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浓缩,是人们了解整个新闻内容的“窗口”。本文以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标题为例,探析中英新闻标题在新闻结构,内容概括,词汇选取,时态使用方面的差异,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和教师报刊教学等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闻语言 结构 内容 词汇 时态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好的新闻标题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新闻标题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较为陈旧。本文选取近半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标题,浅析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性,探究新闻语言(headlinese)的魅力。
一、多层标题vs.单层标题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首先体现在标题结构上,中文标题多使用多层标题(multi-deck headline),尤其在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
例1:习近平第一时间致电热烈祝贺: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的更大更远
神十一顺利送2名航天员上太空
李克强刘云山在京观看发射实况,景海鹏陈冬状态良好开启我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解放日报)
例1中,第一行为引题,位于主题之前,引出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的主题。为了突出主题,引题文字一般较简洁,不超过一行。其次为主标题,是新闻标题的枢纽。为吸引读者注意,一般使用的字号也是最大。例1主标题向读者清楚的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即神州十一号发射,本次有两位宇航员登上太空。副标题主要起补充主题的作用,位于主题之后。
英文标题习惯采用单层标题(single deck headline),即只有主标题。这样更能够节省版面,但相应的,在展示新闻的深广度上也不如中文标题,如例2所示。
例2:Chinese astronauts take a Long March into space (The Times)
China launches crew to dock with experimental space station (USA Today)
二、“全面化”vs. “重点化”
中文新闻标题的“全面化”特点和英文新闻标题的“重点化”特点与他们各自的新闻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中文标题习惯使用多层标题,也因此在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与英文标题相比较都更加的全面。
例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昨日在京举行
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与首都3000多名群众一起观看(解放日报)
很明显,在这一标题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闻报道的六个基本要素。何时(when)——昨日;何地(where )——在京;何事(what)——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何因(why)——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何人(who)——习近平等,以及如何(how)——观看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正如新闻学者们说的中文新闻标题犹如“超微型新闻”(a mini- story in capsule form)。
而英文新闻标题更多的关注新闻中的某一个点或面,并致力于用最凝练的语言进行表达,也就是学者们说的只出现新闻的梗概(a skeleton of the news)。
例4:China to commemorate 80th anniversary of Long March victory (Xinhua Daily)
例4和例3为同一事件。但很明显该标题只向读者展示了何事(what)这一重要信息,即中国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可以看出,英文标题侧重的是信息的“重点化”。与中文的“全面化”特点相比,英文新闻标题信息的涵盖度相对较低。
三、单音节词vs.简短词
考虑到版面的节省及标题的工整性,中文标题擅长使用单音节词。汉字所占空间相同,使其无需考虑单个字的长短。而是以单音节词组的方式代替其他词语。
例5: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定信心 共谋发展
宣布中国将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深圳特区报)
这里划线部分的“共谋”实为 “共同”和“谋求” 两个词语。但出于和“坚定信心”的并列与美观,使用“共谋”来涵盖和替代“共同”和“谋求”。而这个新的词组也能非常精确的反应以上两个词语的意义。
英文单词长短不一,英文新闻标题更多使用简短词。且使用的类型较多,包括小词(midget words),截短词,生造词(journalistic coinage),缩写词等。竭力做到在有限的版面上表达更多更精确的含义。
例6:Philippine president says he wont sever ties with US (The Washington Post)
Is it a cold or the flu? Smog hovers over China(USA Today)
例6中的ties為典型的小词的使用,指的是菲律宾总统谈到的菲美关系,其实是 (diplomatic) relations,而ties节省空间又意义准确。flu很显然指流感,为influenza的截短词。对雾霾的翻译smog则是一个生造词,为smoke 和 fog的组合。当然,英文标题中还有其他简短词及动名词使用之差,这里不一一赘述。
四、隐含时态vs.明显时态
英文的时态标志较之中文更加明显,而中文的时态标志往往比较模糊。在新闻标题中,中文标题时态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宽松,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等。但表现形式比较隐晦,即我们说的隐含时态。
例8:奥巴马宣布美国火星梦想 菲律宾总统昨晚到北京
日本欲借G7兜售私貨 韩媒称萨德部署地已确定
(环球时报)
例8为同一报纸展现的中文标题时态的灵活性。第一句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紧接着的“昨晚”以过去时表达了编者的写作意图;而汉语中的“欲”字往往表示将来的动作或状态;最后一句中的“已确定”则是中文标题中完成时的应用。也可以看出,中文标题中时态的标志并不明显,甚至只是暗含。
而英文新闻标题的时态标志一般比较明确,即显性时态。为了保持新闻报道的新鲜感(freshness)、现实感(reality)和直接感(immediacy),英文标题几乎不会出现过去时态。而是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同时还会用到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等。
例9:Militants die in raid on Pakistan police academy (The Times)
例10:How President Trump will shape the federal courts (The Washington Post)
Chinas HNA to buy 25% stake of Hilton for $6.5b (China Daily)
例11:The GOP is breaking. Its not Trumps fault (The Washington Post)
例9中,激进分子死于巴基斯坦警察突袭的新闻很明显发生在过去。避免给读者陈旧感,这类新闻标题通常使用一般现在时,即学者们说的“新闻现在时”(journalistic present tense),与文学写作中的“历史现在时”(historical present tense)一样。将来时的表达形式一般有两种。如例10所示,除一般的 “will +动词原形”外,还采用“连系动词be+动词不定式”结构,其中be通常省略,以节省版面。比较而言,不定式标志“to”只由两个字母构成,因此使用率更高。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态或动作,英语新闻标题也按日常英语语法规则处理,采用现在进行时“be+现在分词”这一形式(如例11所示)。其中“be”有时省略,即以现在分词的形式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展的事态。
近年来,英语专业等级考试中,报刊文章比例增大。中英新闻标题语言的差异性研究不仅能够增深考生们对新闻篇章的理解,有益于学生们课内外汲取英语报刊的精华。同时,对教师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新闻译者的翻译技巧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健.英语报刊阅读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2).
[2]杨晓雅.中英文新闻标题语言的对比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8).
[3]谢朝霞.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探微[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12).
作者简介:董珍(1988-),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