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晓明,易威
(1.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维度与路径研究
傅晓明1,易威2
(1.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创新,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成功与否和创业团队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该文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等高校为例分析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试图提炼总结创建高效团队的影响机制,期望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提出可以借鉴的思路和对策。
大学生创业;创业团队;团队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校团委、上海海孵创业园共同组织过一次大学生创业调查,其结果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想法的占到87%。
大学生在选择自主创业的时候,会受到经济、时间、知识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所以合伙创业、团队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而创业团队的建设对创业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创业团队建设的研究是当前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创业团队建设的研究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向日本学习”的浪潮兴起,根据日本经验总结产生了“团队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团队在美国企业中大量出现,70%以上的组织拥有一个以上的团队。由此团队建设逐渐成为管理方面的研究热点。随着美国硅谷的成功与创业浪潮的兴起,团队建设已成为西方企业在竞争中求胜的法宝。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真实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设计了问卷并进行调研,本次问卷收集到的关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问卷样本量共有864份,样本为来自全国23所高校35个不同专业的的创业团队学生,主要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大学生为主,样本内容涉及到在创业团队中大学生们如何构建有效的团队文化、大学生在团队制度方面的现状以及问题、团队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的基本信息、团队成员异质性以及如何分工合作等。其中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95.6%;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问卷的16个变量做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α=0.864,在0.05的置信水平下α下界为0.849,上界为0.879,该数据满足本研究对信度的要求,因此本次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了团队文化建设、团队制度建设、团队流程建设和团队分工这四大模块作为调查的主要维度,把握住这四个维度对于创业团队的初期萌芽和后续的蓬勃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团队文化建设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6.3%的人认为团队文化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处于灵魂地位。世界500强之一的华为集团董事长任正非曾说:“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一种良性发展的团队文化既是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成员共享的群体价值观念,也为团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创业团队的良性文化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价值观是一个创业团队保持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实现承诺的过程比金钱更为重要。
据权威数据统计,中国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中有20%不能度过公司创立的前五年,而真正成功的并且发展形势良好的创业团队则不超过3%,可谓是凤毛麟角。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团队成员的价值观和对团队未来的发展目标不统一而导致的。要想增强团队凝聚力,必须让团队目标趋向一致。同时团队成员要树立“全息”观念,好比“木桶效应”中的每一块木板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现整体,成员间目标一致,有着全体认同的价值观概念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二是相互尊重信任。
国外学者杰斯汀·隆内克提出的Z理论认为,所有的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信任,敏感和亲密。因此,坦白,开放,沟通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同时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于促进团队平稳和谐发展的最强烈意愿是“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和信任”,百分比为83.4%。因为创业过程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的活动,而若成员间能做到高度信任彼此则可以降低部分风险,同时也可降低监控成本,增加内部信息交换以及团队授权分权的实施。三是内部沟通顺畅。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提出: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
在大学生创业团体中良好的沟通渠道不仅反映了创业团队成员的沟通力和协调能力,更体现了完善的企业制度和健康的企业文化。
(二)团队制度建设
王安石在《取才》中说:“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以习典礼,明制度。”虽然大学生创业之初成员之间大多是靠关系较好的朋友聚集起来的,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和具体,但是随着团队的持续发展,一套目标明确、定位科学、发展思路清晰的团队管理章程就变的尤为重要。
而基于本次研究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显示:在关于“您认为团队制度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只有64.8%的大一新生认为重要,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制度建设的重要程度也在随之增长,总体而言,有79.6%的人十分看重团队的制度文化建设。
然而,建设好一个团队的制度文化不仅需要成员的支持,更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规章规范,理论联合实际,明确创业目的、经营业务、组织结构、团队内部职能部门、人事制度(特别是关于权、责、利的分配)以及奖惩制度和薪酬绩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内容的约定能够保障整个团队按照既定的目标行使日常事务,有助于理顺团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促进团队工作的正常运行。
表1 :对团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同
(三)团队流程
Elzinga等学者对流程管理作了如下定义:“流程管理(BPM,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是一种以提高产品和服务分析、改善、控制和维持流程的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流程管理主要有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其特点为:以顾客为导向;建立流程团队;系统性。
(四)团队分工
英国管理学家梅雷迪斯·贝尔宾(1993)的团队角色理论认为团队的成员均有双重角色,一种是职能角色,另一种则为团队角色。第一种是任务型,主要要有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所决定。第二种则是协作型,包含团队成员的个人气质和性格。团队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团队成员同时扮演两种角色来实现。因此,团队的成功要依赖于它们的组合模式以及它们履行职责的情况。同时在创建团队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员间的互补性,能力或技术上的互补可以有效调整角色平衡。另外团队成员的异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人无完人,但团队却可以是完美的团队。
根据专家学者对于团队异质性影响的数据分析表明,年级异质性和专业异质性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绩效有积极影响,专业异质性和年级异质性越高的团队,研发强度越高,固定资产比率越低,存货比率也越低,从而有利于团队长期战略的发展。
本次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创业团队中男生占76%,女生仅为24%;大二、大三创业团队共占85%,大一仅为9%;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团队占67%,而理工专业的创业团队占比仅为13%。说明大学生创业团队中性别异质性、年级异质性和专业异质性皆不强,是否会影响创业团队的绩效值得我们注意。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企业目标及价值观冲突
菲利普·赛尔日利克认为:“一个组织的生存必须做好价值观的维系,增强集体成员对价值观的认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决策者对企业的性质、目标、选择经营方式等方面的信念,是受企业内部所有员工接受并推崇的。企业目标和价值观对于创业团队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以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上至关重要。
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普遍具有年龄、认知、性格方面的单层性,并受到自身成熟度的局限,在未经系统考察,科学论证,理性分析下就开始创业,目标把握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从而在企业从创业阶段向集体化阶段过渡期间,在持续高压的环境下,没有统一的目标及策略就价值观的支撑,很容易使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冲突升级,在策略目标上争端不断,失去整体运作基础,难以发挥1+1>2的整合放大效应。有数据统计,有5成创业团队在成立五年之内解散,能够保持初创团队的仅占20%,其中目标价值观冲突就是很大的原因。
(二)创业团队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企业意识
当今大学生在组建高效团队过程中,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团队建设之初,创业团队往往依靠“人治”来推动团队的发展,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创业团队章程,团队成员权责不明。其次,在团队发展阶段,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迅速,人员流动率比较高,许多大学生团队出现利益分配不均、衡激励机制不完善的现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Mclelland的成就激励理论,企业不仅要关注员工的基本物质需求,合理分配利润,也要满足员工的成就需求,而创业团队在职位、荣誉激励体制上,创业团队缺乏系统方案。最后,在团队沟通管理上,大学生创业团队沟通渠道不够顺畅,沟通形式比较单一。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将直接引起团队管理混乱,不利于创业团队可持续发展。
(三)创业团队人员配备不够合理
豪尔绍尼(JohnC.Harsanyi,1966)提出,在博弈局势中,如果愿意表示(如协议、承诺、威胁等)具有完全的约束力且可强制执行,则该博弈为合作博弈,大学生创业成员作为当局人,要想应对外部环境刺激,形成组合视角的合作博弈,必须寻找适当的合作者。但是目前创业团队合作伙伴多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基于人际关系构建的团队,一方面针对成员个体,并没有对他们的责任感、决策力与领导力进行分析,对他们的市场敏锐度、创造力、适应力进行判断。另一方面,针对创业团体整体,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背景、活动范围的限制,在人员配备上同质性高,容易带来相互排斥和疲软的问题,成员之间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以及性格上面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团队成员在动机、资源、素质、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重叠度高,这使得团队互补空间和完整性降低。
(四)大学生创业团队基础要素缺乏
大学生创业基础要素包括资金、信息、社会资源等。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在创建、生存和追求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而大学生本身属于无收入群体,前期没有资金积累,因此用于项目推进的资金多来源于家庭、好友或者部分的政府扶持,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的贷款数量也非常有限,所以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企业内外部信息瞬息万变,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生产经营中缺乏信息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质量薄弱,从而操作管理成本高,不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另外,创业团队产品从设计、研发、市场开拓、宣传等方面都需要丰富的人力物力这些社会资源作为支撑,但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活动范围,人脉关系都很有限,在整个行业中涉足不深,社会资源的缺乏自然成为其发展的短板。
(一)创建独特的有效的企业文化
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强化员工的责任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而凝聚力在有团队中是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无形的关系纽带,能将一个团队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着。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所以要想增强队员的凝聚力还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如果价值观不同,也可以后期共同培养的模式来形成共同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决定着团队凝聚力,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创业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没有凝聚力,就会使团队失去动力,走上灭亡的道路。
(二)完善落实企业管理制度机制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创业合伙人都是朋友、同学、亲人关系,创业的团队没有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团队成员行事散漫,权责不清,利润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矛盾慢慢升级走向炽热化,最终导致团队崩裂。所以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形成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是一个组织内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保证创业团队有效运转,是实现创业团队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必要条件。制度的关键是执行,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制度是没有价值的。创业团队成员不能有效的遵守制度,意味着这个团队没有凝聚力,是一个涣散的组织,解散将是这个团队的必然结果。
(三)注重团队内个体人格的差异性
研究表明异质性高的创业团队内部具备多样化特征及灵活的适应力,可以应对创业过程的多重挑战。团队异质性研究理论(Diversity Theory)(Williams,O’Reilly,1998)、团队研究(Lipnack,Stamps,1993)与创造力理论(Creativity theory)(Amabile,1994;Oldham and Cummings,1998)等,都认为异质性团队能提高组织的弹性与活力。Watson等(1993)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相对于异质性低的团队,异质性高的团队创新能力更强,能激发更多的观点,遇到复杂问题时也能产生更好的问题答案。所以创业团队成员应该在能力上互补。例如,创新意识、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内控倾向、风险承担、不确定性容忍、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人际关系、社会阅历、领导能力、专业技术知识等,在这些认知或行为风格维度上,则需要合理调整团队成员的角色来满足创业团队成员间的互补性或差异性,这样才能使创业团队所形成的团队人格完整的包含创业胜任力模型中的各项特征,组成完善的创业团队人格,使创业团队具有更强的弹性来应对创业团队中不同角色和任务的要求,避免某种模式过于极端带来的缺陷。
大学生创业面对的是模糊、复杂、高度变化和高度压力的外部环境,所以需要通过恰当的策略科学的选择合适的合伙人,形成独特的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组建更高效和优质的团队,集合更广泛的创新思想与平衡能力,才能增强其竞争实力以更好地面对严酷的创业环境,获得更好的绩效表现和成长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整体绩效。
[1]杨英.人与组织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5-6.
[2]Lewin K.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Selected Theoretical Papers.London:Greenwood Press,1951.
[3]KristofAL Person-organization fit:An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s,measurement,and implications[J].Personal Psychology,1996,49(1):1-49.
[4]张爽,林婷婷,刘宁,等.江苏大学生创业意向、团队价值观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5,28(163):86-90.
[5]邵芳,樊耘,张翼等.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模型的提出[J].软科学,2008,22(6):129-133.
[6]付冬娟,于洋.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14,(1):94-96.
[7]Kleysen F.R.Street CT toward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individual innovative Behavior[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1,3(2):284-296.
[8]Woodman R W,Sawyer J E,Griffin R W.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Creativity[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 1993,18(2):293-321.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016年教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研究最终成果,项目名称:就业能力导向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特质研究——以法商学院为例(2016J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