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萍(四川文理学院数学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运用激励理论,创新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机制
周 萍
(四川文理学院数学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将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贯注于大学生队伍之中以深化大学生的思想建设,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他们用标榜个性的方式与先进典型对抗,这说明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机制创新迫在眉睫.基于激励理论视角和当前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不同阶段引入适当激励机制,以创新大学生先进典型工作机制.
激励理论;需求;大学生先进典型;工作机制
回顾我党在革命建政的历程中,以透过先进典型运用,有效发挥其政治性作用,进而达到动员群众与凝聚民心的目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开展和活动的有序进行,树立先进典型的推动环节必不可少.通过选树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用典型人物或事例教育大学生,从而引领、提升大学生个体素质为社会风尚服务.先进典型是大学生群体中占少数数量的优秀代表,他们是学生中普通的一员,靠着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毅力展示自我.他们的号召力是强大的,可以有效发挥少数带动多数的作用,通过典型的树立,可以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具有引导性的三观.因此,学校培育大学生先进典型代表工作,有利于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有着非凡的意义.
回顾过往,过去老一辈的优秀代表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爆炸发展,人们对先进典型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走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们,他们用标榜个性的方式与先进典型对抗,说明我们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机制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从发掘机制、动力机制、体验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四个方面系统分析.
1.1 没有基于民意基础调查造成发掘机制削弱
目前,一些高校未能充分认识到先进典型发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把其视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在大学生先进典型发掘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公开公正、民主自愿,甚至有些高校出现随意摊名额的行为.实践中不能做到深入挖掘,仅靠先进典型事件发生之后一采取动作.发掘机制的不足导致无法选拔出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选出的结果也没有足够的公信力.这样的评选结果显然不能得到张扬自我个性、强烈自我意识的九零后大学生的认可,不能真正调动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这就与发掘的初衷不符.
1.2 流于形式的培育使动力机制不足
当前整个社会大环境充斥着浮躁、功利、物质的气息,这种风气也不免要影响到高校.高校忙着扩大规模、增加招生、提高知名度,没有真正的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当做目标来抓,那么,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只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效果.如每年评选出的三好学生、优秀党员之类的,很多学生甚至连当年评选的结果都不关心.形式主义是导致先进典型动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1.3 失实的宣传报道影响体验机制效果
在宣传报导方面,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并不具时效性.部分高校认为树立、宣传先进典型的预设,必须结合当下工作的重点,一并进行观察,故焦点并不在于先进典型的真伪,这是对先进典型目的认识不到位.树立大学生先进典型根本目的不在于为了单纯的宣传表扬,而是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成为先进典型那样的人物.然而,由于宣传不能基于事实基础,使大学生对先进典型产生距离感,无法达到“见贤思齐”的效果.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他们个性张扬、追求自我价值,先进形象塑造的过于完美,缺少个性化,甚至还会使大学生产生厌恶感.打造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形象过于完美和其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差较大,无法引起其他学生共鸣,造成了体验机制的削弱.
1.4 短视行为带来考核评价机制缺失
依照先进典型培育的要求,每个典型都是一面不倒的旗帜,时刻引领青年学子们在思想和学习上不断前进,形成良好、和谐的校园风气、风貌.但现实情况是,典型激励效果发挥的非常有限,甚至典型反而会被其他同学所同化,逐渐失去典型性.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是一个持续、动态性的工作,因此,树立、培养、宣传先进典型之后并不代表结束.当前正因为缺少对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定期和不定期考核评价机制,才造成了先进典型模范作用的短期效果.
2.1 激励理论回顾
最早心理学家马斯洛(1954)提出的需求层级理论为激励理论揭开幕纱,后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尝试研究出一种具有普遍性到处适用的激励理论,以解决长期以来激励成效困扰的问题.早期的激励理论是研究“需要”的问题,回答了以什么为根本、或根据什么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问题.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1]激励理论中的职能学派认为,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实现集体的目标有一段过程,即需要制订出一定的目标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为,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洛克和休斯的目标设置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等.
激励理论通常用于企业管理中,在高校中多见运用于学生教育管理、师资管理、教学管理中,蔡奇轩(2012)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2]徐涌金(2009)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工作中的运用;[3]占光胜(2015)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应用;[4]激励理论作为一种能激发出大学生内心动力的科学理论方法,在先进典型培育方面较少被提及.
2.2 激励理论对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启示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其对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2.2.1 对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全新价值导向的启示
“先进典型”2000年版的《辞海》中对其解释为,是指同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通常用先进或特定主题作为命名.高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新青年的使命,具有明显的导向价值作用.当前,社会文化更加趋于多元化,过去的一些传统美德被颠覆、价值观扭曲.现在大学生们自我意识较高、社会责任感缺乏,且当前大学生先进典型中存在失实的宣传报道,使“大学生先进典型”价值导向作用不明显.通过激励理论创新大学生先进典型的价值导向,使高校树培起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形象,通过全新的价值导向引导更多正在迷茫期的大学生向先进学习.
2.2.2 对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树立理想信念的启示
需求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良好实施以创新激励为切入点.激励的做用就是有效的调动参与人的积极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需求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要以大学生先进典型的需求为基础切入点,把握他们的需求,进而达到激励的作用.通过激励理论中对先进典型模范的鼓励、补偿方式的引入,可以有效的增强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内心的自豪感,依靠激励理论支持维护大学生先进典型的积极性,为先进的持续成长动力创造环境,使他们能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持久的发挥榜样的作用,对其他大学生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增强其向先进靠拢、学习先进的坚定理想信念.
2.2.3 对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奖励原则启示
激励理论强调“公平性”,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奖励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的奖励原则可以调动大学生先进典型和参与者的积极性,并维系他们的热情.对于获得先进典型的学生来说,奖励体现了高校对其行为的认可和评价,奖励失去了公平性则会对其内心造成很大伤害.
大学生的先进典型培育奖励机制适合采用宽严相济、有章可依、以理服人的奖罚方式.目前,大学生有属于低层次基本生活需求、有面对未来就业的安全需求、有交友的社会需求、有被其他大学生接受、尊重的需求以及实现自我的需求.高校应根据情况创造多种奖励方式,对于不同的需求,应满足不同的激励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培育的激励效果.
2.2.4 对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行为规范启示
激励理论对先进培育工作机制给予指导,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激励的作用在于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通过激励行为可以有效的唤醒大学生先进典型参与者内心的需求,由需要去追求不断向上的行为目标,激发积极的道德情感行为.激励其正确的对待荣誉,警惕在辉煌中迷失自己.通过正确、多方面的激励促使先进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始终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当前的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发掘、培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然成了制约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桎梏,怎么构建适应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典型培育工作机制,并发掘和培育出真正能代表新时期大学生精神力量的先进典型代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顺应环境做出改变.可以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维度的发掘大学生先进典型代表.这一部分主要是以激励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先进典型的发掘机制、动力机制、体验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系统创新.
3.1 以需求层级理论为引导的先进典型发掘机制
需求乃指驱使个人行为的一种心理上或生理上的不满或缺乏感.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论及组织成员内心需求的五种状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生理、安全、社会需求在校期间均得到了满足,那么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就渴望被满足.[5]尊重需求(The Esteem Needs)是指希望获得他人敬重.自我实现需求(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适才适所,即个体皆可做他期望之事,如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持续地自我成长,是指一种自我成长、实践,发挥自我潜能,并创造事物的需求.从需求层级理论来看,激励就是不断的追求个人的需求.个人需求一旦被满足,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会主动的把个人的需求和组织的目标实现调整一致.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向先进典型靠拢就要先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九零后大学生群体自我意识强烈,渴望得到认同,这种认可包括受到尊重,如自尊心、成就感等需求.一方面自己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需要他人的认可.当需求被满足时,他们会自发的将个人需求和组织需求目标整合一致,他们渴望成为先进典型的愿望就会被激发出来.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生活、学习、做人、创业等多方面发掘具有先进典型潜力的个人.针对性的举办的相关的评选活动,例如开展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同时发掘中要坚持贴近现实生活,并保留个体张扬、多元等个性特点,保持其性格本色.以充分的认同、尊重、欣赏来调动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根源上创新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发掘机制.
3.2 以期望理论为调动方法先进典型培育动力机制
先进典型宣传是宣传工作的重要形式,它是根据人的模仿心理,综合运用语言的、文字的、形象的宣传手段,通过树立某种行为标准或可仿效的榜样,对受众施加影响,进行有组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宣传者通过树立、推广大学生先进典型作为示范,影响和教育其他大学生,而大学生先进典型,是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理想愿望的集中体现.当前,大学生组织学习先进典型宣传,大多仅限于发放事迹、张贴学习标语等,缺乏深入的教育引导与浓厚的学习氛围,宣传效应呈现出短期化的现象.构建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动力机制,真实的宣传和推广非常重要,给予大学生先进典型一定的奖励也具有必要性.期望理论的最大特点在强调动机与奖励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增进动力最好的方法是与其试着去改变个人,不如来调整整个组织的奖励系统,反而会有更大的成效.因此,为确保学习效果,结合经常性教育,结合理论考核时机,组织学习;将学习情况与入党考评、评优评奖等热点问题相挂钩,严格奖惩,以此督促先进典型不断学习.在对先进奖励的实际操作中,始终坚持物质、精神两方面都要渗入,两者相互转化,充分调动先进典型的积极行为,发挥典型持续的引领作用.
3.3 以目标设定理论为基础的先进典型体验机制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设定理论也认为目标应明确、具体.而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笼统空泛、抽象性的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不大.如果能够观察和贴近现实的具体目标,可以使人明确奋斗方向,并明确与别人的差距,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大学生先进典型有必要引入激励的目标设定理论,先进典型示范是以具代表性的先进个人,作为其他人学习的典范,同时也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高不可攀的目标也会使人望而生畏,从而失去激励作用.要具备群众性的特征才能更好的被其他同学认可,学习.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到:“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6]由此可见,所谓的群众性,需经一定的公众评议与认定,但并非泛指某个人只要思想突出,就能成为典型;从深层的角度看,更强调的是先进典型与其他同学间的互动关系,能否在宣传上与群众实践结合、产生共鸣、引导工作等.邓小平提出: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7]一定要贴近群众现实.实践中应充分调动大学生先进典型保持领先于一般学生的正面思想与行为,并在日常的生活中起到模范作用.先进典型要具备客观性与时代性、群众性与先进性、多样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要求,以达到易于实现和模仿的特点,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向榜样行为靠拢.
3.4 以公平理论为保障的先进典型考核评价机制
从公平理论角度来说,如果同等的付出下个人所获得低于他人所获得,则会产生不公平感,从心理学上说,不公平感会使人的心理紧张、不安和沮丧,因而影响人的行为动机,降低其工作的积极性.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评价机制应设法消除不公平和紧张,以达到激励效果.评价机制是决定大学生先进典型工作能否长久运行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先进典型的评价操作中要始终坚持激励的公平理论,坚持客观性、公正原则,即指实事求是的发掘典型,并着重进行组织调查与深入群众去了解实际情况,使典型事迹、经验真实可信,才会产生值得学习与推广的价值.实践中,应注意借助科学的工具和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先进典型进行综合评定,考评不仅要注重选拔的结果,更要引导注意力放在全过程,实现将过程和结果双向管理的公开公正.大学生是评价机制参与的主体,评价机制是否合理他们具有话语权,因此,机制坚持要深入群众,从多种途径了解同学们对于评价机制的建议.因此,评价机制中有必要将公平理论作为必须坚持的原则,并不断的深入到群众中听取广大师生的心声,充分调动师生参与评价的热情,评选出具有时代特点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精神上的多方面的导向作用.
[1] 王 芳.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理论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 2014(20):101-102.
[2] 蔡奇轩. 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3):162-162.
[3] 徐涌金, 白 瑞. 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工作中的运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1):100-102.
[4] 占光胜. 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 改革与开放, 2015(10):85-86.
[5] Maslow, A.H.,Motivationandpersonality[M].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1954:22.
[6] 王文兵.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维路径创新[J]. 毛泽东研究:2013:10-14.
[7]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26.
[责任编辑 范 藻]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Typical Working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Theory
ZHOU Ping
(Mathematics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typical models in college students for deepening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 and their rising subject consciousness,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tendency to resist the typical models by their individuality, which shows that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the advanced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an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dvanced model,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introduction of appropriate incentive mechanism at different stages in order to innovate the advanced typical working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incentive theory; demand; advanced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mechanism
2016-11-15
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优秀大学生培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2014SZ005Y)
周 萍(1983—),女,四川达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管理研究.
G641
A
1674-5248(2017)02-0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