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方式的探讨分析

2017-04-15 02:20王丹
祖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一堂课内容音乐

王丹

摘要:当今,我国的素质教育进行到一个追求全面性的阶段,从小学开始直至高等教学阶段,都力求通过成体系的知识教学来构建起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让他们能够培养其独立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而在这过程中,学界也没有忽略对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设置的音乐课程便是一种体现。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课堂导入的方式五花八门,真正有效的却屈指可数,学界对此颇为重视,本文就此探讨一二。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导入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音乐不知是一门排列在课程表中的普通课程,而是一个放松和欣赏的过程。就个人综合发展而言,一个人的诸多能力培养中离不开审美鉴赏能力的配合,这种能力关系到个人长期品味发展的状态,因此,从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就被视为一个学生审美品位培养的突破口之一。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的教学和相关音乐知识的教授,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起相应的音乐兴趣和审美倾向,形成独立的音乐兴趣倾向。就音乐学科的长期作用而言,它有助于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在音乐中放松自我,塑造自我,这样一个过程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努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

音乐素养并非单纯凭借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几首歌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它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努力的过程,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导入则是从概念上为学生建构起当下课程的基本架构,让他们在一定的框架内填充一定的知识内容,同时通过音乐欣赏来丰富审美感的内容。

(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对于小学音乐课程而言,学生难免会由于忽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而对之不以为然的态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消这种想法,从而建立起对于音乐学科的正确认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努力学习音乐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他们的学习状态的保持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学音乐课程的良性导入则是做到了这一点。课堂的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他们在良好的气氛中逐步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在音乐的熏陶中塑造自己。

二、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相关方法探讨

(一)承上启下的复习导入

就音乐课程本身而言,他仍是作为一个科目而存在的,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到相关知识的教学效果问题。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书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头先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复述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必要情况下还可以一起哼唱上一堂课中播放过的曲目,让学生的思路逐渐返回到音乐课堂的模式中来。接着,教师可以逐渐引入这一堂课要讲的内容,简要概述其与上一堂课内容的基本关系,让学生明确知识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建构起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

(二)图片模式导入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的形象性思维,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也可以利用一些直观性的展示模式进行课堂导入,其中之一便是图片导入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地前一部分为学生们展示几张图片,并让学生先描述图中的内容,接着教师开始引进这一堂课的知识大纲,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回顾自己的描述,并將图片与音乐只是做一个联系,这也就将抽象的音乐概念具体成了一种画面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记忆。在下一堂课的回顾环节里,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回忆来引出知识的印象。

(三)情景导入

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是音乐教师要尤为注意的,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需求进行相关知识情景的模拟。例如民歌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几位学生先展示一些经典唱段,从而让其他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类型,从而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基本印象,接着紧跟教师的导入节奏,同时结合之前的情景来理解相关知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达到了利用情景来到如课程的目的,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生活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的广泛性。

(四)视频导入

现代化的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大大地得益于现代化科技的引入,在小学阶段就有了多媒体设备的参与,这也就使教师的课前口头描述环节脱离原始的抽象化和苍白,而刻意具体化到一种直观的效果。学生也可以在这过程中感受知识的直观效果,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课本平面化印象。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播放,从而导入相关课程的内容。如在进行爱国音乐的相关内容讲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红军长征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们在这种情绪状态的驱使下进入到学习之中,更好地感悟音乐的时代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播放了片段之后让一些同学来谈谈他们的感受,在课前就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们的状态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导入内容之中,从而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讲解和音乐片段欣赏。

三、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这过程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开端。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应当脱离原始意义上的学科地位,而将自己定位为一种能力培养的起点,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有一个放松自我的窗口。尽管目前仍然存在着主要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分,但音乐教师本人需要明确音乐学科的地位,它与其他知识性学科一同作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无主次之分,更无高下之分。因此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是需要大下功夫的,相信通过无数音乐教师的研究和分享,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能够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峻.试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J].黄河之声,2014,(15).

[2]徐霎,刁惠军.对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6).

[3]钮苏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4]郭文丽.激发小学音乐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03).

[5]黄峻.试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J].黄河之声,2014,(15).

[6]张珊珊.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J].音乐时空,2015,(07).

(作者单位: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校)

猜你喜欢
一堂课内容音乐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主要内容
溜走的一堂课
音乐
最后一堂课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