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机操作技术培训为精准农业服务

2017-04-14 20:34周子涵史京松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7年4期
关键词:培训企业

周子涵+史京松

摘要: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目前农机合作社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发现,加强农机操作技术培训已迫在眉睫,这对于精准农业的实现至关重要。

关键词:精准农业;农机操作技术;培训;企业;农机操作者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7.04.076

精准农业是近年来国际上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是一种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现代农业生产精准管理思想,它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对于最大限度地挖掘耕地生产潜力、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精准农业是现有农业生产措施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质量效益型农业,以优质高效为目标,追求以最少投入获得优质高产。加强农机操作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机人员专业素质,为精准农业服务。

1精准农业的涵义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来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的变化来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

2加强农机操作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2.1图表分析

精准农业的实现,需要多个系统多种因素的支撑,就如同一张桌子,需要桌腿来支撑。“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就是其中的一条“桌腿”。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需要农业生产者具备一定程度的农业知识和农业机械(以下简称农机)操作技术。农业生产者的农机操作技术指其是否能够熟练的操作农机。笔者在2015年参与全省农机合作社采购机具的质量认定时,做过一些调查和统计。调查统计共涉及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黑河五个地区, 共99个合作社351台农机产品。农机产品涉及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高速插秧机、玉米籽粒收获机这四类。共涉及约翰迪尔、东风、凯斯、克拉斯、常发佳联、洋马格兰、德农、满胜、库恩、众荣、马斯奇奥、伊诺洛斯、沃尔科技、纳迪等品牌。笔者就企业交付农机后,是否对农机操作者进行技术培训这一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在351台农机中仅有197台农机操作者接受过企业技术培训,占调查总数的56.1%。如图1所示。四类机具培训情况表如表1所示。

由图1中可见,总体来看,企业对机具操作者的培训只有56.1%,据用户反馈,经过培训的操作者能够熟练操作机具,注重使用与保养,机具故障率较低,而未经培训的操作者,机具常在作业季节出现故障,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

由表1中可见,四类机具中免耕播种机的培训情况较好,玉米籽粒收获机培训情况最差。而玉米籽粒收获机属于大型的机具,也是故障高频机具,培训不到位,机具将得不到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故障率提高,影响农业生产。如果企业加强培训意识、提高经过培训者人数、培训到位,将会减少机具故障率,提高作业效率。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分析出企业及销售者不能对所售出的机具操作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那么操作者又如何能够熟练的操作农机进行农业生产呢?这会极大的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可见农机操作技术十分的重要,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对精准农业的实现更是至关重要。

2.2原因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有44.7%的机具操作者没有接受过来自企业的技术培训。就这一问题,笔者做过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机合作社和购机农民,通过问卷、随机电话调查、现场调研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农机操作者自身问题;二是企业方面的问题。

2.2.1农机操作者方面问题

(1)农机操作者对农机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机操作者具有多年的农机操作经验,认为凭靠自己多年的经验,不论什么样的农机拿过来琢磨几天就能操作,因而认为不需要接受企业培训,对农机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想法在一定条件下是没问题的,如简单的机具是没有大问题。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市场竞争机制,很多企业都在自己生产的机具上,开发了新的技术,使得看似差不多的机具,存在着“大同小异”。“小异”之处也就决定了机具发挥效率的大小。针对“小异”之处的操作、维护保养也对机具的作业效率和故障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2)农机操作者认为机具简单易操作,不愿接受培训。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机操作者文化水平不高,培训意识不强,农机具受作业季节限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认为不必参加培训。一些农机操作者认为,机具与七八年前用过的外表一样,如免耕播种机,不需要操作培训,已经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机已经不再是如同外表看似那么简单了,技术越来越先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液压技术、电子技术、GPCS(北斗)定位导航等不经过培训操作者很难正确掌握和使用。例如籽粒收获机就属于这种情况,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不熟悉新技术、新设备的性能特点,不能把新技术准确、及时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这将会极大的阻碍农业生产,影响精准农业的实现。

(3)农机操作者年龄偏大,培训受经济条件制约。目前,农村年轻力壮的人大多外出打工,在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85%是45岁左右的劳动者,文化程度偏低,年龄较大,接受新知识培训较困难,认为培训没有必要。有些农机操作者有参加培训的意愿,但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没钱参加培训;有些农机操作者怕学习耽误打工时间,影响家庭收入,不愿参加培训。

2.2.2企业方面

(1)企业规模小,培训技术人员不足。随着目前我国农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机产品种类数量不断增多,农机企业也井喷式增长,农机企业规模参差不齐,部分企业规模较少产品单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因而减少参与技术培训的人员,对农机产品售出后的操作培训不够重视。

(2)企业培训面窄,形式单一。部分企业规模中等,但是技术人才缺乏,因而在各地的服务网点不能够有效的对农机操作者进行技术培训。大多数农机企业没有意识到与生产销售相辅相成的企业格局,培训意识淡薄,造成培训面较窄,形式单一,无法吸引农机操作者参加培训,影响培训效果。

(3)企业服务网点不足,培训覆盖范围有限。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大型企业有很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管理模式,然而服务网点不足。部分农机操作者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畅,而且用户比较分散,使企业无法对其进行培训,培训覆盖范围有限。

2.3多方合作、加强培训,为精准农业助力

針对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实行“多方联动”,企业应主动联系农机主管部门,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每年适时安排针对机具的新功能、新技术的培训,使用户更好地掌握机具性能、正确操作机具。针对偏远地区企业应实行“区域培训”,即划定区域,集中用户,定时培训,同时探索研究网络化培训的可能性,解决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农机操作者应对培训正确认识,重视培训工作,将培训做为“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认识其在增加个人收入中的重要性。

总之,只有做好“农机操作技术培训”才能更好的让农机发挥出更高的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才能促使“农机操作技术”更好的为精准农业服务。

猜你喜欢
培训企业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