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的实质初探

2017-04-14 12:09李韬
商情 2016年52期
关键词:辩证法马克思基础

李韬

【摘要】为了更好的把握社会的本质,使批判理论能够真正成为认识现实,改变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把自己置身于人类社会的实践当中,通过对人类活动的深刻理解,使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的实质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实践观 方法论

1.以实践观为基础的科学方法

实践批判方法首先是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的批判方法,它的科学性取决于实践观点的科学性。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類存在的基本活动,是人类世界不断进步发展的基础,而实践又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其中内在地包含着多种关系,所以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在本质上就是对实践活动所蕴涵的矛盾的揭露与批判。

因为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对社会的批判分析必须首先指向现实生产,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就是说,只有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才能够完整地描述全部过程,以及描述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于是,对现实的认识就会彻底的离开神创万物的阶段。现实世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可见,马克思实践观的确立是对社会进行科学批判的前提,只有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实践批判方法为指导,分析现存社会的矛盾关系,追溯它们的产生过程,才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科学批判与完整说明。现实的社会问题还需现实人的实践来解决,对于现实的人来说,社会批判是那些作为社会积极成员的个人所进行的真正的人类活动,他们的批判同时也贯穿着实践。在这里面他们提出了显明的实际措施,这里面不仅体现着他们的思维,并且更主要的是体现着他们的实践活动。社会是人类活动的领域,社会中的一切都是人参与的。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历史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们相互活动的产物。因此,历史不单纯是为人们活动提供的舞台,而且就是人们活动本身。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创造着历史,也创造着人本身。可见,实践观既是批判的基础和依据,又是批判的武器和方法。离开现实实践,批判就会失去根据和标准,陷人纯粹的抽象思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批判方法成为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方法。

2.以合理辩证法为内核的科学方法

合理辩证法就是实践辩证法。实践辩证法不仅是否定之否定的批判形式,更是变革现实的实在形式,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方法。所以以实践辩证法为内核的实践批判方法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引导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方法。

马克思的合理辩证法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辩证法,它摒弃了黑格尔的思辨形式,具有了科学的内涵。辩证法的合理形态不是局限于概念领域的游戏,而是主张在对社会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社会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社会必然灭亡的理解。它不仅是一种思维的形式,而且是变革现实的革命实践。马克思把辩证法置于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就实现了辩证法的革命转换,使辩证法由神秘的形态转为合理的形态,由思辨的领域转向现实生活的领域,从而发挥指导现实社会的作用。把辩证法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就赋予了辩证法以合理的形态:而以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为内核,就使实践批判方法拥有了发展的灵魂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人和对象、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能动的生活过程实践是一个矛盾体,实践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实践不断否定自身,改变自身的存在形态。人类社会根本矛盾的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解脱,都有赖于实践本身的辩证发展。实践的辩证发展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自我否定和扬弃, 并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实践的辩证发展决定了任何社会都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都既有其存在的历史暂时性,又有其发展变化的历史必然性。实践具有革命批判的本性,它要不断地否定、变革现实世界,创造出新世界,这样,实践批判方法就具有了辩证法的结构,实践辩证法就成为马克思实践批判方法的本质与核心。可以说,实践批判方法内在地包含着辩证法的革命批判本质, 在本质上就是实践辩证法;而实践辩证法以现实实践为基础,是建立在实践发展基础上的革命方法,因而实践辩证法在本质上也是实践批判方法。

3.以改造现实为目的的革命方法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方法不满足于解释世界,它是对社会的革命批判方法,是为了改变世界。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所主张的这种对现实、对世界的改变不是抽象的,而是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是在批判中实现革命改造的现实发展过程。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根本目标不是在理论中改造世界,而是在改造世界中完善理论。这样马克思就克服了其他哲学家单纯解释世界的缺陷而实现了由解释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变,实现了社会批判方法的革命变革实践是人与世界最现实的基础,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认识不仅包括对世界的理论解释,更重要的是包括对世界的实际改造。在现实世界中,人的活动一方面受自然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正是这些制约着人的活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与发挥设置了界限。而要突破这个界限,就必须改变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社会关系。这就意味着要发展物质生产力和变革社会关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实现对社会的革命改造。马克思认为,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生产力也不断得到发展与进步,而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生产关系就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社会就是这样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超越原来的社会状态而实现社会的进步与更新。在这种情况下,以实践批判方法批判社会现实,对现实的批判就不单纯是对社会的描述性批判,而是对社会的革命性批判。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赵泳.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J]教学与研究,1994 (3).

[3]张振鹏.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

2008 (8).

[4]吴铁传.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探析[J]求实,2009 (1).

猜你喜欢
辩证法马克思基础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最有思想的句子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别开生面的描绘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