验的集合内的所有元素都是通过先验得到的,所以我们的所有的知识都是靠先验性的不可知晓来源的性格得到的,并且我们作为站在相对未知的且抽象体未足够具象化的主体研究它们本质只能依靠总结而不能依靠描述。对于所谓理性以及所谓经验,包括研究数学与研究自然科学的唯一区分是研究方式的不同,该不同即上文所述的推导式的描述方式与逻辑简洁的总结方式。
但是从逻辑上讲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即经验本身从相信经验本身来说又是理性主义的。具体来说,所有的经验主义都是默认或信仰经验总是会起作用或即使不起作用也副影响不严重这一普世化的先验性的定理。因此从该经验内部逻辑分析层面来讲,经验主义亦属于理性主义的范畴,只是与其它理性主义不同的是经验主义的定理的深入性与隐蔽性决定了它的上层建筑使用的灵活性,因此便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但同时该深入性与隐蔽性又决定了奥卡姆剃刀在此处使用的困难性,即极难被经验先验地影响的我们所发现、使用、理解及接受。
但不论是理性先行于经验还是经验先行于理性,先验总是先行于理性与经验的,并且目前为止我们无法对先验做出任何主动反应,因为我们目前所获取的一切知识皆来源于前两者——或是经验或是理性——先验的产物,除非我们从非经验且非理性的渠道方式——目前为止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获得知識。而如是做所带来的后果却又是未知的而值得一试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嘉祥中学 高三·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