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峰
数学实习课能使学生学会用测量工具收集、加工、整理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中职数学实习课的一般步骤及操作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中职数学实习课教学操作讨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职业教育篇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如何针对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是当今中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笔者经过多年的精心探索和教学实践,结合学生活跃好动的特点,借鉴专业实习操作课的方法,通过实践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所产生效果的比较,探索出数学实习操作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学实习课的教学特点
数学实习课避免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满堂写”的“填鸭式”教学,它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它将操作和问题分析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它立足于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的自主实践活动,注重在实践和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它注重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成就感;它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自信力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操作步骤
第一、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对教材进行剖析,将每一个知识点合理的转化为学生操作内容,并制定出课堂教学目标,将各种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之中,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操作性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品尝乐趣,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二、精心准备,设计可操作性的方案
编写提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编写好操作提纲,并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提纲要注重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学生分组:根据专业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几个操作小组。分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组5至7人为宜。(2)每组成员的基础水平和性格要合理搭配。(3)每组要选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当任组长。
设计评定标准:评定标准要适中,要注意鼓励大多数同学。对各组成员每次操作讨论的结果进行评定打分,对活动中做得好的小组及个人加以肯定和鼓励,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成绩记载;对每组学生每次的成绩作好记载,可制作成条形统计图挂在班上,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
第三、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操作与讨论
板书课题;上课后教师作常规导入后,说明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并板书课题。
学生分组:根据事先划分好的小组坐定,可打乱平时的座位,如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以便于开展操作与讨论。
发操作材料及讨论提纲:操作工具及材料要齐全,对提纲要求作必要的解释,对操作过程作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操作与讨论;小组成员根据老师分发的材料及提纲内容和要求开始操作,开展讨论与争辩,并填写好讨论提纲。
教师巡回检查与引导:教师巡回检查并加以引导,收集信息,对疑难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好记载,以便有针对性的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讲总结: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疑难问题,作细致的讲解,并组织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评定打分: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打分,教师再根据各小组评定的分数及完成情况,认真准确的评定打分并进行记载。
布置变式练习:变式练习可分几个层次,一是直接运用知识解答的题目;二是灵活运用知识的题目;三是开放性题目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题目。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探索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方法,尝到探索问题的艰辛及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课后认真总结,精心设计下次操作方案
每次课后,教师要在学生中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下次操作的方案。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提高,才能使实习操作课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以上四步,是数学实习课的一个基本操作步骤,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步骤可增、可减,但以学生实习操作活动为主的基本过程不能变。
三、教学案例
《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最大值》的教学设计及实习操作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思
上课后教师板书课题,讲述本次课的任务、目的和要求后,按如下步骤操作。
学生按事先划分的小组而坐(如将机械加工班30人划分为6个小组)。
分发操作材料及提纲。每组一根长100cm的细铁丝(或细绳子),一把尺子,一个直角三角板,第一份讨论提纲:用一根长100cm的細铁丝做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
各小组按要求开始操作,将每个人的结果填入下表。
教师巡回检查与引导。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等,教师要记载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对做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做的不够好的小组给予鼓励并作适当的引导与提示,待所有小组基本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在第一次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随机选取长和宽,所做矩形不规范,测量不准确,未列函数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步操作。
发放第二份讨论提纲,其内容如下。
(1)矩形的面积公式。矩形面积=(长)×(宽)
(2)设矩形的长度为Xcm,则宽度为:(50-X)cm..
(3)用式子表示并化简。S面积=(X)×(50-X)=(-X2+50X)
(4)一元二次函数一般表达式:Y=(aX2+bX+c)(a≠0)。
(4)当矩形的长为(50)cm,宽为(25)cm时,最大面积为(1250)cm2。
通过讨论,几个小组列出算式,得出了正确结果。有一个小组将长错写为(100-X),面积式错写成S=X×(100-X)=-X2+100X,得出了长50cm,宽50cm,面积2500cm2的错误结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很快就纠正了式子,最后得出了正确结果。
(四)精讲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用一根已知长度的线性材料做面积最大的矩形,长、宽不是随机选取的,要以二次函数式的性质为依据。它的一般步骤是:1、设矩形一边长为X,另一边用含X的式子表达出来。2、列面积的函数表达式并化简。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矩形的长和宽及面积的最大值。
四、初步成效
1、课堂焕发出活力。在实习课上,学生非常活跃,平时不发言的学生也开始提出并解决问题了,各种新思路不断涌现,各种出呼意料的想法给老师予以新的启迪。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实习操作课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养成了遇到问题认真思考的习惯,创新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3、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在实习课操作的推动下,学校开展了如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提高。我校汽修专业学生在全省中职学校技能操作大赛中先后有四人次获得二等或三等奖。
五、几点反思
1、实习操作课教学“速度慢”但“收益高”。实习操作课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质量”,而不是追求“数量”,它的特点是“少、慢、活、优”。经常一节课只研究一个问题,通过举一反三,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思维情境,创设操作与讨论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之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深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力。
3、实习操作课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经过实践我们发现,所有学生都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得到同学和老師的赞扬,“后进生”的探索欲望并不比“优等生”差。通过实习操作教学,很多学生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许多“后进生”变成了“优秀生”。
总之,数学实习操作课的授课程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及教师的敬业精神等诸多因素有关。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灵活的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