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鹏羽 白 璐 高文智 冷慧廷 梁广东
(绥化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师范生顶岗支教的现实问题与运行机制探究
冯鹏羽 白 璐 高文智 冷慧廷 梁广东
(绥化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绥化 152061)
顶岗支教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实习的重要形式,通过顶岗支教,学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缺乏的问题,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文章分析了当前顶岗支教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在岗教师匮乏,对顶岗支教生需求具有长期性;农村教学硬件较差,支教生教学开展略显棘手;农村课程结构设置不当,对支教生业务要求略显苛刻等问题,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学生顶岗支教实习的效果,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视实践引导和专业指导等方面开展。
师范生;顶岗支教;现实问题;运行机制
顶岗支教全称为接力式顶岗实习支教,它既是师范生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总要环节,又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提高师资质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特色项目。
(一)农村在岗教师匮乏,对顶岗支教生需求具有长期性。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资源匮乏,而且教师老龄化严重。约七成的教师已经超过50岁,这已经很难适应在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技能的创新与提高,现阶段农村地区师资问题主要突出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是急需解决的教师编制问题,不少农村教师还是民办教师或者聘用制教师,没有国家正式的编制。这种缺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影响了教师的执教热情,又给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阻力;二是农村教师老龄化趋势严重,而且老龄化教师的学历较低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教育要与时俱进,新时期大学生具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较强的求知欲、创新欲并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新领域敢于探究,对新成果敢于研究。青年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对学生能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如果不积极解决师资问题,那么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对于支教生需求是具有长期性的,虽然说实习支教既解决了学校的实习问题,给大学生创造了到教育一线的机会,又给当地教育事业补充了新鲜力量,但每批顶岗实习支教的时间必定仅有半年的时间,这样反复为农村当地学校更换实习支教老师,每一批支教生到岗后当地学生都要花上一段时间去适应新教师的授课方法,这势必会给当地学生学习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二)农村教学硬件较差,支教生教学开展略显棘手。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素质教育,然而素质教育可以认为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育,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而达到学生求知欲望的提高。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物理、生物、化学。这几门课程离不开实验,离不开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但是现阶段农村教学中教学硬件设备不齐全,导致一些实验根本无法开展。另外在城市现阶段的教育手段很现进,大学生普遍喜欢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flash或者图片把需要讲授的内容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感觉让学生更容易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是当下的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这些设备。再次,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仍然较差,现在地方小学都设有中心校,中心校还分管下设各个村的小学,然而各个村的小学处于更为偏远的地区,基础设备更加薄弱。基于以上硬件设施条件限制,对于支教生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三)农村课程结构设置不当,对支教生业务要求略显苛刻。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支教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本科专业型教育,只能说是“术业有专攻”而达不到所谓的“全才”,但是当支教生被选派到地方中小学任教时,却存在着一名教师既跨年级、跨多门科目授课的情况,或者被当地支教学校随意更改授课科目等情况。这样既跨年级又跨多门科目授课方式,或随意更改教师授课科目归根结底是弊大于利的,因为绥化学院支教生的支教时间为半年,如果被更换科目之后支教生首先就要熟悉业务,整体把握教材,仔细备课等要进行一系列业务整合,这不仅浪费时间更耗费支教生的精力。如果说单纯的在文科与理科领域内进行科目调整还勉强接受,但有的当地农村学校甚至让支教生文理跨科去教授学生知识,这的确给支教生带来不少压力,毕竟支教生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样有时候在讲授知识的时也会存在错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不能够正确的教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疑惑那么这样的老师就是不称职的。因此,在课程结构设置上,业务领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派教学任务或在提交支教需求情况时,直接申请所需专业的支教生,从而得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和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支持。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曾提出:对科技、文化、教育事业要加大发展力度,把提高偏远地区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这不仅是一项非常具有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更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昌盛富强。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引导,这项事业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其次,省级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对顶岗支教支出费用的投入,尽量做到专款专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离不开资金,在《求是》杂志2011年第4期刊载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文中,指出“加大经费投入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基础上,明确提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对‘十二五’期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建议”[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仅占GDP的2.8%,距离政府要求4%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若想达到4%的目标,必须确实增加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投入,而不是仅仅通过扩大教育经费的统筹范围达到提高其所谓的百分比。我国教育事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加大投入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农村教育事业。
再次,省级教育部门应该起到向导、主导作用,多组织人才选拔考试、提高待遇多设岗位、鼓励优秀的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鼓励各高校多培养和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参加到顶岗支教工作中来,做大力度解决农村师资问题。
最后,构建顶岗支教学习共同体,该团队是基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产生的,利用互联网+形成学习团队,从属性上来分析,主体是学生、支教学校的教师、高校教师,其特征是围绕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和对话、沟通,使学习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互相砥砺,彼此帮助,在学习工具和资源的支持下,心智和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展[2]。
顶岗支教不仅推动了师范类院校积极探索教师培养的新模式,强化高校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农村学校积极为高校提供教育实习和教育改革实验基地,更是让地方学校充实了自我,提高了地方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了地方学校的诸多不稳定因素,解决了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缺口,也为地方学校教育发展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同时顶岗支教也推动了高校与农村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1]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事业发展[J].求是.2011(4).
[2]梁广东,关江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54-56.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647
A
2095-0438(2017)06-0112-02
2017-02-02
冯鹏羽(1987-),男,黑龙江肇源人,绥化学院教务处助教,研究方向:实习支教理论与实践。
2016年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顶岗实习支教的现实问题与运行机制探究”(JS2016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