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苗族芦笙文化传承与保护

2017-04-15 11:24高幸
大观 2016年12期
关键词:芦笙苗族传承

摘要:芦笙主要是苗族人民现实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乐器、法器以及神器。在苗族文化,芦笙文化是其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在现实生活中,芦笙文化不仅渗透在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还涉及了苗族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由芦笙文化我们可以充分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民族性格、文化面貌、心理素质、伦理道德等。本文主要對苗族芦笙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与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苗族芦笙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着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为后期的芦笙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苗族;芦笙;传承

一、引言

民间艺术大多是由民间人发明并传承的,它和宗教艺术、文人艺术还有很大的区别,它的主体是普通人,比如市民、农民等等。民间艺术主要分为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美术等,具有地域性和朴实性的特点。对于贵州苗族来说,它们典型的民间艺术就是芦笙文化,包括芦笙舞、芦笙制作、楼房建筑等。本文主要对苗族的芦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其提出了相关意见或建议,为后期研究作进一步参考。

二、苗族芦笙文化的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芦笙是苗族的象征和意义

芦笙是一种民族乐器,在苗族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定的特色。它是苗族的象征和标志,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文化等民俗。芦笙文化渗透在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家每户办喜事或者丧葬时,都离不开芦笙,芦笙的吹奏可以带动现场的气氛,它演奏时通常与舞蹈结合,充分的体现了苗族人民热爱生活的场景。所以说,在苗族人的心中他们离不开芦笙,而芦笙的意义在苗族人的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是苗族人赋予了芦笙独有的特色,在苗族的历史进程中,芦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可以娱乐大众,另一方面还可以传承苗族的文化,并作为重要的媒介物。

(二)芦笙词是苗族的百科全书

芦笙词主要包括丧葬、祭祀、即兴编创等几种形式,使用芦笙的主要场所还是丧葬和祭祀活动,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要一直的吹奏芦笙,用来烘托当时的情景。而即兴编创赋予这些活动热闹欢脱的气氛,人们为了表达心情的喜悦而即兴曲吹奏芦笙,其中也包括情爱的内容。此外还有讲述苗族历史、道德伦理、思想知识等芦笙词。芦笙词相当于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包含了大量的苗族历史、民族意识、生活习惯等一系列的文献资料。由于芦笙词对音乐有一种依附性,甚至被认为可有可无,长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所以,再重视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与传承的今天,人们对芦笙文化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对芦笙词进行保护。

(三)芦笙文化有利于维护民族的团结

苗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是贵州,居住的特点主要是大散居,小聚居。每个部落之间的联系不是特别的密切。而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芦笙却起到了连接人们情感纽带的作用。芦笙活动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社交活动,通过芦笙活动可以稳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进一步扩大社交圈子,首先人们在进行娱乐跳舞时,可以充分的享受芦笙吹奏出来的乐曲所带来的那种喜悦的氛围。其次就是在个人融入集体中,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内部的团结,促进人们相互关爱,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芦笙活动极大的促进了苗族内部的团结与统一。最后就是芦笙活动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促使苗族的文化由暗淡走向丰富多彩。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苗族的舞蹈,它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对其他的民族也有接纳性,促进了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民族之间的感情。

三、苗族芦笙文化的保护现状

(一)立法保护

在世界各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就是对其进行挖掘和申报。早在2003年联合国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详细的定义。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条例。2005年我国就开始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审批工作。同时还制定了六个项目条件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人大常委会也响应出台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将苗族芦笙文化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的对象。

(二)非遗申报

各个省、市的政府职能部门积极的开展非遗项目的申报工和遗产录入工作,这些项目主要包括民间的舞蹈和芦笙文化,比如苗族锦鸡舞、芦笙舞、芦笙制作技术等都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国家还举办了评选活动,比如朗德寨为评委了芦笙舞之乡,江县的小黄村则被评为了侗歌之乡。国家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此来支持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三)普查工作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去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收集相应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录入信息,确定保护的对象应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在普查的基础上,根据重点保护对象去建立一个生态博物馆,以供人们去了解村落和文化的发展历史。

(四)传承培养

定向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对民间文化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文化遗产继承人基于政策上的帮助,定期开展培训班,培养手工技艺的继承者。除此之外,还联合了教育部门将苗族文化编入了课本,让学生去学习和了解。比如在贵州大学就开设了民族特长班,把民族特色列为学科专业,培养定向人才,教会他们如何跳芦笙舞,使用芦笙乐器等等,真正的做到了民资文化的传承。

四、苗族芦笙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人才

文化需要人来传承,人起到了一个传递的作用,而现阶段苗族文化急需一批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来传承,但是由于贵州处于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交通不便,山里的人很难走出去,外边的人才也很难引进来,拥有专业技术的人非常少,这无疑给传承文化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较一线城市落后,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民间技术很难传承下去,民族文化走进课堂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缺乏整体规划

旅游景点的管理、规划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如果责权没有明确的划分,那么管理上就会出现大问题,在整个系统上缺乏协调机制,文化部门无权干预旅游景点的开发和管理,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带来诸多的不利。

(三)缺乏法律条例

截止到目前,我国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了多部条例,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文化保护。但是这些工作做的都不够细致,法律条例也没有细化,出现了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比如在对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民间文艺品倒卖行为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

(四)缺乏经费

进行文化保护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紧张,基础设施投资不到位,许多在建工程往往会因为资金不到位而中途下马,比如对老艺人的保护、遗产传承人的津贴迟迟不发放等问题,导致了工作进程缓慢。

五、对于苗族芦笙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培养专业人才

主要的做法就是加强文化遗产继承人的评定工作,授予优秀民间艺人“大师”的荣誉称号,鼓励民间艺术人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另外还要组建一支热爱民间文化、素质过硬的队伍,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大力培养师资队伍,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旅游景点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各个景区之间相互模仿,篡改其他民族的文化占为己用,视知识产权形同虚设,导致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变得粗制滥造,许多地方特有的文化失去了原有的内涵。此外,大量的艺术品流失,也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制定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艺术馆等等。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保护的力度和重视,把保护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一个权责分明的管理体系,吸收社会各界的力量,比如大学、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构。

六、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已经有三千年的芦笙文化,我們要采取多种措施去进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避免芦笙文化走向消亡,从法律、人、财力多等方面去进行保护,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上下协同,共同管理。这样才能对芦笙文化进行创新,进而做到传承与保护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明伟.苗族的芦笙艺术[J].中国民族教育,2007(12).

[2]余富文.谈苗族芦笙的制作[J].乐器,1991(03)

[3]王德埙.夜郎竹王、竹图腾与芦笙文化本质特征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2006(02):15.

作者简介:高幸(1985.09—),性别:女,籍贯:江苏省,学历:文学硕士,毕业于维也纳市立音乐大学。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芦笙苗族传承
岜沙芦笙节
补妆
你好,芦笙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芦笙恋歌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