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芪黄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芪黄饮,1剂/d。观察时间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水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表达水平。 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芪黄饮可能通过对早期糖肾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降低,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早期DN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加味芪黄饮;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指数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037-02
现代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i,IR)和其所致的β细胞分泌障碍是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病的重要因素[1]。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功能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平稳的病理状态,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细胞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失常(靶细胞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的功能缺失),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脂肪脂代谢紊乱及炎癥细胞因子等的释放[2]。该研究拟用加味芪黄饮对早期DN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对早期DN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讨论加味芪黄饮对早期DN治疗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 11月—2016年8月肾病门诊收治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 例和对照组 31例。治疗组男14 例,女 16 例,平均年龄(68.45±9.56)岁,平均病程(6.16±3.45)年。对照组男 16 例,女 15 例,平均年龄(67.52±9.53)岁,平均病程(6.11±3.26)年。两组基线资料平衡,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制定。任意时点血糖≥11.1 mmol/L 或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 或糖耐量试验餐后 2 h 血糖≥11.1 mmol/L。
1.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 有2 型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年龄 30~75 岁,性别不限;知情同意书签署。②排除标准:血压控制不理想;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对该经验方中药物过敏者。
1.3 研究方法
两组均给与糖尿病肾病西医控制血糖、降蛋白尿、护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芪黄饮治疗,加味芪黄饮组成:黄芪30 g,太子参20 g,生地20 g,泽泻15 g,山茱萸10 g,山药20 g,茯苓15 g,丹皮10 g,蝉蜕15 g,溪黄草15 g,女贞子15 g,白茅根20 g。1 剂/d,水煎,分2次温服。4周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
1.5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进行t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 HbA1C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 HbA1C 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 HbA1C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见表1。
2.2 胰岛素抵抗指数
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下降,但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
3 讨论
DN 属于中医学“消渴”“水肿”等范畴,临床中医辨证本证出现次数最高的证型是气阴两虚,兼证是瘀血证。该病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兼见瘀血湿浊,气阴两虚是指体内元气及阴津的不足,累计肺脾肾等脏腑,脏腑元气亏虚,无力传输水谷精微,则阴精无以化生,津液亏虚,则虚火内生,进一步耗伤煎着阴精,且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脏腑元气亏虚,气机阻滞,阴津耗伤,脏腑失却濡养,络脉瘀阻,痰湿内生,则消渴逐生。故中医应治以益气养阴、化瘀利湿。该研究所用的加味芪黄饮是由名方六味地黄丸改良而成,用于DKD早期的治疗,临床观察疗效确切[3]。现代研究表明方中多味中药有调节血糖,增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抵抗,增进胰岛素敏感性。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多重药理作用[4-6]。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能调节脂质代谢,并能降低尿酮体水平。同时地黄加泽泻组肝糖原含量均有升高,说明地黄对血糖具有调节作用[7-8]。黄芪其降糖成分主要是黄芪多糖、黄芪皂苷这两种,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和促进胰岛素分泌这两个主要方面。黄芪多糖对血糖的调控具有双向性。其降糖机制为通过调节骨骼肌的信号通路,使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其降血糖作用还与降低肝内质网应激进而保持一定的糖稳态有关[9-11]。黄芪多糖还能改善糖耐量异常从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12],黄芪皂苷能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13]并能促进其胰岛素的分泌[14]。
4 结语
2 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早期积极干预和治疗胰岛素抵抗是减慢CKD的发生、发展的主要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该经验方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减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Rittz E,Stefanski A.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ype Ⅱ diabetes[J].m J Kidney Dis,1996,27(2):167-194.
[2] 杨桢华,陆晓华,廖蕴华.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及其微血管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2):3730-3732.
[3] 刘利.加味芪黄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胱抑素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4] 段炼,李会军,闻晓东,等.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7):776-781.
[5] 李冰.中醫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5,7(13):1952-1953.
[6] 吕璐,郑源强, 张精彩,等.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 2 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 3(12):32.
[7] 富杭育.南朝鲜中药方剂实验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6(12):11.
[8] 刘保林,温文清,朱丹尼.六味地黄汤及其组方对小鼠血糖和肝糖原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1; 16(7):437.
[9] Y Wu,J P Ou·Yang,K Wu,et al.Hypogh/cemic effect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nd its effect on PTPIB[J].Acta Pharmacol Sin,2005,26(3):345.
[10] W Zhang,C Zhan,R Liu,et al.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stragaloside IV,a natural product with cardioprotective activity,in plasma,urine and other biological samples by HPLC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spectrometr[J].J Chromatogr B,2005,822(1/2):170.
[11] Q Mac,Wu,K Wu,et a1.Astragalus poh/saccharide reduces hepatic endoplasmic reticulumstress and restores glucosehomeostasis in a diabetic KKAY mouse model[J].Acta Pharmacol Sin,2007,28(12):1947.
[12] 吴德红,王风杰,邓娟,等.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AMPK苏氨酸磷酸化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9, 19(3):1.
[13] Boren Jianga,Ying Yanga,Hua Jina,et al.Astregaloside IV Attenuates Lipoh/sis and Improves Insulin in Resistance Iduced by TNF-a in 31"3 L1 Adipocytes Phytother[J].Res,2008(22):1434-1439.
[14] 马洪喜,李冬梅.黄芪皂苷对糖尿病人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20(4):5-6.
(收稿日期: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