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婷
(商洛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试论《立报》的成功之路
刘玉婷
(商洛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立报》是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的小型报,创刊初期,就因其以人为本的办报宗旨、精编主义的编辑排版、严管有道的经营管理和抗日救亡的政治倾向销量超过十万,成为可与上海《申报》等老牌大报抗衡的小型报,被认为是中国新闻史上小报大办的翘楚。
《立报》;小报大办;翘楚
《立报》创刊于1935年9月20日,由成舍我创办,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小型日报(初为四开四版,后扩大为六版)。当时的上海大报林立,《立报》创刊伊始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中,《立报》凭借自身独特的办报理念与管理方法在销量和影响力上都取得突破,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地社会影响。
《立报》在历史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5年9月至1937年11月;第二阶段从1938年4月至1941年底;第三阶段从1945年10月至1949年;第四阶段从1988年7月至今。其中,第一阶段是《立报》成就最大的时期。
1935年9月20日,成舍我在上海创办《立报》,定位为小型报,与强调娱乐性和消闲性的近代小报形态相似,但是内容上模仿大报,更具新闻性,言论也更加严肃,呈现出“大报色彩”,因其“小报大办”的特色,创刊不到半年销量就达到10万份,最高时达20万份,打破了当时《上海日报》的最高销售记录。这使得《立报》成为《上海日报》报业公会的成员(当时只有大报才有资格成为其成员),也因此,《立报》取得了与大报平起平坐的地位。《立报》在我国新闻史上被人视为一朵奇葩,作为四开小型报,又被认为是中国新闻史上小型报大办的翘楚和典范。
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得益于《立报》创刊伊始,就坚持以人为本的办报宗旨、科学管理的经营模式、精编主义的编辑排版和抗日救亡的政治倾向。
“使每一个国民,都知道本身对国家的关系”是《立报》办报的宗旨。创刊之初,《立报》就在《我们的宣言》中强调“一定要将报纸办的通俗易懂,刊登的材料要与市民休戚相关,使全国国民能读、必读、爱读,使他们觉得读报和吃饭一样需要”[1]。
在当时抗日救亡的大环境下,《立报》自创刊起,就积极报道抗日救亡运动的各种消息,并多次报道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另外,《立报》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创刊当天,就在头版刊发了上海帮会头目之一顾竹轩的案子,当时这个新闻许多大报都不敢进行刊载,《立报》则一直关注这个案件直至结案,因其关注时事和不畏强权,敢报道别报之所不敢,广受读者欢迎。
在《立报发刊要旨》中,《立报》公开宣布“文字用语体,务使人人易解”。在具体的操作中,《立报》也是这样做的,它的新闻报道评论短小精炼,以事实为根据而说理,追求“文字浅显人人看得懂”“只要略识几百字,你准看得懂”,目的是努力让“占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也能看得懂[1]。
《立报》办报之初就提出了“少抽一支烟,多看一份报”的口号。每份报纸收四枚铜圆,订购每月收3角5分,三个月收1元,半年1元8角,全年只要3元4角。对比当时的大报《新闻报》和《申报》每日出版对5大张半至10大张,每份售大洋四分五厘,买一份大报的价钱可以买三份小报还有余[2]573。《立报》从创刊到1949年4月30日暂时停刊,从未涨价,即便在增刊的情况下也没有加价。成舍我在《立报》的《纪念弁言》中宣称“永远不涨价,终年不休刊”“非万不得已绝不增加读者负担”[3]。
《立报》的成功离不开成舍我先进的报业经营理念,一方面,成舍我在当时“把报社当企业,把报纸当产品”,这与现今的新闻行业企业化管理不谋而合,体现了其经营理念的先进性;另一方面,成舍我在《立报》的发行过程中引进了西方的科学管理制度,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包括建立健全规范的用人制度、完善报社内部的组织体系、加强对报社物资设备的规范管理等。这些都使得《立报》的管理和运营井井有条、规范有序。成舍我也不愧被称为“杰出的新闻企业家”。
成舍我报业经营管理上最为突出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严”字。他在总结办报经验时曾说:“要把办报看作指挥一支作战的军队。新闻工作是自由职业,但为增强工作效率,一个报馆的组织和纪律却绝不能松懈。指定发稿的时间一定不许迟误,指定的采访任务一定需达成,印刷延时出版一定要追究责任,校对房错字连篇一定要依章处罚。尤其重要的是对于参加这支报馆军的每一分子,必随时随地充分鼓舞他们的战斗精神。一个标题不如人编辑应感觉羞愧,一条新闻不如人,外勤先生应该吃不下饭,人人要争取胜利,但这胜利的有效期限只有一天[4]。”严格之外,成舍我还相当精明,他曾强调“要把办报看作主妇管家,应该节省时,粒米寸布,不许浪费,不应该节省时,子女教育,或急病开刀,几千几万,也毫无吝惜[5]”。
办报伊始,成舍我就将自己创办的《立报》定性为独资经营的民营报纸,崇尚经济独立和言论自由。在经济上不依靠任何政府或政党的资助,鲜明的表示不招官股,不求津贴。当时许多报刊在经济上依附于各个党派,刊登的新闻难以保证客观性,新闻评论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而成舍我因为经济上独立,从而也保证了所刊载新闻评论的公平公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难能可贵。
成舍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博览群报,选定几家有影响的报纸作为假想对手,找出《立报》存在的问题并着手改进。成舍我认为“一张报纸办好的因素,固然极多,不过最应首先注意而必全力以赴的,自以报纸内容、言论、版面为第一”。“至于如何才能使销数达到第一,毫无疑问,就看你的言论是否比别人精辟、公正,你的新闻是否比别人迅速、确实,你的排版比别人生动美观。文理不通的话和排印错误的字,你是否能保证比别人少,或完全没有。一句话,必须你一切内容都比同一区域内任何别家报纸好,或比任何一家报纸有你独特的优点,然后你才可以稳固,取得广大的读者。”[4]为此,成舍我在办报过程中,从新闻数量的多少、质量优劣到版面编排、标题制作等方面查找自身不足,分析原因、不断改进,并打分评估,以此作为工作人员的酬金考核标准。由此,《立报》常能以迅捷的独家新闻、精辟的评论观点、新颖的版面设计及独特的专栏副刊获得读者的欢迎。
20世纪30年代的报纸,很多版面都被付价极低、意义恶劣的“五淋白浊”“花柳杨梅”等下流广告占去一部分,这极大地降低了报纸的品位,成舍我对此嗤之以鼻。《立报》在创刊初即声称:“日销未达10万份,拒登任何广告。”依照成舍我本人的看法,此举是为了充分而有效地传播信息。他曾在《小型报的远景——想起十年前手创的立报(下)》一文中说道:“中国造纸工业不发达,造纸不足需要进口白报纸,用纸越多外汇的漏洞越大,……工商业在最短期间不易立趋繁荣,大报所倚靠的唯一命源的广告费希望很少,人民购买力薄弱,报价愈低,销数愈可尽量扩展。”[5]为此他认为“工商业未臻于高度发达以前,广告数量不会多,广告价格一定低,尤其越靠广告填补篇幅价格越无法提高”,所以“此四开小型报其每一方寸地位应如何加倍宝贵,不能日销十万份不增加张数也就不刊登广告”[5]。
报纸的生命力得以延续的根本就是销量,成舍我从宣传、管理、售卖、推广多方面入手,致力于扩大《立报》的发行量,以销量来保证报纸的持续发展。第一,《立报》创刊第一天就在《新闻报》打出两整版套红广告,用大字标出“以日销百万为目的,消息灵通,时代先驱”。一张小型报创刊,在久负盛名的大报上做如此声势威壮的广告,在我国报业史上还无出其右者[2]507。第二,设有监核处,每日对各部门实行严格管理,还加强读者的监督,如遇到发行没到位的事,鼓励订户反映投诉,认真践行西方经营管理中的“顾客在我心”。第三,报馆自备了一百辆自行车送报纸,使读者每天一大早就能及时获得当天的新闻。并以低价将报纸批发给报贩和一些失学流浪儿童。同时,还公开以优厚条件向社会招聘报纸推销员。多管齐下,推广报纸,扩大销量。第四,《立报》创刊之时,就向外界宣称“十日赠阅”,即凡在月底前订报的则可以免费赠报10天。在1936年3月16日创办晚刊时也有过一段时间的赠阅活动,增刊出版后对本埠订户一律免费赠阅。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立报》的发行,扩大了销量,创造了成舍我报业生涯中新一轮的辉煌。后据成舍我回忆说:“广告价格和最高的新闻报广告价格标准相同”“一年后,投资者已分到股息红利”“决意结束时,售出所有资产,战前每一万元的投资,连同过去所获利润,大约收回了等于战前币值的三倍。单就经济意义说,总算未赔有赚。”[5]
《我们的宣言》中提出:“虽然办一张小型报,但所有规模,必须力求完备”,“地点必在报馆中心区,有整栋房屋,足以容纳营业、印刷、编辑等部分,傅能精神贯注,集中管理,印刷部分,最少应自置两部轮转机,每小时可出报10万份。”[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成舍我自行设计了一张排字桌。据一位《立报》实习生说,排字桌较一般字架便利检排迅速,合乎科学,每人一个,可以使每个人在固定一个地方排字,不必走动,的确可以节省不少劳力,这种排字桌确是一种适用的工具。成舍我还自行设计了一张“半圆如月”的办公桌,让编辑与校对同坐一桌,谓之“编校合一”,既便于工作,又利于实现一人多能,同时体现编校平等的理念。与其它报馆相比,提高工效一倍[6]。
《立报》从始至终都坚持“精编主义”,意即“精编精写”,主要目的在于能够用很小的篇幅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即坚持“小报大办”的特色。
成舍我在创刊之初就提出严格要求:《立报》所刊载的每条新闻一般只用两百字,对于来自其他通讯社的稿件都要求尽可能精炼改写。小型报大办的办报思路使得《立报》成为了一张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便于携带的报纸,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考虑读者需要和阅读习惯,精选所刊载的内容,“凡所刊载,均严格之精选。其与最大多数人民无切身关系,或不感兴趣者,虽一字亦不浪费,否则搜本求源,不厌求详。故篇幅虽仅一张,可读资料,实远在日出若干大张者以上。而因篇幅较简,携带方便,在电车公共汽车及短途阅读,又最为舒适。”[1]
《立报》在编排风格上趋于灵活,在具体办报过程中,文字、照片、图片、漫画等形式交替使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还通过加粗、加框、黑体字、加大字号等形式体现出新闻的重要性。在标题的制作上,灵活使用主题、引题、副题,甚至横题,活跃版面。这种图文并茂的灵活编排手法极大的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立报》新闻评论的信息来源多样化,它不仅有自己的电台来接收各个通讯社的稿件,而且派自己的记者奔赴一线进行新闻采写,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且,对于来源于各个通讯社的稿件,《立报》并不像其他报纸直接采用,而是在广泛了解各个通讯社的发稿内容之后,摘取其中最重要内容进行重新撰稿,以求精编精写,以最少的文字承载最多的内容。资源的多样化使得《立报》的版面虽少,却堪比大报的承载量,尽力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报纸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政局动荡、国家危难的时期,《立报》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当时的舆论界由于受到国民党的严厉压制,不少进步报人被杀害,报业发展萧条。《申报》的史量才被杀,张竹平组建的“四社”被夺,在此迫害下,不少报纸纷纷降志。正如林语堂著文所说“原来大报社论可读,阴气一来社论大报也不可读了,原来大报新闻可读,又接上这团祟气,大报也无精打采,不值一提了。小报应运而生,初颇为精彩,后来不知怎的撞了什么邪,也渐没有东西可读了”。但当时的《立报》独树一帜,没有被压制和迫害吓倒,而是挺身而出,在成舍我等人的带领下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人士大声呐喊,发出时代的呼声,真实客观的报道“西安事变”“七君子事件”“一二·九”运动和“七七事变”等重大事件,并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舆论作用。
成舍我在《本报告别上海读者》中表示:“我们决不放弃我们的责任”,并相信上海的数十万读者“也决不会放弃他们对民族的责任”。在国家危亡,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立报》不畏强权和压迫,坚持政治进步,“立场坚定,态度公正”,并切实履行了其“对外争取国家主权独立,驱除敌寇;对内督促政治民主,严惩贪污”的办报宗旨。巴金曾在纪念立报两周年时说到:“经过了种种艰苦的挣扎以后到今天依旧保持着它那勇敢活泼的姿态……它的确告诉我们一些真实的话,一些别处不敢说或不愿说的话”。
同时,《立报》充分反映民生疾苦和呼声,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尤以副刊《小茶馆》最为突出,著名作家巴金曾在《立报》上发文《我祝福立报》,如此评价“小茶馆最可以表现出立报的服务精神,在这里我们贫苦的同胞可以自由地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申诉他们的苦痛或者抒发他们的悲愤”。“小茶馆是真正为平民服务的地方,不论你是社会地位如何卑下的人,只要你怀着苦痛,怀着疑问寻求帮助,别人不会以闭门羹赏你的……使人与人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正是由于《立报》进步的思想、抗日救亡的倾向和为民发声的立场,当时的许多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都为《立报》撰写或提供文稿,并为《立报》的发展扫清障碍。比如金仲华所做《抗战时期的文化工作》、沈志远所做《新闻抗战论》、沙千里所做《抗战职业界》等。《立报》的不屈气节也得到普通民众的赞扬,树立了极好的报纸形象。
《立报》“小报大办”的特色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报刊的结构,其低廉的价格扩大了读者群体,使社会上层和下层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更加完整的读者结构;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范围,使读者开始“睁眼看社会”;它追求进步、抗日救亡的政治倾向引导普通民众关注政治、参与国事。《立报》的创办与发展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树立了报纸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成为我国新闻史上小型报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1]成舍我.我们的宣言[N].立报,1935-09-20(1).
[2]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成舍我.纪念弁言[N].立报,1937-09-20(6).
[4]成舍我.报学杂著[M].台北: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出版,1956:24.
[5]刘家林.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538.
[6]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453.
(责任编辑:李继高)
On Success of Lih Pao
LIU Yu-ting
(School of Humanities,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Lih Pao is a tabloid founded by famous editor Cheng Shewo.The sales of the newspaper amounted to over one hundred thousand at the beginning,due to the human-based principle,fine edition and type-setting,flexible management and the political tendency of anti-Japanese.Lih Pao becomes a famous newspaper which can compete with established newspaper,such as Shen Pao,at el.Lih Pao is considered as the leader in all tabloid in the news history of China.
Lih Pao;broadloid;leader
G219.29
A
1674-0033(2017)05-0077-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7.05.016
2017-04-10
刘玉婷,女,陕西商州人,硕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