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燕培/文
感动,感动,还是感动
●叶燕培*/文
很久没有这样感动过了。本来人到中年后是不容易激动的,但是入厦大求学30年聚会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让我至今感动不已。
感谢入学30周年聚会,我和大学同学回到30年前入学的芙蓉园,看着旧时的老师、看着曾经的同学、看着嘉庚先生当年建造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物、看着变化着的芙蓉园,一阵阵的感动从心头涌上……
感动,来自十余位白发苍苍的老师。这十余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当年大多为我们授过学业,后来他们或一直在厦大讲台上直至离退休,或离开厦大另有新职。现在他们大多已过耄耋之年,但他们不顾行动是否灵便,不顾交通是否方便,不顾我们所备的菜肴是否适合他们的肠胃……全都早早来到我们约定的见面地方,与我们共叙师生之情,共忆当年美好时光。因为他们对厦大法律系复办后的第一届学子独有用心、感情特别……
感动,来自何永龄老师在会上发表的《1980年重建厦大法律系感言》以及带来的陈朝璧老先生遗作 《试论社会主义的新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这两文让当年不甚懂事的我们,现在得以了解陈朝璧老先生等老一辈为复办法律系所作努力和贡献,了解陈朝璧老先生深遂的学术思想。何老师还以此希望我们坚守法学学术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大业中努力作出重大的贡献。可见,其用心何等良苦……
感动,来自胡勤同学、吴守湧同学。两同学远在北欧、澳洲,都忙于个人事业,聚会期间又不是西方国家传统的假期(圣诞节前后才是西方国家传统的假期),但他们毅然放下手中繁忙的生意,不远万里回国聚会,心之诚、情之切,难以言表……
感动,来自在厦大工作的朱泉膺同学、李琦同学、李国安同学。他们担当了聚会的所有事务,为聚会劳心劳力,特别是朱泉膺同学事无巨细、精打细算、亲力亲为,其行可敬,其神可嘉……
感动,来自韩晋毅同学、林端同学。他们不仅为聚会慷慨解囊,解决了活动的大部分经费;而且在晚会中倾情串联表演,营造了良好活动的氛围……
感动,来自所有到会的同学。大家在歌厅中一起高唱在学时校园中流行的歌曲——《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乡间的小路》、《童年》、《兰花草》,仿佛又共同回到在校读书的年代……
感动,更来自我对当年传授学业老师的回忆,及对他们看法的反醒。在厦大学习期间,由于陈朝璧老先生、李景禧老先生身体原因,我们未能聆听到两位法学大师的课程,实在是件不幸之事;盛辛民、何永龄老师的课却由于两位老师的江西口音问题及某些理论的深奥,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同学未能完全听懂;其他老师大多是从工厂、农村、下放的干校中调来的,他们虽然十几年前学过法律,但经过“文革”的折腾已对原先学过的知识忘记不少,所以多数课程并不能令人满意。伴随着人到中年后对往事的回忆,慢慢地我改变了看法。想当年,全国除北大、吉大法律系在“文革”中未曾停办外,其他法律院校都先后在复办中,没有太多的师资力量,没有多少法学教材,老师们也没有多少授课经验,要求当时就出现大量的优秀课程是不现实的。
回想当时传授我们学业的老师,个个都非常用心,皆想尽其所能传授知识给我们。虽然“古代汉语——中国刑法志”一课十分枯燥,但这可是学贯中西的陈朝璧老先生为体现厦大法律系的办学特色而提出设立的课程;近期看了米健先生[1]根据陈朝璧老先生《罗马法新论》手稿校订出版的《罗马法原理》,才知道陈朝璧老先生的国文水平谁人能及?何永龄老师讲课天马行空,他的知识涉及法学各个学科,任何一门法学课程他都可以讲授,这样的老师能有几个?盛辛民老师上的课虽是《法学基础理论》,可回头一看他所讲的是现在的《法理学》,在阶级斗争遗风仍存的那个年代,能讲这样的课真是了不起。胡大展老师带我们饱览世界主要国家的法制历史;薛景元老师、江文老师的民法课可是让我们受益匪浅;陈飚老师、郭志豪老师、赖伦廉老师也教了我们不少知识;还有刘明湘老师、沈训钿老师、黄道隆老师、张碧筠老师、吴翠华老师……等等。今天,看着八十九岁高龄的何永龄老师及其他几位白发苍苍的师长还那么珍爱我们这批弟子,我们能不感动吗?
我十几年前已过三十,距就读大学也已三十年,两个三十年交叉叠加,不觉我已奔五十了。在这样的年龄,能有这样的感动,真是人生之幸事、人生之快事。但愿这种感动能够一直陪伴着我的余生……
注释:
[1]米健,陈朝璧老先生1982年招收的罗马法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法研究所所长;兼中德法学院院长、澳门研究中心主任。依陈朝璧老先生遗孀之嘱,2006年根据陈朝璧老先生《罗马法新论》手稿校订出版《罗马法原理》,全书行文体现古汉语风格。难怪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的陈朝璧老先生的大作《罗马法原理》在台湾多次再版。
*福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3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