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天甲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的阶段,一些学生由于无节制的饮食和社会因素,造成体重的快速增加。同时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压力过大,造成运动量无法保证。因此初中生中形成了“肥胖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关键词 初中 肥胖学生 体育锻炼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嘉峪关市第四中学初中肥胖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访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
二、影响肥胖的因素
(一)家长原因
第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给孩子买大量的营养品,反而会引起孩子的肥胖。第二,知识的缺乏。不少家长不懂科学饮食结构,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吃好。第三,教育的误差。家庭中过分的娇纵和溺爱,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而导致肥胖。
(二)膳食的不平衡
第一,不吃早餐。因为不吃早餐,到中午时,饥饿感使人饥不择食,狼吞虎咽,来不及细细品味,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第二,错误的饥饿疗法。运用这种方法减肥,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体重就会很快增加上去。第三,经常吃高能量的食物。
(三)饮食习惯
1.进食速度
在调查结果中学生进食速度快者占到多数,时间基本都在10-15min左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进食速度快的人比进食速度慢的人更易肥胖。
2.其他食物摄入
经过调查,肥胖学生当中80%的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吃零食的习惯。
3.不良生活习惯
在睡前吃零食或者补充宵夜的占绝大多数,并且选择碳酸饮料作为液体补充能源,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肥胖,因此建议肥胖青少年学生应该从生活习惯上进行调整。
(四)体力活动少
第一,体力活动的量越来越小。上学、放学都有家长接送。第二,长时间看电视。有一项调查发现,我国看电视增加肥胖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看电视减少了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增加了能量的摄入。第三,由于学生们绝大部分在学校周围,上、下学步行时間短,平时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运动量过少。
(五)遗传因素
相当多的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
三、肥胖给学生带来的危害
(一)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从身体方面来看,体重超重会增加心脏负荷,影响血液循环的通畅性。肥胖的同学运动技能的发展不如身体正常的孩子。所以,他们在运动场上显得比较笨拙。
(二)对心理的不良影响
肥胖会导致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肥胖的同学往往会遭受同伴的歧视、嘲笑,其他同学不愿意与他们接近。与此相联系的一个问题是,肥胖学生存在一定的社会退缩倾向,封闭自我,拒绝与他人交往。并且,肥胖对于心理的这种不良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明显。
四、体育锻炼对肥胖学生的作用及意义
(一)有利于塑造肥胖学生形体美
肥胖学生应该加强体育运动,加强体育运动有助于肥胖学生塑造合理的形体。因为形体训练大多为徒手练习,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人;可以在同一的时间内,也可以分散安排,只要练习者有计划的安排,不间断地进行科学锻炼,目的就能达到,它不受场地、器材、时间的限制,肥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运动,减少身体脂肪,提高肥胖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让肥胖学生和一般孩子一样健康、活泼、可爱。
(二)有助于完善身体机能
运动不仅能增加机体能量消耗,而且影响能量摄入。运动减少体脂,改善身体成分组成。采用运动增加能量消耗,调节并改善能量平衡,减少的是脂肪,可使人体在较低的体脂肪水平下建立新的平衡,对体脂肪进行控制。
(三)有利于肥胖学生的生理健康
运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效控制体重有着积极的作用,运动可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加消耗、降低食欲,可以改变血浆中脂蛋白比例,从而改进脂肪的处理方式,所以科学适宜的运动是减肥的最佳手段。运动不仅仅限于降低体重,还可以改善肥胖者肺功能状况,还有助于降低血脂,有利于减少冠心病等发病的危险,并能增加基质和骨钙含量,降低骨折发生率。
(四)有利于健全肥胖学生心理,提高社会适应力
由于长期的肥胖导致肥胖学生心理上很多问题,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有助于改变这一情况。肥胖学生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群体活动的快乐和运动的喜悦,使得他们更好地与人相处。
五、结论
(一)结论
肥胖生的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有效果。平时老师帮助肥胖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肥胖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充分利用场地或者新器材进行辅助练习,对于肥胖学生也不能仅限于课堂的锻炼,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进行锻炼。更多的是教会他们用什么方法去锻炼,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进来。
(二)建议
肥胖生的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心了障碍,远离心理自卑,克服自己的懒惰。其次,是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对某一项运动产生兴趣。最后,能够长期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杜松明,马冠生.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5):12.
[2] 肖黎.儿童青少年肥胖标准应用及肥胖儿童食欲调节因素的研究[D].
[3] 王兆明等.肥胖与生活方式[J].武警医学.2004,8:37.
[4] 黄玲英.中学体育教学中肥胖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05(2):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