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茅赛男
单元整合,让阅读教学独树一帜
■文/茅赛男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思考的多面性。基于这一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尝试打破教材原有专题板块的限制,打破墨守成规式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而是尝试着将教材知识进行整合,将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内部里面的阅读篇章进行整合,让阅读教学能够独树一帜,更具活力。
一般来讲,归入到同一个单元里面的阅读文本,都是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角度,借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个观点或者传递同一种精神。因此,教师可以用主题来串联篇章,让原本看起来好像互不相关的文本相互融合。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四篇文本为例,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一篇文本的思想内涵:《小鹰学飞》——懂得“学无止境”这一道理,时刻虚怀若谷,不断进取;《青蛙看海》——懂得“脚踏实地”这一道理,为了到达理想之巅而坚持不懈努力;《狼和小羊》——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会找借口做坏事且不讲道理;《狐狸和乌鸦》——喜欢听奉承话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不难看出,前两篇文本是从正面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后两篇文本则是从反面的角度去教育学生,但它们都是通过一个寓言小故事来告诉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好的方面应该去学习,坏的方面应该远离。从主题的角度来讲,可以是“成长路上那些你该攀登的阶梯和该避免的陷阱”。如此,整个单元内的几篇文本就得到了合理的串联。
在语文知识里面,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放在不同的文本里面,它的面貌就发生改变,但学生应该能够辨别它还是这一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整合单元时,可以采用共性来普适个性的方式。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有几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诗歌中会用到“指代”“借代”的表达方式,比如:“红领巾”指代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代的是共产党。诗歌中还会有拟人的写法。这是两个在诗歌中经常会出现的知识点,这就是诗歌这一体裁的共性。那么,教师在讲解完这个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学习着去分析同一个单元里面的其他诗——《山行》《枫桥夜泊》。当教师教给学生某个共性的知识点,再鼓励学生用此去分析个性的每一篇文本时,就是在培养、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非常“走心”的学科,尤其是阅读文本的教学,它除了教给学生各种知识点外,还强调学生对文本内涵、精神、思想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教师在整合单元时,可以尝试带领学生用体验来覆盖全网。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个单元里面共有三篇阅读文本,分别是《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其中,《在大海中永生》表达的是人民对邓小平深深的怀念之情。《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表达的是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以及高尔基教育儿子先从其内心出发的浓浓爱心之情。《艾滋病小斗士》讲述的是南非男孩在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时,一边顽强地和疾病作斗争,一边还关心同病相怜的其他艾滋病患者。如果从体验情感的角度上看,这三篇文本表现了不同角度、深度的“爱”:人民对伟人的爱、长辈对晚辈的爱、对同病相怜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爱。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用这种对爱的领悟和体验来整合阅读各篇文本,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心怀更多的敬意和温暖去感悟不同的爱。
教师在单元结束之前,还需要创设一个话题来对整个单元进行聚拢沉淀。比如本文最开始的例子“成长路上那些你该攀登的阶梯和该避免的陷阱”,它就是一个统领整个单元的主题,教师可以将其变为更容易讨论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话题。比如:“成长路上需要有哪些美德相随”“成长路上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如何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美德少年”等,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地回归到教材之中,同时也不要忘记对该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小学生现阶段的思维还处于分散、容易走神、想象力丰富、极易引导的状态,如果教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能够用主题来串联篇章、用共性来普适个性、用体验来覆盖全网、用话题来聚拢沉淀这几种方式来进行单元整合,则可以让这些具有相似性的文本在相互联系中得到螺旋上升式的知识呈现,学生不仅学起来更容易,更轻松,也培养了自己“大语文”的思维方式与角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
编辑 姚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