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2017-04-14 00:40:20许春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党务党性学生党员

许春玲,李 莹

(西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许春玲,李 莹

(西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对学生党员主体性的发挥以及高校工作模式的改进均有现实意义。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高校党性培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创新理念和内容,整合队伍,是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党性培养的新路径。

新媒体;高校学生;党性培养;理念创新;队伍整合

新媒体是指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借助数字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无线网络渠道,向新媒体客户端提供信息与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作为数字化和信息化支撑下的通信工具,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新媒体时代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体是指“高校党组织及党务工作者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要求和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在高校学生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发展和管理的实践活动,以及对大学生党组织进行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建设的总称”[1]。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提供了有效平台,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冲击,生活方式与行为准则也必然受到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只有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机制模式,才能把握机遇,更好的迎接挑战。

一、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意义

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是高校党务工作者组织学生党员自觉地按照党性原则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改造的教育活动。新媒体时代进行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对学生党员主体性的有效发挥、提高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管理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2]这也说明了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来说已是捉襟见肘,需要借助新媒体进行扬长避短。因此,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管理模式,对传统的教育工作体制机制进行革新;有利于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每位党员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二)有利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新媒体丰富的内容形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学生能够在新媒体影响下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及时快速高效地了解国内外新闻或热点问题。这就不但调动了学生党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便于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新媒体的互动性、交互性给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的垂直式、单一式的党员管理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减少了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3]这种将传统的单边灌输模式转化为互动交流模式,不仅使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主客体之间能够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减少大学生逆反心理,满足他们渴望参与、崇尚自由的心理需求,而且对增强大学生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高效发展

新媒体的即时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使高校党务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收到最新党建信息,极大提高了党性培养工作的效率。由于新媒体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给高校党建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凭借新媒体领域的QQ、微信、微博等多种信息交流平台,高校党务工作者能够将最新党建资讯发布到学生党员手中,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高校党务工作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取长补短式的培养;另一方面,这种便捷的传播方式使信息资源得到了共享,丰富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促进了高校学生党务工作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现状

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作用下,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深入了解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现状,客观分析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到新媒体与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契合点,才能使我国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4.4 平均句长。徐欣(2010)认为,一般人根据自己阅读经验的直观感觉是,汉语小说原文与翻译的译文相比,其句子和段落一般要短一些,而翻译小说在句子和段落两个层面上都要长于原文。在这方面,Baker(1996)进行了研究,曾对Peter Bush和Peter Clark的多部译著进行了比较,并把平均句长作为一个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平均句长也是一般的译者风格标记”(Baker,1996)。此外,Laviosa通过双语对比语料库比较了作为语料的英语原语和英语译语,研究的结论是,译语的平均句长明显高于原语(Laviosa,1998:568)。那么本研究的统计结果又是如何呢?

(一)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取得的进步

目前,从整体看来,新媒体的出现使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一,能够确保党建信息的实效性。凭借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短时间内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信息传递,不但打破了传统媒介信息传播的滞后性,而且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实效性。高校党建的政策与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调整与修改的。新媒体的出现,使这些党建信息能够全面、完整地传递下去,高校党务工作者足不出户便能收到新的党建内容,广大学生党员也能及时学习新的党建知识。第二,新媒体的交互性扩大了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主客体的交流空间,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党性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新媒体使每个学生党员既是信息的传递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不受限制地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与其他党员共同交流学习,实现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中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传播与互动不但使高校党性培养工作的主客体之间能够有效沟通,还对增强大学生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三,新媒体的开放性极大丰富了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设备,随时随地搜集信息,查找资料,对最新的党建知识进行学习。新媒体中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校党务工作者打破了时空限制和地域限制,让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党组织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有效地使各种党建资源得到共享,对于大学生党员主动了解外界事物、丰富眼界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二)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第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对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挑战。由于我国网络监管力度不够,对网络信息的传播与过滤技术还不完善,新媒体开放式发展使高校党性教育内容变得复杂,一些不良信息见缝插针,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易受到侵蚀,从而加大了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难度。因此,在大量信息的冲击下,如何端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成为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重点。第二,新媒体的即时性,对高校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带来了严峻考验。新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打破了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大量的信息不仅需要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丰富的专业素养,而且还需要掌握熟练驾驭新媒体的技术。第三,新媒体的多元性,对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当今,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数字化,丰富的内容已不局限于书本,而是朝着信息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许多党务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不熟练,大量的工作内容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与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大相径庭,容易使党务工作停滞不前,造成工作误失,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培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三)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当前,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存在问题也有一定原因可循。第一,工作理念落后,未能与时俱进。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党性培养工作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对党建工作认识上的偏差。部分党建工作者思想观念较传统,知识储备较丰富,虽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但难以接纳新媒体时代的多元文化,仅凭借个人经验和片面的学习进行工作,易导致党性教育成果不够创新,发展片面化。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中,不少党建内容与模式已基本定型,加上我国高校发展体制机制等问题,很难再在既定的思维方式上灌输新思想,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便与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冲突,加大了高校党性培养工作的难度。第二,工作内容不够创新。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信息技术需要突破高校传统的工作模式,学习外来优秀文化,汲取先进思想和工作经验。但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许多外来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部分党建工作者未能做到“洋为中用”,这就导致部分党建工作者缺乏创新精神。另外,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党性培养工作的重点,存在多形式、少内容的现象。大多活动内容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缺乏吸引力,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便会出现消极情绪,这种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工作很难进行创新。第三,师资力量薄弱,团队发展滞后。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交互性需要高校党务工作者具备短时间内快速搜集资料和归纳整理的能力。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使党务工作者产生疲劳感,加之一些高校从事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因此会外聘兼职人员辅助党建工作,这种工作方式易使高校专业党务工作者将部分工作内容交给兼职人员,导致自己工作能力不但没有快速提升,而且还易导致工作质量低下,不利于党性培养团队的发展。

三、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创新

(一)理念创新是打开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新思路

首先要树立开放的思想理念。新媒体的出现,更加凸显传统落后的思想与时代的扞格。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工作和学习,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新媒体时代开展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高校党务工作者需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理念,去除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陈旧观念,保留对高校学生党性培养仍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理念,吸收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树立富有时代感的创新意识。有效运用新媒体给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带来的有利因素,在与学生党员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不断转变党性培养工作思维方式,探索出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建立起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党员教育制度,并结合我国实际,在推陈出新中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

其次要树立持之以恒的工作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可见,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务工作者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工作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新方法。

(二)队伍整合是推进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新途径

习近平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过硬的技术,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强国必须要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同样背景下进行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也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这对推进高等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强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师资力量。新媒体时代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师资力量,根本上说就是要提高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者的理论素质。打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不但要加强高校党性培养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立德树人,还要提高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使其能够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提高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者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高校党务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新媒体操作技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想把学生党建工作做得更好,就要在新媒体技术的挑战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高校党务工作者还要充分掌握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下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就需要党性培养工作者了解并熟练运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客户端及技术,及时发布党建信息,做好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考核机制。新媒体环境下建立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考核机制,对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一方面,要重视新媒体的作用,严格选拔标准,创新考评方式,造就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既要重视数量,又要保证质量。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新媒体技术纳入考核标准,通过上机操作、笔试和面试三个维度进行选聘。同时,在考评高校党性培养工作者时,将新媒体技术与考评工作相结合,建设全方位教育教学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高校学生党性培养人员的工作进程,并将每位党性培养工作者的工作成效编辑成个人资料,录入在高校学生党建系统中,使高校考评组能够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从而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学生党员党性培养工作的效果进行测评。需要借助新媒体,对学生党员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量化,并与往年成绩进行比对,从而分析出该党性培养工作者的工作成效。要求学生党员凭借互联网平台,定期对高校党性培养工作者进行教育教学测评,可以确保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者积极的工作态度,对于优化高校党组织工作队伍、提升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内容创新是提升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的新方法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加强自身工作内容的创新。这既是对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模式的改进,又是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能力的提升。

一是要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传统高校学生党员党性培养工作方法大多按照课本内容或与其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方法比较单一,工作内容较零散、随意,工作进展较慢。新媒体的出现,需要将这种单一的工作方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凭借新媒体丰富的内容,高校党性培养工作者可以在互联网、社交工具软件、校园广播电视等多种平台对大学生党员开展教育工作。一方面,高校党务工作者能够从多角度对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学生党员能够从多种渠道学习党建知识,参与党建活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要由散漫转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需要打破传统党建工作中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依托丰富的新媒体平台,实现工作方法由散漫转向制度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应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话题,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新媒体作用下,强化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鼓励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三是要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高校党务工作者在重视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利用新媒体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建立红色网站,开发网络新阵地,拓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空间。这就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拥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具备新媒体基础知识和专业化操作技能,能够在不同的网络道德准则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在学生党员之间树立优秀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形象。

总之,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学生党性培养工作,要着眼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积极采纳各方党建工作的意见,坚持继承与发展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从高校工作实际出发,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探索高校党性培养工作新模式,培养一批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范小强,马宁.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13.

[2] 习近平向首届互联网大会致贺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2-16(1).

[3] 付洪涛,郭英才.论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策[J].科技文汇,2015(3):119-121.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ResearchonInnovationMethodsfortheTrainingofUniversityStudents′PartySpiritundertheEraofNewMedia

XUChunling,LIYing

(InstituteofMarxism,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has brought a great change to the party spirit training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new media also brings huge challenges to the party spirit training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well as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method that we use.Therefore, as long as we completely know the new media, and deeply realize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we can finally innovate the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itself to a high level as well as the cohes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Party.

new media;university students;party spirit training;innovation of principle;team integration

2017-07-07

许春玲(1964-),女,陕西宜君人,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 李 莹(1993-),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9.019

G641;D26

A

1008-6285(2017)09-0086-04

猜你喜欢
党务党性学生党员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市政府召开党务会议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44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6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大力推进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08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