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银行
摘要:选择题是初中化学知识考查的重要题型,其特点是信息量大、灵活性强、覆盖面广。运用“有痕化”模式对选择题进行训练,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有痕化;定义辨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5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19
什么是有痕化?有痕化就是指在解答選择题的过程中,通过划线、画圈、加着重号等方式,突出题目中的关键词、错误点或指令性条件等,以引发答题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选择题的答题效率。
选择题作为标准化测试的主要题型,因其具备多点性、灵活性、客观性,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初中化学也不例外,近三年来,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中选择题占据的比例超过60%,所以,如何对选择题进行有效的训练,逐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掌握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已经成为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使用“有痕化”的选择题答题模式,已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注重对定义的辨析
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定义很多,这些定义往往是选择题命题的首选考查内容,在教学中加强对概念的辨析,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对选择题的解答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如初中化学对溶液的定义: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一定义中首先突出了溶液的三大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同时也体现出涉及溶液的一些细节性内容:如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分散质所形成的微粒可能是分子或离子、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等。对溶液定义形成的深入剖析,可以使学生在解答涉及溶液定义的选择题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选项中给出的说法,从而准确判断结果。再如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对这一定义的辨析首先要突出“溶解度就是溶质质量”这一前提,而且要对溶解度定义中出现的四要素,即温度、100g溶剂、饱和、溶质质量进行反复强调,通过自编选择题的形式加深对四要素的理解,突出四要素的重要性。当然,初中化学中出现的概念还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但需要强调的是,既然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力度不断增大,那么教学实践中就应该在概念理解上多下功夫,从教师手头拥有的资料提炼对某个概念的考查点,从而在概念教学中有的放矢,既突出重点,又把握细节,使学生对考查概念的选择题有着明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二、善于把握关键词
把握关键词是选择题“有痕化”解答的重要方法。现在的初中化学试卷,选择题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本时,常常把握不住重点,从而陷入迷惘之中,使得选择题的答对率偏低。使用寻找关键词的方法,就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在使用关键词法解答选择题时,首先要确定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正确”、“错误”、“关于××的说法”等,对这些具有指令性关键词的确定,可以使学生明确方向,有利于学生判断的准确。其次是对选择项中关键词的把握,如“炼铁的反应原理就是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的氧化物中的铁置换出来”,该选择项中的关键词是“置换”,因为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所以,该句话中的“置换”应改为“还原”;再如,“一定温度下,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全部溶解,则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为10g”,该选择项中的关键词为“全部溶解”,因为“全部溶解”不一定是“恰好完全溶解”,所以,这一说法没有突出“饱和”,是错误的。从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寻找关键词虽然还是基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的,但应用寻找关键词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也能帮助教师准确判断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选择题具有答题的偶然性,这对教学双方都是不利的,但是运用寻找关键词的方法留下解题的痕迹,就会使偶然性的因素大大降低,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和有效。
三、加强纠错训练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因为老鼠是四害之一,使人憎恨。那么,在解答选择题时,也同样应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习惯,在选择正确选项的同时,也对错误的选项加以纠错,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现在的考试,选择题机读的比较多,统计结果的清晰程度较高,但我们也同时发现,错误往往具有重复性,即大阅读量的题,特别是涉及概念辨析的题容易出错,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要在学生解答选择题时,也加强对概念的辨析。笔者曾经在初三学生中做过这样的两组对比测试:同样一道选择题,涉及四个概念,分三次让学生解答,每次正确的概念不同。第一组学生“无痕”操作,结果,第一次答对的,第二、三次出错的占到45%;第二组学生“有痕”操作,不仅要求选出正确选项,而且对错误选项进行纠错,结果,第一次答对的,第二、三次出错的只占21%。这充分说明,虽然学生做选择题时,答案正确,但不一定掌握了知识,经不起重复的验证。这也提醒我们,选择题训练中的“纠错”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努力用放大镜去寻找错误,并改正错误,才更能夯实基础。现在有很多学生愿意多做选择题,而尽量减少其他题型的量,实际就是认为选择题好“偷懒”,那么,这种偷懒的训练肯定也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使学生养成纠错的习惯,才能让练习的有效性得以体现,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提升。
四、培养计算技巧
毋庸置疑,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下降。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提出培养计算技巧并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这些运算技巧的培养仅仅是针对解答选择题而言的。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害怕计算的现象,他们怕繁,而且计算器充斥于各种学习用品之中,让他们看着计算器不能用而陷于单纯数字运算的烦恼之中,这本身就比较残酷。那么,在解答选择题时,如何实现避繁为简呢?运用比较运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下列铁的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FeO B.Fe2O3 C.Fe3O4 D.FeCO3。这道题如果都计算结果的话,计算量确实巨大,但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即比较各物质中铁、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A.1∶1 B.1∶1.5 C.1∶1.33 D.小于1∶3,那么答案显而易见。再如,取四份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为:A.Mg B.MgO C.MgCO3 D.Mg(OH)2。通过对比四个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MgO+2HCl[=]MgCl2+ H2O;MgCO3+2HCl[=]MgCl2+H2O+CO2↑;Mg(OH)2+2HCl[=]MgCl2+ 2H2O,不难发现,决定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是溶液的总质量(因为MgCl2质量相等),若设所取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则所得溶液A为102.2g;B为104g;C为104g;D为105.8g,答案显然为A,像上述计算类型在选择题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也是学生答题的难点,但运用比较运算的方法,可以使计算的过程简单化,并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的答对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选择题作为一种重要的题型,值得我们教育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痕化“训练只是一种尝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教会学生掌握一种答题的方法,也必然提高了学生的技能,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当然,不论运用何种方法,选择题在初中化学中的突出地位一定应该得到初中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归纳,创新思维模式,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经华,钟发全编著.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 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99-122
[3] 王祖浩.初中化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7-80
[4] 徐光英主编.教师如何写教育反思[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社,2011