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

2017-04-14 21:10石征凯
体育时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

石征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2

摘 要 从俱乐部教学概念的界定、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教学模式的类型、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学模式的类型构件等方面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遵循“三自主、三贴切”:即课程内容选择自主(项目俱乐部选项课)、课外活动参与形式自主(自主参加课外俱乐部)、课程考核内容自主(在范围项目类别内选择考核内容);以上“三自主”必须是以 “三贴近”为原则:即贴近学生心理与身体状况需求、贴近学生运动参与和技能形成需求、贴近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对社会适应性的需求。

关键词 公共体育课 俱乐部 教学模式

一、俱乐部教学概念的界定

俱乐部(CLUB)一词源于欧美,在我国《辞海》中也有俱乐部的解释,在我国体育管理部门文件中也有对体育俱乐部进行专门界定。俱乐部被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工作者引入教学中,由于各自研究的视角不同、操作过程的差异、活动项目的区别等原因,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引入俱乐部教学的命名表述各不相同,定义的阐述也有较大差距。如刘志敏[1]认为体育教学俱乐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运动项目、教师、上课时间选择上具有一定自由度的体育教学形式;刘建坤等[2]认为体育俱乐部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不难看出,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较好考量普通大学生自主性又结合学校办学条件的实际为依托,围绕某一运动项目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并遵从教学规律的高校体育组织。

二、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即在课内教学时间内传授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在课外时间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愿进行自我锻炼,实现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二)非营利性为本和商业俱乐部为辅的互补

高校体育俱乐部本质是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又普遍存在收取一定的会员会费的情况。通过适度的体育消费来转变学生传统的体育锻炼观点,在校内倡导 “自我健身投资、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娱乐”的习惯。

(三)学习者以会员的身份学习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几乎都实行会员制度,会员制度极大发挥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职责,交纳会费,让学习者享受会员待遇又利于俱乐部的正常运转[3]。

(四)以学生为中心,与社会接轨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较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三、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类型

(一)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

以体育俱乐部代替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如深圳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俱乐部成绩占30%~40%,体育课成绩占60%~70%,使俱乐部的体育活动成为体育课的延伸;学生活动人数多,主动性强,学生兴趣浓厚。

(二)体育课教学俱乐部

这类俱乐部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为辅导组织教学地位,较好地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如上海中医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俱乐部

这类俱乐部的特点是有机地把课内、课外、社会三课堂联系在一起,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终身体育的能力。如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4]。

(四)“3+2”阶段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3+2”俱乐部制教学模中“3”是指以田径基础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能提高训练课,从生存技能与增强体质出发开设的游泳课,从弘扬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出发开设的太极拳课;“2”则表示在第2学年的2个学期,学生可按照个人的喜好分别选择2个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

四、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

(一)体育俱乐部能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优化。

(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激发了学生运动的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高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思想。

(三)改变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统一安排课程的局面使体育教学的内涵得以延伸和扩展,竞技体育与公共体育教育找到契合点,使二者得以共存于同一体系,且平衡发展(表1)。

(四)相对体育课上课时间,俱乐部的活动时间较长,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五)体育教育俱乐部打破年级、专业、班级、性别、年龄、人数等界限,能以大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健康教育体育俱乐部,能让学生掌握多种技能。

(六)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存在,既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五、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课程设置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学生对体育课程选择的权限看,主要包括必修、限选和任选等;以课程安排看,主要包含开设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场地等。不同权限、不同安排既有聯系又有区别,如表2所示。

(二)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运作体系

1.建立初级体育教学俱乐部。

主要对象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体育实践技能,初步具有选择体育运动的独立认知。大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体育运动,利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参加相应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大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1~2项体育运动项目,并对选择的项目产生较浓的兴趣,能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运动方法,懂得科学的医务监督方法,形成科学的体育观念。

2.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

主要对象是三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认知和体育技能后,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体育教学俱乐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性主导作用。

3.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激励制度。

学分制依然是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核心制度,通过记学分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牢牢树立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管理体系

1.健全的体育组织机构。即建立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主管,体育学院有关领导为委员,组成一个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各级领导和教师各司其职,任务明确,职责清晰。

2.严格诊断性入口测试,摸清大学生的体育基础,依据不同体育技能分成不同班级进行有差异的体育俱乐部教学。入俱乐部时应全面考核,然后根据考核成绩,将大学生分为基础班、巩固班、提高班等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均有自己的单项协会,目的在于因材施教,真正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爱好运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活动兴趣,为学生创造新运动项目,帮助学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

(四)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成绩评定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成绩评定从运动成绩单一评价方式逐步转换成以体育成绩为主并兼顾其他因素的综合评定方式。过去体育课程评价方法是以体育运动成绩统一标准,也几乎是唯一标准,这种传统的成绩评价方法虽然操作简单,评定内容单一,但同时也因考核不全面,影响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体育俱乐部教学由于自由选择空间大,项目选择灵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教学进度、不同教学内容的学生都可以参加俱乐部教学。同时,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考试评分还兼顾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出勤率,只要学生参加技术活动站的出勤率为80%以上,即为体育课成绩合格。而且,在体育成绩评定中还参考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所达到的水平[5]。也就是说,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成绩评定是以综合评价方法为主导,充分考量了学生的运动参与认知、运动技能水平、身体健康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结语

随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创新,随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条件不断提高和改善,随着高校大学生体育认知不断增强和拓展,随着高校师生教学关系不断改良和融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教学必然向 “三自主”(课程内容选择自主(项目俱乐部选项课)、课外活动参与形式自主(自主参加课外俱乐部)、课程考核内容自主(在范围项目类别内选择考核内容))、“三贴近”(贴近学生心理与身体状况需求、贴近学生运动参与和技能形成需求、贴近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对社会适应性的需求)进一步迈进,关于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研究会得到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关注和探讨。

项目来源: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项目编号 JG15EB070 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志敏.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4(8).56-57.

[2] 刘建坤,王桂欣.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32-234.

[3]杨芳.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学生体育权利的关系—兼談大学生的体育权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72-673.

[4] 朱奇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8)88-90.

[5] 刘庆青.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机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93-95.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