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晓春,夏礼如,吴春芳*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如皋 226541;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鲜食蚕豆通鲜2号选育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卞晓春1,夏礼如2,吴春芳1*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如皋 226541;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从鲜食蚕豆专用品种选育、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特早熟栽培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在蚕豆设施化栽培技术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主要观点:(1)新育成鲜食蚕豆品种通鲜2号,属中熟鲜食蚕豆品种,露地播种至青荚采收历期209 d左右。分枝早而多,分枝结荚率高;苗期可耐-5~5 ℃低温,适应秋播生态区多种茬口。平均鲜荚产量可达17086.35 kg/hm2,鲜籽产量57840 kg/hm2。后期长相好,不易早衰。鲜籽易煮烂,口感香甜柔糯,风味独特。(2)研成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发明了芽苗培育、芽苗人工春化、芽苗移栽、棚内温湿度调控、病虫害的防控、植株限长等设施栽培新技术,形成了设施栽培早熟高效配套技术体系;同时创建了大棚葡萄套种蚕豆,大棚西瓜/甜瓜轮作蚕豆组合,大棚蚕豆间作叶菜类组合等多元集约高效种植模式。
鲜食蚕豆;选育;设施栽培;研究进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日趋完善、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发展,种植结构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调整,我国正在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豆类蔬菜作物以其品种多样化,投入较少,相对效益比较稳定,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消费市场较大,容易形成“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而在结构调整中赢得了较大份额[1-3]。蚕豆(ViciafabaL.,2n=12),又名佛豆、胡豆、罗汉豆等,是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作物,也是世界上第六大食用豆类作物,植物学分类上属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巢菜属(ViciaL.),英文名为Faba bean或Broad bean[4]。蚕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30%左右,是仅次于大豆的一种豆科植物蛋白资源[5]。江苏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更适宜蚕豆的生长发育,常年播种面积约为10万hm2,尤以南通市的启东、海门种植面积最大,一般鲜食播种面积占整个蚕豆耕地面积的50%左右。传统鲜食蚕豆栽培产量低、收获时间迟且集中,效益低下,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种植方式,设施栽培的重要地位也更加突显出来。本文介绍了鲜食蚕豆新品种通鲜2号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最新研究结果,为设施鲜食蚕豆种植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设施鲜食蚕豆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1 试验材料
通鲜2号、日本大青皮品种。
1.2 试验方法
创建“轮选聚合改良法”育种技术,将常异花作物蚕豆不同的亲本群体(称之为开放轮选改良群体)按比例混合播种,借助风媒或虫媒作用进行天然授粉,并辅之以人工杂交,形成立体、交叉育种,从而达到集中、广泛、持续不断地产生生物学基因聚合的目的。
通鲜2号选育经过:构建优质鲜食蚕豆开放轮选改良群体,包含大粒大荚、抗寒、抗病、耐重茬、食味品质优良等特异种质。根据鲜食蚕豆通鲜1号选育过程[6],通过3次粒选、2次连续单株选择、3次筛选鉴定,决选出9923品系;后经过3年的病圃选择
聚合抗病基因,提高了抗病性;2012年8月通过了江苏省非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通鲜2号(图1)。
图1 通鲜2号育种技术路线
2.1 通鲜2号的主要性状
2.1.1 形态特征 该品种农艺性状俱佳,株形紧凑,植株中等偏高,株高98.4 cm,茎四棱中空,茎秆坚硬抗倒,苗期下部呈淡绿色,中上部淡紫色。叶椭圆,似芭蕉叶,叶片中等偏大,较肥厚;正面淡绿色,背面灰白色。开淡紫至紫色花,无限花序。结荚性强,平均单株结荚数、鲜荚长、鲜荚宽、每荚粒数与对照品种日本大白皮差异不显著(表1)。荚果肥大,单荚鲜重20.15 g,出籽率33.8%。籽粒长方形,青皮黑脐,有光泽;鲜籽长2.93 cm,宽2.17 cm,百粒重385.2 g[7]。
表1 通鲜2号蚕豆的农艺性状
2.1.2 生物学特性 通鲜2号为中熟鲜食蚕豆品种,播种至青荚采收历期209 d左右。后期长相好,不易早衰。分枝性强,分枝早而多,一般冬前分枝3.0个,早春时达5.2个,3月底平均达6.4个,多的达13.0个,分别比日本大白皮多0.1、0.4和1.3个。分枝结荚率高,达87.61%,比日本大白皮高2.23个百分点。通鲜2号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苗期可耐-5~5 ℃低温,主茎在越冬阶段死亡,春季分枝节正常发育;越冬期的冻害株率17.8%,低于同期日本大白皮(26.1%)8.3个百分点。适应秋播生态区多种茬口,既适应旱茬,也适应水田茬口,既可和非豆科粮食作物接茬,也可和非豆科蔬菜接茬。多年的田间种植试验表明,通鲜2号不仅表现出高产稳产性,且品质俱佳,鲜籽易煮烂,口感香甜柔糯,风味独特。2009~2011的品种对比试验,该品种平均鲜荚产量为17086.4 kg/hm2,比对照日本大白皮增产3.3%;鲜籽产量为5783.55 kg/hm2,比对照日本大白皮增产4.7%(表2~表3)。
表2 通鲜2号蚕豆的产量水平
表3 通鲜2号蚕豆的抗逆性状
2.2 通鲜2号配套设施栽培高效技术
2.2.1 芽苗培育技术 利用基质、穴盘进行育苗,筛选适合蚕豆发芽、芽苗生长的基质,通过加盖覆盖物等调控温湿度促进蚕豆萌发生长。
(1)基质配制。育苗基质和珍珠岩按17∶4的比例配制,再加入氮磷钾复混肥0.5~1.0 kg/m3。将配制好的营养基质均匀装载于50孔穴盘的孔内,深度4 cm。
(2)品种选择。适用于任何品种,本研究选择通鲜2号鲜食蚕豆品种。
(3)种子处理。浸种:将干种子浸泡于含有多菌灵的水溶液中6~10 h,以蚕豆吸足水分为准,捞出种子再用多菌灵悬浮剂溶液拌种。
(4)穴盘点播。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装有基质的穴盘,再加盖基质直至看不到穴盘的边框,滴灌,均匀喷足水分。
(5)调控温湿度。盖上薄膜(温度低于10 ℃时)或遮阳网(温度高于25 ℃时),棚内温度保持15~30 ℃,早、晚各喷1次水。
(6)起苗装框。芽苗露出4~6 cm时起苗,剔除弱小苗后,装入56 cm×28 cm×21 cm的周转框内膜袋,每框1500株。
2.2.2 蚕豆芽苗人工春化技术 采用人工气候室进行芽苗、温度和时间组合的处理,使蚕豆芽苗提前通过春化,促进花芽分化,提高结荚率,降低结荚部位,鲜荚采收长季节(元旦至五一劳动节)均衡上市[8]。
(1)8月底至9月上旬移栽的蚕豆芽苗,元旦开始鲜荚采收上市;
(2)9月中旬至10月初移栽的蚕豆芽苗,春节开始鲜荚采收上市;
(3)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的蚕豆芽苗,3月底4月初开始鲜荚采收上市;
(4)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移栽的蚕豆芽苗,4月中旬开始鲜荚上市。
2.2.3 芽苗移栽技术 露地及设施不同茬口(豆类除外)轮作种植蚕豆,根据种植面积,确定用苗量;当种植田块还没及时腾出时,可采用芽苗移栽,移栽后无需浇水;把握好芽苗的大小及苗龄,一般选在4~6 cm高度,幼茎绿色、柔软,10 d左右的苗龄[9-10]。
(1)适用范围:露地及设施栽培条件都适合,干食、鲜食也适合,尤其设施栽培的鲜食效益更显著。
(2)适宜移栽期:露地栽培正常掌握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底,设施栽培时间8月底至12月底。芽苗移栽的成活率达到98%以上,根据茬口的早迟选择适合的移栽时间做到均衡上市。
(3)合理密植:大棚栽培掌握在成苗30000~45000株/hm2;露地栽培纯作田52500~67500株/hm2,套种田37500株/hm2左右。
(4)移栽方法:芽苗移栽时芽苗不必带土。大棚栽培:覆膜、滴灌孔穴移栽;露地栽培:在土壤湿润时,同步开行施肥,人工在施肥处用小锹穴栽或孔穴移栽。
2.2.4 温湿度调控技术 (1)温度调控:总体上,苗期分枝期温度掌握在12~15 ℃,现蕾开花期温度掌握在15~18 ℃,开花结荚期温度掌握在18~25 ℃;棚内相对湿度以60%~80%为宜。
根据棚内温湿度记录仪数据,目测雾气大小,结合天气预报以及进棚人为感觉等,合理关闭或开启裙膜。具体可掌握以下关键:
① 24 h全关闭。冬至(12月21日)~大寒(1月20日)采用:一是天气阴雨伴随冷风,尤其是寒潮和冻雨雪期间;二是风力4~5级伴有阵风6级以上,天气预报最高温度1~2 ℃。
② 半开启。即白天开启4~6 h,其余时间和夜间全关闭:天气预报最低温度零下3~4 ℃,最高温度10 ℃以下,风力3~4级,晴天;于上午的9:00开背风面的棚门,至11:00打开棚另一头的门,开门大小根据当时棚内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调控在25 ℃以内,14:00~15:00开始关棚保温。
③ 全开启。一是天气预报最低气温5~6 ℃,最高13~15 ℃;二是自3月中旬起,日平均温度稳定超过10 ℃,可免查棚内温度,直接全天开启通风,16:00关棚保温。当棚内气温超过30 ℃以上,或达到里外持平程度,常为偏南风时,须增开裙膜和夜间全开启通风。
④ 二棚架膜时间及管理。为了蚕豆早开花结荚,于12月中下旬(冬至)架内棚膜,内棚膜的作用主要是夜间保温作用,早上9:00开始先揭开背风面的内外棚门通风,15:00盖好,至3月10日左右,气温回升0 ℃以上,日最高温度达到10 ℃,除去二棚。
(2)湿度调控。立秋~霜降:针对8月底至9月15日移栽的蚕豆,7~10 d滴灌1次;霜降(10月23日)~立春:无需滴灌;立春~立夏:2月底至3月底10~15 d滴灌1次,3月底后7~10 d滴灌1次,总之保持土壤湿润,满足鼓荚所需水分[11]。
2.2.5 植株限高技术 主要通过人工打顶和化学药剂控制。
(1)打顶:下部始花发黑,抽出黑色部分,看到小荚约1 cm时摘除顶心;同时整除无头枝(冻害枝或主茎)、空枝(早移栽的采完荚)及多余枝(超出密度以外的)。
(2)化学药剂控制:喷施多效唑等限长药剂。
打顶后株高显著降低,其他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表4、表5)。打顶处理对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也有较大的影响,与对照(不打顶)相比,打顶处理的生物产量显著降低,并且单株荚重显著提高,导致收获指数也显著提高(表6)。这说明打顶可以有效地提高蚕豆的经济产量以及收获指数,获得更高的效益[12]。
表4 打顶对通鲜2号主要性状的影响(2011~2012年)
表5 打顶对通鲜2号鲜荚性状影响(2011~2012年)
表6 打顶对通鲜2号产量的影响(2011~2012年)
2.2.6 肥、水管理技术 (1)科学控水。大棚覆盖期间,棚土耕作层、空间、棵间湿度相对较高,在低温全关闭时段,湿度变化幅度为80%~98%,不利棚内蚕豆长根和保全苗要求。因此,在水分管理措施上,一是要适当拓宽棚外排水沟系,其沟宽与沟深分别达到30 cm与40 cm,条件好的可建造水泥灌溉和排水沟系;二是平时注意通风降湿,中、大雨量时要防止棚外脚沟内滞留水渗透入棚;三是每年3月底至4上旬棚内蚕豆结荚期内,存在短时间旱象威胁,应适时滴灌润土1~2次。
(2)巧施基肥。大棚应建立在土层深厚,碎土通气,有利光、温、水、气、肥运作和根系吸收等地方。一般在秋播前10~15 d内,按照种植布局,开挖一条蚕豆待播行(沟),规格为20 cm×20 cm,其挖出的土放置空白行间,先碎土、晒土灭菌,然后按每标准大棚将磷肥和复合肥各20 kg或腐熟的有机肥1000 kg,均匀施于播种沟内,随后覆土拉平或再起高垄10 cm待移栽。这样水、肥、土、灭菌等操作在同一条沟(行)内进行。
2.2.7 设施条件下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棚内温、湿度偏高,增加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机率。对于大棚内的蚕豆病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综合预防:一是利用阳光灭菌;二是芽苗移栽,太平苗补缺;三是推迟盖膜时间;四是采用低毒的多种杀菌剂循环使用。
病在于防:在连续阴雨天时,棚内高湿,要用生物杀菌剂轮回喷施预防,一般常采用多菌灵、百菌清、托布津及烯唑醇等,使用方法见各药剂说明,间隔期7~10 d,药剂两两组合轮换使用,同时为了省工节本,实现肥、水、药喷灌一体化操作,减少劳动成本,整个生长期内无需人工根外追肥。
虫在于治:主要是蚜虫,一经发现就要普治,预防其传播病毒病;另外,斜纹夜蛾发生严重年份,苗期要防治其幼虫[13]。
2.2.8 设施复种模式 无需另投大棚薄膜、施肥、整地,直接播种或蚕豆芽苗移栽,延长前茬余留的资源利用时间,不仅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且能减少肥料投入,还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又能提高后茬作物的果实品质,主要有以下3种设施蚕豆参与的间、套、轮作模式构建与应用[14-21]。
(1)大棚西瓜轮作大棚鲜食蚕豆
大棚西瓜主产区普遍采用“三膜配套长季栽培”技术,具有西瓜早熟、上市早、品质好、采收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一般1月在大棚内加温播种育苗,2月移栽,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西瓜即可上市,管理好的可一直采收到10月底、连续采收4~5批瓜,总产量可达75000 kg/hm2以上,产值可高达225000元/hm2以上。西瓜拉藤后,鲜食蚕豆于10月芽苗移栽,次年3月下旬/4月初采青豆荚上市,蚕豆产量15000 kg/hm2以上,批发价以10.0元/kg计,产值150000元/hm2。
(2)与叶菜类间作
既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又不影响原有叶菜生产的前提下,收获一熟鲜食蚕豆,设施蚕豆生育前期其LAI低于1,田块的漏光损失率50%。间作叶菜类其共生期短:大棚草头-鲜食蚕豆,10月28日大棚草头内播种(草头:9月播种),株行距50 cm×100 cm,每穴1粒播种。大棚草头套夹种的经济效益:草头价格从2.4元到9.0元,按平均11.4元/kg计算,产量在12375 kg/hm2左右,效益在70500 元/hm2左右;鲜食蚕豆的经济效益,产量11250 kg/hm2左右,单价平均在10元,效益在112500元/hm2;合计效益183000元/hm2左右。这2种品种夹种,既省肥又效益好,其中通鲜2号蚕豆鲜绿的外观和大粒的外形,香、酥、糯的口味,均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3)与设施果树(如葡萄)套作
大棚蚕豆与大棚果树类葡萄等套种,芽苗移栽时间在8月底9月初,方法是在8 m的大棚内两葡萄行的间距正中窄行(60~70 cm)移栽2行蚕豆芽苗,离棚边60 cm各种一行蚕豆,株距是22 cm,每穴1株苗。于10底在蚕豆行上架小弓棚,当葡萄外大棚架膜时,原来的小弓棚白天揭开,晚上架上,这样两者都不影响光照。产量及经济效益:为了保证葡萄品质,一般控制在15000 kg/hm2左右,单价在30~50元,平均价在40元/kg,效益在60万元/hm2左右;鲜食蚕豆的产量1000 kg/hm2左右,2月底3月初采鲜荚,单价平均在20元/kg,效益在15万元/hm2;合计75万元/hm2。蚕豆与葡萄套种,既不影响葡萄产量和质量,又增加了蚕豆的收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净化环境。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带来高效益的同时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在设施农业中加入鲜食蚕豆可以有效缓解连作障碍危害,一是蚕豆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固氮效率较高,是自生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3种方式中最高效的;二是蚕豆青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还可增加土壤肥力,是可持续发展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三是蚕豆有较强的吸收钙的能力,能将深层的钙元素带到土壤上层,从而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目前缺乏设施专用鲜食蚕豆品种,种植规模小。销售方面也比较传统零散,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意识不强。未来应加快设施专用鲜食蚕豆品种选育,联合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等建立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开展鲜食蚕豆深加工及冷链运输保鲜技术研发,加强鲜食蚕豆品牌建设,并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电商平台、外贸出口等多种销售模式。进一步加强蚕豆深加工方面的探索研究,如蚕豆营养粉、蚕豆挂面的研发生产[22-24],延长蚕豆产业链,实现鲜食蚕豆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完整的鲜食蚕豆产业链,推进我国蚕豆产业发展。
[1] 袁星星,陈新,陈华涛,等.适合中国南方栽培的蚕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0,39(5):206-208.
[2] 陈新,袁星星,顾和平,等.江苏省食用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江苏农业科学,2009,38(5):4-8.
[3] 吴春芳,夏礼如,尹淑瑜.设施大棚蚕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1(6):82-83.
[4] 崔鸿宾.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69-270.
[5] Duc G. Faba bean (ViciafabaL.) [J]. Field Crops Research, 1997, 53(1): 99-109.
[6] 吴春芳.鲜食蚕豆新品种通鲜1号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9.
[7]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DB 3206/T126─2009,鲜食蚕豆通鲜2号品种[S].南通:2009.
[8] 吴春芳,夏礼如,卞晓春,等.蚕豆芽苗人工春化处理方法[P].中国专利,ZL201210447454.4,2013-10-02.
[9] 夏礼如.吴春芳,尹淑瑜,等.蚕豆芽苗移栽方法[P].中国专利,ZL201210270801.0,2015-04-01.
[10]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DB 3206/T252─2013,设施鲜食蚕豆芽苗移栽技术规程[S].南通:2013.
[11] 吴春芳,尹淑瑜.大棚蚕豆高产高效早熟栽培方法[P].中国专利,ZL201110024549.0,2013-07-24.
[12] 吴春芳,卞晓春,尹淑瑜,等.打顶对蚕豆越冬设施栽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3,28(2):134-138.
[13]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DB 3206/T254─2013,鲜食蚕豆通鲜2号设施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S].南通:2013.
[14] 吴春芳,石明亮.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蔬菜轮作方法[P].中国专利,ZL03112652.9,2006-10-18.
[15] 夏礼如.吴春芳,卞晓春,等.一种设施资源延续利用的大棚西瓜轮作大棚蚕豆方法[P].中国专利,ZL201210447333.X,2015-04-15.
[16] 吴春芳,刘水东,夏礼如,等.设施生态农业3年一周期的生产方法[P].中国专利,ZL201410003308.1,2015-02-25.
[17] 刘水东,卞晓春,吴春芳.大棚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45-46.
[18] 刘水东,夏礼如,卞晓春,等.南通地区大棚蚕豆-厚皮甜瓜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6974-6975.
[19]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DB 3206/T385─2015,大棚蚕豆—厚皮甜瓜高效种植技术规程[S].南通:2015.
[20]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DB 3206/T386─2015,大棚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技术规程[S].南通:2015.
[21]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DB 3206/T388─2015,设施蚕豆+鸡/羊生态农业模式技术规程[S].南通:2015.
[22] Wu C F, Lin J J, Bian X C, et al. Nutritional value and application of broad bean nutrition flour as a combination of staple food[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16(6): 1280-1285.
[23] 吴春芳,石明亮.蚕豆营养粉及其生产方法[P].中国专利,ZL03112665.0,2005-06-29.
[24]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DB 3206/T389─2015,蚕豆挂面加工技术规范[S].南通:2015.
(责任编辑:许晶晶)
Breeding of Fresh-edible Faba Bean “Tongxian No. 2” and ResearchProgress in Facil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Faba Bean
BIAN Xiao-chun1, XIA Li-ru2, WU Chun-fang1*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Yanjiang Area of Jiangsu, Rugao 226541, China;2.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facil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faba bean from the aspects of fresh-edible faba bean special variety breeding, high-efficient facil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 very-early-matur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and so on. The main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Fresh-edible faba bean “Tongxian No. 2” was bred newly. This variety was moderately mature, and its duration from outdoor sowing to green pod harvest was about 209 days. It possessed early and more branches and high podding rate, and its seedlings could tolerate the low temperature of -5~5 ℃, so it adapted to many crop rotations in autumn sowing ecological region. The average fresh pod yield and fresh seed yield of Tongxian No. 2 reached 17086.35 and 57840.00 kg/hm2, respectively. This variety had a good performance at later growth stage, and its early senescence was not easy to occur. Its fresh seeds were easily well-cooked with fragrant, sweet and waxy taste. (2) Some new facil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seedling cultivation, seedling artificial vernalization, bud seedling transplan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greenho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 insects, and limiting plant height) of faba bean were invented, and the early-maturing and high-efficient matching facil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 system was formed. At the same time, several multiple and intensive high-efficient planting modes (such as the intercropping of grape and faba bean in greenhouse, the rotated cropping of faba bean and watermelon/melon in greenhouse, the intercropping of faba bean and foliar vegetable crops in greenhouse, etc.) were constructed.
Fresh-edible faba bean; Breeding; Facility cultivation; Research progress
2016-11-10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4)2062];中央财政农技推广项目[TG(15)075];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 项目(2015-NY-043);江苏省苏北科技专项(富民强县)(BN2015124)。
卞晓春(1987─),男,江苏盐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蚕豆育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通讯作者:吴春芳。
S316
A
1001-8581(2017)04-00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