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平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中国共产党成立96年来,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奋力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接续相继的历史伟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靠的就是形成、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5月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入学开学典礼上对新时期坚持实事求是做了一系列新论述。党的十八大后,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转变党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实事求是作了许多新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论述是一部新的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一部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史。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1]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制定出切实可行、人民满意的好政策,兴党兴国;离开实事求是,党就会犯错误,甚至是路线错误,误党误国。正是这条思想路线保证了党从挫折中经受考验,破浪走向胜利;在胜利中总结经验,稳步走向胜利。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2]他的这一论述阐明了实事求是的重大理论意义。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3]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各个方面的生命之线、理论支柱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总结我国革命坚持实事求是顺利发展和脱离实事求是挫折失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实事求是党的优良作风,找到了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独特理论创造的中国化马克思主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的巨大成就。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和挫折失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重新确立、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变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开创、坚持和发展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丰富和发展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理论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物质客观统一性、实践第一性,唯物辩证地认识客观世界、人的思维和人类历史,指出客观世界和人类历史都是客观物质运动的历史过程,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反作用于实践,发展与实践,科学地说明了世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指明了具体方向和途径。毛泽东用“实事求是”概括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内容和基本观点,为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思想遵循。
(3)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人的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充满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通过实践产生对事物外在和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抽象思维分析,形成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指导实践,由实践检验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实事求是就是从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实际、社会实际情况出发,经过抽象加工,找到其内在的固有的而不是思想中主观臆造的必然联系作为行动指导,是一个由“实事”到“求是”再到“实事”的循环往复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认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
“实事”,根本的是群众的社会实践。从实际出发要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掌握社会存在的问题,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求“是”就是对群众的需要和要求,对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清思路,找到解决办法,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法律和制度。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制度是否正确、是否解决了群众需要、期待和发展的问题,就要落实到群众实践中去指导群众,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经过群众检验,对的坚持,不对的改正,再到群众中去实践。实事求是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过程,也是党的工作路线。
实事求是,总是从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个别事物出发,找到其中普遍性的一般规律,再到实践中检验和完善。这也是一个领导和群众,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典型性实际调查,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所怨,制定方针政策,先到个别地方实践,取得经验,成为一般认识,在更大范围普遍推广,再总结经验,形成新的政策,这就是领导工作上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
(4)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6]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发展历程、每项事业各个阶段既有如火如荼的顺利发展,也有危在旦夕的严重失败;既有一路顺风的凯歌猛进,也有美中不足的失误。凡是坚持实事求是时,党的事业就顺利前进,凡是脱离实事求是时,党的事业就遇到挫折。历史表明,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胜利靠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政策、策略,靠的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重要法宝。
习近平阐述实事求是的理论意义,更强调它的现实意义。面对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深化改革、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任务,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愈加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新阶段是一个发展关键期、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和任务攻坚期。“这些都对我们坚持和更好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7]目前全党在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总体良好趋势下,也存在一些背离实事求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能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本本主义严重,唯书、唯上、以会议落实政策、文件,创造性工作不够;不学习,满足现状,思想守旧,工作跟不上形势;不遵循科学规律,盲目行事,急于求成;打自己的算盘,看上不看下,说假话、大话、空话,弄虚作假;缺乏对党、对人民的责任,和气主义,明哲保身、敷衍了事,不愿听实话、真话、批评的话。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事业发展、党的执政地位。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自觉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8]
习近平讲话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
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出发点。习近平指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9]这一思想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路线。实际事物是具体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个别、特殊。本本是对实际事物认识的理论结果,是一般。一般是对个别的抽象,是结果而不是出发点。客观实际才是研究问题和做出决策的出发点,研究问题,了解实际,关键是深入群众、深入群众实践,把客观问题和事实搞清楚,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彼此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实际出发,关键是从群众实践出发、要求出发、需要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要求。习近平指出,“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10]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了实践对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1]理论都是一定时代条件下实践的产物,产生于实践、由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以往的一切旧哲学只是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2]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造世界。习近平指出,理论只有与实际相联系、指导实践,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任何理论脱离了实际,只能成为僵化的教条而失去其应有的活力与生命力。实践是理论的沃土和源泉,离开了实践,回避实践问题,再美丽的哲学花朵都将凋零,再伟大的理论都将被历史遗忘。哲学家也是这样。马克思说,哲学家的成长“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13]任何理论家脱离社会实践、时代主题,离开群众,只能是为理论而理论的经院哲学,成为思辨的空洞的理论家,这样的理论家连同他创造的理论都将是时代的弃儿、历史的沉迹,即便发挥些作用,也是有限的。这样的理论和理论家都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习近平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回答中国现实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创造有说服力的理论,并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我们的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要勇做真理发现者,而不是做错误理论辩护者和吹鼓手。不论对待马克思主义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还是对待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展的理论和经验,都要坚持学习、分析、系统研究,掌握精神实质,根据中国实际加以运用,绝不能盲目照抄照搬。那样做不是教条主义者,便是机会主义者;对于党的事业有百害而无一益。
习近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要认识实际,要求“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阐明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认识实际是科学决策的必须前提和可靠基础。“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14]搞清“实事”就是要了解实际,深入一线获得第一手材料,系统分析研究,弄清彼此复杂联系,掌握事情的真实情况,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就是要了解一个地区、系统、部门、单位的现实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怨,了解制约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为制定正确的政策做好准备,提供依据。
习近平指出,认识实际,关键是认识中国国情。认清国情是革命、建设、改革的首要基本问题,是党制定方针政策、执政的第一课。认清中国国情关键是懂得中国地方大、人口多、经济文化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以及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牢牢把握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统一。根据国情借鉴吸收不同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采取符合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发展路子,绝不搞全盘接受。同时,还要区别基本国情与具体国情,根据不同地区实际采取有差别的政策。
“求是”是掌握工作主动权,特别是决定工作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15]。习近平强调“求是”要在了解实际基础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毛泽东指出,有的同志对一项工作没有把握,就是没有经验。经验必须从实践中取得,在实践中修正、发展。并且善于了解情况,由表及里,去粗取精,不断掌握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达到规律性认识,使做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遵循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实现科学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实现。习近平指出,“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基础。”[16]唯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认识路线,解决思想指导问题;群众路线是实践路线,解决工作方向、方法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要求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真正懂得和坚持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真正领会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者相辅相成,在本质上相互统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地揭示了认识是主观对客观能动地反映。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往复过程。实事求是,一是认识世界,从群众中来的过程。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不论是了解“实事”,还是求得真“是”都离不开群众的实践。群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蕴藏着无穷力量。必须尊重群众,到群众中了解政策的执行,倾听群众心声,调查群众生产生活,反映群众要求,总结群众经验,取得进一步决策的真实材料和可靠依据。二是改造世界,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必须为群众掌握,化为群众思想,指导其行动,经受群众检验,汇集群众意见,根据“是”完善政策制度。这样党的领导才有力量,党的政策才能发挥作用,才是完全的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统一起来,就要把人民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向上级负责与向群众负责统一,为人民谋利益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实现崇高理想与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统一。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使我们的工作遵循科学规律,满足人民意愿,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
实事求是不是一句口号。不仅要懂得实事求是的真谛,更要把实事求是落到实处。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事业重大的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能否切实贯彻执行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事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 必须坚持以下保障措施:
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指出“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是理论基础。”[1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它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科学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方法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是实事求是的理论根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容易被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迷惑,就容易陷入消极、盲目、片面和被动,导致判断失误,决策不准,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课,是科学认识世界、认识党的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三大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在掌握精神实质、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实际反复研究,增强工作的原则性、主动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坚持实事求是,需要在思想上和实践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指出“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18]所谓党性,就是立场问题,就是站在什么人的立场,为什么人服务。共产党人的党性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站在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思考问题,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指出,“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19]能否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正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根本还在能公而忘私和不计个人得失,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因此,加强党性修养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敢于为了人民利益,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于党、于国、于民无愧无私无畏无悔。领导干部还要在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和考验,通过实际工作加强党性修养。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弘扬党优良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20]作风是思想和行动的习惯、品质和风气。我们的优良思想和工作作风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想问题、做工作、定政策都要求真务实,在全党形成为人民、为真理的公心、正义和正气,愿意听真话、敢于讲真话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了解实情,方针政策要有针对性,要管用,不搞政绩工程,不提脱离实际的空口号、不定完成不了的大目标,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从群众关心、问题突出的事情入手、从小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假大空;做出实实在在让群众受惠的业绩,不图劳民伤财一时的政绩,使实事求是蔚然成风。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解放思想。这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前提和条件。习近平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是内在要求。”[21]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2]人的思想认识形成于实践,但思想认识形成后就具有了相对稳定性。这就会造成思想脱离实际的可能。不管哪个党、哪个国家思想僵化、本本主义和迷信思想盛行,就没有了生机,就要亡党亡国。客观实际不断变化,实践不断发展。认识要保证其正确性,不落后于实践,就必须紧跟形势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打破理论的、经验的条条框框和已有的思维模式,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解放思想,目的是达到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习近平指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2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解放思想是思想上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行动上的思想解放。不能思想解放,就不能真正的实事求是。
毛泽东坚持两者的统一,打破照搬照抄苏联革命道路的错误思想,开辟了从农村到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坚持两者的统一,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坚持两者的统一,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把书本当教条,不把别国经验当玉律,才能冲破思想禁锢、纠正僵化思维,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保证决策正确、落实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实事求是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各种矛盾和问题、风险与挑战层出不穷,要求我们更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不僵化、不停滞,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4]“实事”要调查,求“是”要研究。实事求是要求调查研究,只有开展详细的调查,才能摸清情况,弄清是非,才能获得全面、系统、详尽的一手材料;必须对具体材料研究一番,弄清各项情况之间的本质联系,形成规律性认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顺利贯彻执行取得良好效果,防止和减少失误,出现失误能迅速得以纠正而又继续前进。当前,我们党肩负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现实情况瞬息万变,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就要用好这个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首先,要扑得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多听群众说的、多看群众做的。其次,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上,有针对全局的全面调查,有针对某一个或几个问题重点调查;调查对象上,有针对某一行业、系统的调查,有对相同情况对象的典型调查、不同情况对象的典型调查和两者的比较调查;有对干部调查、群众调查和二者结合调查。再次,要对调查情况科学分析、综合,整理加工,形成书面结论,确实做到实事求是。
做好实事求是,还需要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形成坚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25]习近平对领导干部需要养成的思维品质有重要论述,对坚持实事求是学来大有裨益。
第一,战略思维。就是要从大局着眼,整体思考,长远谋划,对实际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有总的把握。不拘泥于一时、一地和个别的情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站在政治高度,洞悉世界大势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局,从大局、整体着眼,从细微处着手,统筹好国际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关系。
第二,辩证思维。就是要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客观实际,掌握规律。实际情况是丰富多样的,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联系起来认识、分析,看到眼前、暂时,还要看未来;要学会和运用矛盾,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看一面,还要看另一面,把好复杂事物的关系和度;抓住重点和难点,区分主次,明确先后,找准规律,科学解决问题。
第三,历史思维。就是要有历史眼光,学会站在历史高度,历史地思考现实,认识事物发展方向,把握其中规律。世界是一个过程,事物总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断演进。学习前人对世界认识的智慧,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现在和未来,自己与他人。如对于社会治理,前人是怎么认识、治理中国社会的;国外社会怎么治理的,他们怎么认识中国的;中国前人怎么对待国外的经验的;怎么认识发达国家过去、现今的社会治理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认识中国发展的这个必然王国。
第四,创新思维。就是要有发散思维、开放思维、求新求变、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意识。不论是调查方式、方法,认识客观实际,还是求是后做决策、定政策,想办法都要打开思路,对新情况要有新认识、新举措。
第五,底线思维。就是要认识事物、事物之间最基本状态和关节点,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对于“五大建设”,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国际和国内,对于彼此之间的关系,都要有最基本的原则、标准和达到的状态,把握好相互转化的度,促进工作向预期方向和目标发展。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发展之要。习近平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6]面对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对此提出全党要学习,把党变成大学校;面对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邓小平提出就是要承认落后,善于学习。重视学习也是新时代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新阶段、新特点,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不学习,就会因为不了解情况,落后于实际而陷于盲目、被动,犯错误。实事求是必须虚心好学,爱读书、善读书。毛泽东把学习比作在山上看风景,有学问就能站得高看到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就像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苦煞人。”实事求是不是盲目实践,盲人摸象,而是要通过学习认识事物,更好地了解“实事”,更好地科学分析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求得“是”。否则会因为对实际认识不够,判断不准导致错误决策。一方面,实事求是需要领导干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掌握认识客观事物一般的世界观、方法论;增强党性、智慧和道德修养,养成实事求是的独立人格。另一方面,实事求是需要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经济、科技、政治、法律、管理、社会、历史、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具体科学知识,认识中国社会具体实际,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某一具体领域、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要求领导干部要广泛学习,向书本、理论学习,向实践、群众学习,学用结合、学思结合,达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事求是的最高境界。
[1][2][3][4][5][6][7][8][9][10][14][15][16][17][18][19][20][21][2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社,2013:130,130,130,130,130,130,131,130,130,130,132,133,133,134,134,134,135,135,135.
[11][12][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136,219.
[2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9.
[24][25][2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1,18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