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栋
(山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资源型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困境与路径探析*
——以山西省为例
郭志栋
(山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速“断崖式”下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面临多重困难。通过协同推进煤炭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创新,为山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同时构建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资源型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产业结构;分配体制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1]山西省作为国家唯一批准的省级资源型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大、任务重,需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16年山西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352元和10082元。但是,随着煤炭产业“黄金十年”的结束,转型发展中的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在“资源诅咒”约束下举步维艰。
(一)劳动者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递增,但煤炭企业职工收入下跌明显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36%增长到2013年的45.5%。然而,自2014以来,山西省属七大煤炭企业职工工资大幅度下降,最高降幅达40%以上(晋煤集团)[2],且不能按时发放。到2015年9月底,全省煤炭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70.37亿元,欠发职工工资35亿元,欠缴社会保险109亿元[3]。太原东山煤电集团“一线矿工每月只发保障工资1500元,二线员工每月1200—1300元,三线员工每月1000元”,煤炭行业职工收入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但与《方案》要求尚有差距
《方案》指出,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1]。截至2015年,山西省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28元和9454元,分别相当于全国的82.8%和82.7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未能达到《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具体到各地市,则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多数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过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9000元的目标;“忧”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一个城市达到30000元的目标,吕梁、晋城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还未达到40%,大同、忻州、吕梁、运城等地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未达到9000元的目标(见表1)。
(三)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不断加大,但与全国相比仍然较低
人均消费性支出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山西省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反映出山西居民整体消费水平较低。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山西省的1.36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1.19倍,分别相差5331元和1390元。而在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各项支出中,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农村居民的衣着、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及其他服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 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情况(2015年)
资料来源及说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自于各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笔者计算所得。“——”表示此数据暂时未能获取或计算
表2 2014年山西省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单位:元)
资料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表6-24、6-28
山西城乡居民收入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与山西经济发展整体增速下滑有关,而且也与收入分配机制约束有关系。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放缓,可分配财富减少
山西作为国家打造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适应性差,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近年来,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已经下跌到不足5%,其中2014年同比增长4.9%,2015年只有3.1%,导致可分配的社会财富减少。
1.煤炭企业效益持续下滑致使财政收入降低。由于煤炭市场需求萎缩,煤炭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山西五大煤炭集团盈利持续负增长。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七大煤企共计净利润亏损55.85亿元,其中,同煤集团亏损程度最甚,为10.85亿元。即便是亏损程度最小的焦煤集团,也净亏4.65亿元。虽然201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但盈利远不及亏损多,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依然困难。
2.投资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长期以来,山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占有较大比重,有着明显的“资本扩张型”特征。2013年到2015年,连续三年投资总额均超过万亿元,但形成的增速却持续下降。2015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02.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6.2∶40.8∶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018元,按2015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624美元[4]。经济发展整体上来说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下降,发展阶段开始向创新驱动转变。
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分割是山西经济社会结构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矛盾。长期以来,城市由于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获取和占有更多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可以较快地发展起来。而农村则明显落后,农村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不足,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初级化程度明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市场价格波动,农民增收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二)收入分配体制约束,财富分配不均
1.资源收益制度设计不科学。《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规定,省、市、县的采矿权价款收益分配比例为3∶2∶5,国务院《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中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益分配比例为1∶4,生活在矿区的群众,特别是农民被排斥在参与收益的主体之外,无法享受资源带来的经济价值。
2.初次分配中管理要素挤压劳动要素的收益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共同构成参与分配的要素。在山西大型煤炭国企中,高管与普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普遍在5倍左右。2015年,山西焦煤5.68倍,同煤集团5.1倍,阳煤集团5.65倍。山西私营企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更低。2013年,山西省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仅为27580元。
3.二次分配中民生欠账问题仍然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由于未能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等支出比例,导致政府相应公共服务支出较低。老百姓用于教育、医疗的支出占比较大(见表2),可支配收入减少。2016年上半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7.4%,降幅较1—5月份扩大3.4个百分点,而财政保民生刚性支出加大,一增一减,收支矛盾亟需有效破解[5]。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压力,通过加强创新驱动、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更加合理地进行分配。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找寻经济发展的全新动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来的。山西要想在“资源诅咒”中突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必须依赖创新的引领和带动。
1.推动理念创新。习近平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6]各级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普通民众都必须认识到以创新促转型是时势之必然,不能“吃着祖宗的饭,砸了子孙的碗”,政府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通过培植践行创新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带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为山西资源型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2.狠抓技术创新。邓小平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投资兴建山西科技创新城,将汇集大型煤炭企业研发总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央驻晋研发机构及各大高校。要推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培植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研发经费,促进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促经济转型的山西特色资源转型发展之路。
(二)大力促进产业结构均衡化、高级化,打好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1.革新传统产业,做好“煤”这篇文章。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短时间内无法取代,煤炭仍是山西的资源优势。要以《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为蓝本,继续围绕“煤焦冶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做文章,全力推进煤炭“生产革命、消费革命、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引导、支持煤炭企业引进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加快冶金、焦炭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高对原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煤炭等资源型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培育新兴产业,做好“非煤”这篇文章。借鉴辽宁阜新、江西萍乡、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区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各地市的实际优势及经济转型特点,大力发展省委确定的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帮助转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融合,同时要积极适应市场需求,防止形成新的产能过剩,真正解决山西资源型地区转型中产业接续的难题。
(三)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深化煤炭资源型国有企业改革
1.建立混合所有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上讲话。。必须探索符合资源型国企特点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一是开拓思路,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让其参与企业主辅分离、厂办大集体、剥离办社会职能等方面改革;二是制定方案,保证参与非国有资本的话语权和分红权,激发民资参与国企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设立监督委员会,防止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通过“混改”,民企超前的管理理念、灵活的管理机制有机地融合于国有企业,激发国有资本市场潜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2.建设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择机制。当前,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的干部管理行政化色彩浓厚,集团层面的企业干部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监事会,都由省委组织部或省国资委考察任命,并享受相应行政级别待遇。行政任命的干部,对企业发展的好坏并不承担全部的责任,这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只有加强管理阶层的市场化选择程度,才能从根本上使经理人员把企业的绩效与自身的付出、收入结合起来,真正提高管理的效率。
3.延伸、拓展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晋煤集团古书院矿旗下的万德福超市已经在晋城开设了四家大型超市和数十家便利店;晋煤集团在忻州市神池县建成全省最大的燕麦深加工企业;同煤集团组建了综采设备安装分公司、同拓设备安装公司等。他们在“去产能”过程中通过成立新公司的方式,对原有职工进行转岗安置,既解决了职工的就业问题,又拓展了资源型企业的业务领域。这为其他资源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思路,依据市场需要,积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为企业的转型提供新的方向。
(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山西人民共享转型成果
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必须下大力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更好实现共享发展。”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使财富得到合理分配。一是建立合理的资源收益共享机制。完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是综改试验区建设的“突破口”。要不断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建立职工和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完善资源型地区农村农民参与煤矿资源利益分配体系,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二是健全完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三是拓展规范的投资理财增值渠道。多样化拓展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方式,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民对承包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保障农民在土地、住房财产、宅基地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1] 阳泉市人民政府网站.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EB/OL].(2013-05-08)[2017-04-08].http:∥www.yq.gov.cn/art/2013/5/8/art_22061_340670.html.
[2] 搜狐财经.山西煤炭集团去产能:职工工资水平降幅40%以上[EB/OL].(2016-05-16)[2017-04-08].http:∥business.sohu.com/20160516/n449623495.shtml.
[3]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7-04-08].http:∥www.ce.cn/cuture/whcyk/136795/qywhdt/201512/14/t/shtml.
[4] 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山西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3-02)[2017-04-08].http:∥www.stats-sx.gov.cn/tjsj/tjgb/ndgb/201603/t20160302_39250.shtml.
[5] 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山西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专题访谈[EB/OL].(2016-08-25)[2017-04-08].http:∥www.shanxigov.cn/hdjl/zxft/201608/t20160825_245748.shtml.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3.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
DilemmaofIncomeIncreaseofUrbanandRuralResidentsinResource-basedAreasandSolutions——AcasestudyofShanxiProvince
GUOZhidong
(SchoolofMarxistTheory,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Taiyuan030006,China)
In economy of the new normal, the "free-fall" decline of economic growth in resource-based areas brings about many difficulties to the income growth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operative propulsion reform of coal enterprises,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ject new energy in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xi. At the same time, a reasonable social wealth distribution mode can be constructed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gradually.
resource-based areas;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income increase;industrial structure;distribution system
*201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中的劳动报酬提高研究”(2014243);2014年度山西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的共同富裕问题研究”(QN-2014015)之成果。
2017-06-06
郭志栋(1985-),男,山西昔阳人,山西财经大学讲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9.014
F124.7
A
1008-6285(2017)09-0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