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除了应用在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科技含量较高系统内部较精密的领域内,也可以应用在土建工程,管道检验检测及房地产工程方面。本文从弯道信号灯系统和消防系统两个方面入手,详细展示传感器在房地产项目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传感器信号灯系统消防系统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它具有以下6大特点——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自动化系统像人一样有感官系统,让整个系统逐渐变得智能化和自动化,就像智能生物一样。根据它的基本感知功能,通常可以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个类别。
本文我们将对传感器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剖析和展望。
地库弯道信号灯在现代的房地产项目中,有时候会因为某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使地下停车场的出入口通道被设计成双向螺旋上升结构,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节省了结构空间,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一方面也产生了进出地库车辆刮碰的风险。因为螺旋形通道结构使车辆驾驶员不能直接观察到通道内及出入口的车辆行驶情况,加之地库出入通道一般坡度较大,如果前车尚未驶离通道而后车紧跟进入车道就会造成通道内的拥堵甚至发生事故。
针对这个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过现场考察,提出多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以实施阶段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
(1)前期设计阶段;
(2)后期改造阶段。
以下我们将针对后期改造阶段的方法之一,即在这种通道的地下车场的出车口处安装类似于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指示系统来进行简述。其结构大致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看出此系统由若干组激光对射传感器,一台摄像头,显示屏,红绿交通信号灯及一块控制芯片组成。其具体工作原理简单解释如下:以车辆进入地库通道为例,当车辆即将进入通道时,可通过入口处的显示屏看到通道内即时画面。当地库里有车辆驻停时,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送至中央控制器,控制器将反馈信号送至信号灯,显示为红色,从而减少危险的发生。
消防系统:现代消防系统一般分为两部分,即消防工程水系统及消防工程电系统。水系统即通过管道来输送消防水,大致分为喷淋系统和消火栓系统。我们着重讲解一下消防工程中的电系统。
消防电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自动化系统,它的控制模块,即大脑是一台或者几台联网的消防主机组成,而它的感应模块也就是它的神经系统则由烟感报警器及手动报警器等其他器件组成。其中烟感或烟雾报警器尤为重要。
烟感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其模块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器,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一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其他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其安装简易,效果显著,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工厂、写字楼、医院、学校、博物馆等重要防火场所。
烟感报警器内部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1.红外发射管;2.光学迷宫;3.其他电源及输出模块。报警器对烟雾感应主要由光学迷宫完成,迷宫内有一组红外发射、接收光电管,对射角度为135度。当环境中无烟雾时,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后续采样电路无电信号变化;当环境中有烟雾时,烟雾颗粒进入迷宫内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发生散射,散射的红外光的强度与烟雾浓度有一定线性关系,后续采样电路发生变化,红外发射管的红外光束被烟尘粒子散射,散射光的强弱与烟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光敏管接收到的红外光束的强弱会发生变化,转化为点信号,最后转化成报警信号。通过报警器内置的主控芯片判断这些变化量来确认是否发生火警,一旦确认火警,报警器发出火警信号,火灾指示灯(红色)点亮,并启动蜂鸣器报警从而达到反馈火警的作用。
综上所述,传感器是房地产工程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房地产工程项目里和其他设备设施一样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某些有技術条件的项目中,已经出现了利用传感器来进行管道探伤查漏的技术手段,这样可以更快捷更准确的探测管道损伤位置,节约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虽然目前我国的传感器与国外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除了核心制造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差距,还有生产和应用的脱节问题,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新式传感器会被应用于房地产项目中,更好的节约人力物力,使住宅变得更加智能,更加舒适,进而提高社会整体的工作效率,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李亚峰,马学文,余海静.建筑消防工程[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06).
[2]沈晔,楼宇自动化技术与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梁云杰.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